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公报 >> 内容
2013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4-05-11  来源: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导向,积极抢抓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机遇,转型升级及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质量效益和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提升,经济社会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经济运行

【综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6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8.1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50.8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72.0亿元,增长11.2%。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252.943.9调整为3.251.645.2。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92994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15016美元。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8.9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4%。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3.9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等六大民生类分别支出66.6亿元、6.1亿元、43.3亿元、24.6亿元、16.8亿元、10.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41.6%

【农业与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0.1亿元,比上年增长9.4%。麦、油、稻单产齐超历史,小麦单产349.8公斤,油菜单产157.2公斤,水稻单产642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11.7公斤11.6公斤9公斤,水稻单产连续11年位居全省第一。菜篮子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36.2万亩,蔬菜产量91.7万吨;出栏生猪80.5万头、家禽5800万羽,肉蛋奶总产达21.2万吨;水产品产量18.5万吨。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设施化建设大步迈进,全市新建设高标准农田13.6万亩,新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1个,新发展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6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高效设施农业130.9万亩、40.7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分别达到58%18.1%。全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961.1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创历史新高,带动农民购机5281台套,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5%,农机化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新创建认定市级五个一示范企业11家,新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总数达34家),全市64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交易额)633.7亿元,同比增长11%。金西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成为全市首个被省级认定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业生态化功能逐步拓展,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4.5%,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8%。花博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升级发展,全市各农游景点共计接待游客695.5万人次,实现农业旅游收入19.8亿元。

【工业】

工业经济保持平稳。2013年,全市列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87家,比上年增加224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按省统一口径计算,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7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223.1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利税844.2亿元,利润51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9%18.6%

特色产业支撑良好。机械行业增幅稳步回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230.9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利税373.6亿元、利润232.5亿元,增长19.5%17.7%。光伏行业有所回暖,完成工业总产值378.9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5.0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利税28.3亿元,实现利润14.4亿元。电子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完成工业总产值535.0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6.7亿元、利润39.1亿元,分别增长31.6%49.3%

【建筑业】

建筑行业稳步发展。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15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施工面积10079万平方米,增长14.9%;竣工面积3450.4万平方米,增长12.4%。建筑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9.6万元/人,比上年增长9.2%

【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7.0亿元,同比增长13.7%。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96.7亿元,同比增长18.0%;零售业1262.5亿元,增长12.9%;住宿业13.8亿元,增长5.3%;餐饮业124.0亿元,增长16.7%。从城乡市场看,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全市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14.6亿元,同比增长22.7%,增幅高出城镇市场9.6个百分点,乡村市场份额有所扩大。从商品类别看,书报杂志类、中西药品类、金银珠宝类消费增长较快,分别实现零售额6.5亿元、66.4亿元、2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8%59.8%49.4%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交通运能稳步提升。全年营业性客运量18839万人,货运量1949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7%13.7%。公路客运量17551万人,比上年增长9.5%,公路旅客周转量108.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0%;公路货运量1.8亿吨,货物周转量110.3亿吨公里。铁路客运量(常州站、戚墅堰站、常州北站)1222.4万人。常州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6%;货物邮吞吐量1.5万吨,比上年增长37.9%;起降航班19348架次,其中运输起降15385架次。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966万吨,增长10.8%;其中沿江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067万吨,增长15.0%;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9万标箱,增长4.4%。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达10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民用汽车拥有量76.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1%,其中私人汽车62万辆,增长18.5%,私人轿车44.4万辆,增长17.2%

通信行业平稳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64.5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通信业务收入56.5亿元,下降4.6%。年末本地网电话用户159.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58.9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136.7万户,增长6.9%,其中宽带网用户130.4万户,增长11.1%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348.1亿元,比年初增加742.3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753.3亿元,比年初增加280.0亿元;单位存款余额3301.0亿元,比年初增加369.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318.3亿元,比年初增加48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44.6亿元,比年初增加249.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842.4亿元,比年初增加223.7亿元。新设平安银行常州分行、南京银行常州分行、苏州银行常州分行和中成村镇银行4家金融机构,全市金融机构达25家。

