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打造新能源之都、奋进GDP万亿之城目标,以“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劲头,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运行加快复苏、整体好转。一季度全市经济持续企稳回升,主要指标增势向好,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8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1014.3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147.9亿元,增长5.7%。
1.工业生产保持稳增,新能源产业引领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增速连续12个月位列苏南第一。七大主要行业中,电子和机械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值分别增长11.8%和11.5%。新能源产业持续支撑有力,新能源领域核心制造业产值增长37.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8.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光伏三大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69.7%、34.2%、11.7%。
2.投资增速稳步回升,工业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1.7%。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10.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4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增长2.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6%。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技改投入增长8.4%,高于全市投资2.6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2.1%,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6.1%,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3.消费市场持续复苏,主要商品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4.7亿元,同比增长7.1%。餐饮消费市场恢复加快,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长5.1%,12个月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21类主要商品零售类别中15类实现正增长,其中粮油食品及饮料烟酒类、医药类消费分别增长10.7%和31.8%。新能源汽车零售增长33.5%,高于全市平均27.0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增长20.8%,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2.5个百分点。
4.对外贸易承压前行,利用外资稳步推进。一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753.8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出口总额588.6亿元,下降0.1%;进口总额165.2亿元,下降5.3%。全市实际到账外资4.6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到账外资1.5亿美元,高技术产业到账外资1.1亿美元。新增协议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8个,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2个。
5.财政收入持续快增,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一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8.8亿元,同比增长12.0%,高于全省平均4.4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其中,税收收入186.8亿元,同比增长14.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85.4%,税比位列全省第二。主要税种中,增值税完成95.9亿元,增长37.2%;企业所得税完成27.8亿元,增长19.0%;个人所得税完成10.8亿元,下降18.9%。截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497亿元,同比增长17.2%;贷款余额15069.1亿元,同比增长19.4%。
6.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跌。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6%。八大类商品价格“七升一降”,食品烟酒类上涨4.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均上涨3.2%,衣着类上涨2.1%,医疗保健类上涨1.9%,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7%,居住类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跌1.7 %。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8%,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1%。
7.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462元,同比增长4.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32元,同比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79元,同比增长4.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快于城镇居民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1.51:1,比上年同期缩小0.02。
总的来看,一季度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各项政策举措靠前发力,全市经济稳定率先好转态势明显,主要指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良好开局,但外需疲弱影响仍待观察、消费持续回补仍需加力,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牢固。二季度是推项目抓落实的黄金时间、也是奠定全年胜局的关键时期,全市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抓好扩内需、稳外需等任务落实,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