保险行业健康发展。截止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64家,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产险公司27家,寿险公司37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18家,其中法人机构5家。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118.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寿险79.0亿元,增长6.7%,财产险39.4亿元,增长16.7%;全年保险赔款支出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寿险2.6亿元,增长16.5%,财产险23.4亿元,增长23.2%

证券交易趋于活跃。全市证券营业部全年证券交易总额51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8.0%。其中,A股交易4831.0亿元,比上年增长45.0%B股交易10.9亿元,增长64.7%;债券成交额189.1亿元,增长83.9%;基金成交140.1亿元,增长165.8%。截至年底,全市共有上市公司34家,其中A18家,B1家,H8家。

【旅游业】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0亿元,旅游总人数4606.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0.1%16.0%(原口径同比,下同)。其中国内游客4595.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20.2%;入境游客1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0.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5.2%4.2%。天目湖旅游度假区集散中心、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智慧旅游一站式旅游网、常州旅游集散中心和常州智慧旅游一期项目建成投运,有效提升了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共接待游客268万人次,旅游接待再添新星。截至年底,全市共有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国家5A级旅游区2家,国家4A级旅游区9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9家,江苏省工业旅游点2家,江苏省自驾游基地6家;旅行社125家,2家旅行社进入全省旅行社20强,1家旅行社进入全国旅行社100强;星级酒店71家,其中五星级酒店9家,四星级酒店25家。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45.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541.2亿元,分别增长16.3%16.7%;服务业完成投资1352.3亿元,增长20.4%。大项目对有效投入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全年在建亿元项目485个(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968.9亿元,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4.4%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6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住宅完成投资476.2亿元,增长14.4%,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达到68.1%;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109.9亿元,增长23.0%;办公楼投资31.3亿元,增长43.4%。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776.8万平方米,增长10.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305.8万平方米,增长18.7%

二、改革开放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民营经济全年完成增加值294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3%,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7.1%提高到67.5%;上缴税收415.4亿元,比上年增长7.8%,高出全部税收增长2.3个百分点,对税收的贡献率达89.7%

【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小幅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29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出口203.7亿美元,增长2.1%;进口88.4亿美元,下降2.7%。对日本、美国出口额分别为22.2亿美元、40亿美元,同比增长21.2%7.2%;对欧盟市场出口仍未出现明显起色,全年出口总额34.3亿元,同比下降10.7%。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比重逐步提高,对东盟出口总额达23亿美元,增长10.8%,占全市出口的比重达11.3%,成为我市第三大出口地。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02亿美元,增长7.3%,自营生产企业出口79.3亿美元,下降4.2%。从出口产品看,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出口100.9亿美元、45.1亿美元,两者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量的比重超七成。

外资项目有序推进。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帐3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50.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6%。大项目有序推进,全年新增总投资超1亿美元项目14个,项目总数比上年增加4个。新增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45个,比上年增加1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加速,全年新增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个,分别为日本住电轻合金项目和德国博世力士乐气动设备项目。此外,常牵庞巴迪牵引系统、圣戈班石膏建材、曼恩机械、普利司通自行车、东京制纲等9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实现了增资。

外经外包稳步发展。境外投资增量提质,全年中方协议投资额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0.6%。其中,新批境外投资项目4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超500万美元的重大项目17个,增加4个。全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2%,执行额3.4亿美元,增长18.3%;完成服务外包离岸合同额2.7亿美元,增长5.3%,离岸执行额2.3亿美元,增长5.6%。武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

【开发区建设】

开发区实力日益增强。全市开发区当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6.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36.4亿元,增长20.5%。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5.2亿元,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44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30.4亿美元。外资大项目不断集聚,全市开发区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42个,占全市的比重达93.3%

【外事】

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全年接待邀请外宾233批、2669人次,其中省部级以上外宾13批、138人次。接待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25批、174人次,外国友好城市团组31批、265人次,外国记者21批、60人次。2013年与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市、墨西哥塔帕丘拉市、马来西亚新山市缔结友城获得全国友协批准,并与塔帕丘拉市正式签署缔结友城协议书,获批友城累计达21个。辖市(区)友城总数累计达12个。

 

三、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着力构筑一核两区三园多基地的区域创新总体布局,园区全年新增申请专利12500件,其中发明专利2900件;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一核八园企业营业总收入1291.6亿元,净利润76.2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总投入74.0亿元。新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家,累计达到29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98家,其中省级以上70家,累计建成两站三中心”910个。新增市级孵化器、加速器13家,新增省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新增孵化、加速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累计达600万平方米,培育科技企业近4900家。

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全年政府科技经费投入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全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21项,争取经费首次突破5亿元,达到5.1亿元。全市共有1751家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政策21.6亿元,增长8%,其中605家高企享受减免税12.9亿元,企业数增加154家;908家企业50%加计扣除额为24.0亿元,比上年增长8400万元,享受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税收减免6.0亿元,比上年增加2100万元,企业数增加216家。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完成专利申请41705件,其中发明专利11840件;专利授权18207件,发明专利授权1173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2件。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6家,累计860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750只,累计达到5417只;新认定民营科技型企业超1700家,累计超过6800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13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1%

【教育事业】

教育现代化扎实推进。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和中小学校安工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制定启动新三年校安工程计划。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全市创建省优质园6所,省优质园复审21所,创建市特色园7所,合格园转市优质园11所。所有注册幼儿园均达市合格园标准。义务教育更加均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达27个,学校成员101所,占比32.3%。全市公办学校吸纳流动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90%,义务教育阶段省优质学校占比超过85%。继续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工程,高考本二上线率达62.4%,较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高居全省前列。推进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8所学校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学校。18个实训基地被列入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首批将有3个实训基地率先启动建设。新增10个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总数达30个。加强终身教育服务,新增省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2个,市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4个,市级社区居民(村民)学校62所。

【文化事业】

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和创新。扎实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申报工作,大运河申遗工作先后于7月和9月顺利通过国家预检组及联合国专家现场检查评估,被国家文物局誉为给中国大运河申遗加分添彩的城市。全市文保单位扩容取得新进展,目前已拥有各级文保单位323处,新增国家级文保单位5处。大遗址申报实现零的突破,淹城、阖闾城入选国家级大遗址保护项目,中华曙猿化石地点列入江苏省大遗址保护项目。拥有世界级非遗1项(金坛刻纸),国家级非遗12项,省级非遗38项。民办博物馆总数达11家,占全省四分之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市拥有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及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和武进工业设计园成为首批江苏省文化科技产业园;创意产业基地、运河五号成为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恐龙园、吟飞科技、卡米文化、卡龙动画、金刚网络等10家企业入选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

着力坚持文化惠民。全年完成送戏下乡726场,送电影下乡7739场,送书下乡31500册,文化惠民四个演”4530场。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馆免费开放长效保障机制,年接待市民超500万人次,举办各类公益性展览、讲座近1000场。智慧社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新建智慧社区”100个,覆盖20万户。开展精品文艺进社区活动,全市200多名艺术家和文艺骨干成立7支文化志愿服务队,深入62个示范社区开展巡演,让市民在家门口能够欣赏到高质量的文艺精品演出。体现常州群众文化实力和水平的舞蹈《香脆萝卜干》、小品《救》成功晋级群星奖决赛,常州时隔13年后再度捧回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

 

【卫生事业】

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23个,拥有总床位21218张,卫生技术人员2.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850人、注册护士11108人,全市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到430元,比上年提高70元,参保率100%;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补偿比76.5%,实际补偿比53.9%;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3年网上采购基本药物5.9亿元,让利幅度33%。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巩固和提升,全市达到省定建设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为92.6%。全市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85.2万份,建档率达83.3%。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改善,市一院综合病房大楼、市七院门急诊病房大楼、市妇幼保健院迁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内全市承办国际级比赛5项、国家级比赛13项、省级比赛8项。常州运动员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获得10枚金牌,创历史最好成绩。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城市(城关镇)社区全部建成达标“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年发行体育彩票11.8亿元。

四、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

人口规模基本稳定。截止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6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增长0.3%。其中,男性181.9万人,增长0.1%,女性184万人,增长0.5%,男女性别比为98.8:10060岁以上人口74.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2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9.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1%,其中城镇人口31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7.5%。全市人口出生率9.2‰,人口死亡率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

就业创业扎实推进。不断充实和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全年新增就业12.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扶持创业8118人,带动就业4.9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1.0万人。首次举办全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征集优秀创业项目246项。新增省五星级四星级人力资源市场各1家。大力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全市实名登记5383人,帮扶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4860人。开发270个基层公益性岗位,组织178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新增高技能人才23209人,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574人。

【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46元,比上年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090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人均食品消费8200元,增长10.7%,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5%,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8643元,比上年增长11.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563元,增长12.8%,居民恩格尔系数35.4%,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住房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2711套(户),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房)7960套,经济适用住房1350套,限价商品房3967套,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安置住房9434套。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9210套(户),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房)7559套,经济适用住房1332套,限价商品房5228套,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安置住房5091套。继续放宽收入门槛,年内新增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家庭301户,新增实物配租家庭844户。

【市场物价】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为102.2,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从分类指数看,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上涨3.5%、衣着类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0%、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3%、居住类上涨2.5%;烟酒类价格下降0.7%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市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分别扩面净增38067人、55605人、35021人、37589人、35838人。截至年末,共有126.0万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比上年末增长4%100.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增长4.3%172.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增长5.7%。五大保险基金总收入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2.8%;支出134.3亿元,增长15.5%。连续第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平均增幅达11%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40元,失业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定期待遇、生育医疗费用结算标准等稳步提高。在省内率先实现大市范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权益查询四个不出村服务,率先实现大市范围企业退休人员就近免费领取养老金服务全覆盖。完成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实时结算测试,与省本级、徐州等地开展实时结算试点。

【社会福利与救济】

社会救助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113个,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24361张,收养人数达11151人。城乡低保工作扎实推进,全面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全市26856户、47855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镇低保对象9495户、16906人,农村低保对象17361户,30949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7亿元。全市医疗直接救助人次数为75094人次,救助金额达3193万元。全年发行福利彩票10.2亿元。法律援助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市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处理各类咨询事项20214件次,其中来访咨询8827人次,来电咨询11331人次,网上咨询56件;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233件,比上年增长35.4%,其中刑事案件817件,增长140.3%

慈善救助有序开展。全市各级慈善会新募集到账资金11696万元,发放各类救助金10662万元,惠及困难对象6.05万余人次。其中,市本级募集3720万元,发放2907万元,救助困难对象2.1万人次。

五、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公路总里程88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8公里。年内新改建农村公路120公里,改造桥梁46座。完成各类水利建设土方2396.4万立方米。大运河东枢纽等最后5座在建城市防洪大包围节点基本完工,中心城区历史上首次具备区域防洪调控手段,包围圈内受益面积156.2平方公里。龙城大道地道、晋陵南路等城市骨干道路建成通车,锡溧漕河、丹金溧漕河金坛段建成通航,常溧高速公路、青洋路高架北延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3400跑道正式启用,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实现新跃升。轨道交通疏解工作稳步推进,实施新堂北路、桃园路、同济桥、正素巷、古村巷等路网完善工程。

【公用事业】

公交事业不断发展。截至年底,全市公交线路216条,公交营运车辆2705辆。全年新辟公交线路21条,优化调整65条,延长服务时间25条,新增公交车200辆,西林公交枢纽建成启用,溧阳公交与常州公交实现刷卡互联互通。开通常州和江阴、常州和无锡之间的毗邻公交。新增500辆出租汽车,全市营运出租汽车数达到3680辆。

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91.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7.4亿千瓦时,增长16.2%。全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3.9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2.0亿立方米,供水普及率100%。年末市区天然气用户达7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4%。城区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64.5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7%。年底城市路灯总数18.1万盏,比上年末增长4.7%。全年市区生活垃圾清运量99.7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六、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与治理】

生态文明扎实推进。大力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获得国家生态市命名的首批地级市。完成全市905.71平方公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划定并由省政府批准公布;新增国家级生态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6个、省级生态村35个,钟楼经济开发区在全国省级园区中率先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狠抓污染物总量减排,全市关停化工、印染等污染企业100家,实施减排项目208个,完成18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着力实施清水蓝天宜居工程,完成259家企业限期治理和雨污分流提标改造、216家企事业单位污水限期接管,5家河道沿线污染企业停产搬迁;禁燃区面积扩大至230平方公里,完成21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按照AQI评价标准,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214天,达到一级标准40天。

【城市绿化】

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建成区绿地面积达7232.85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872.68公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3%6.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8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87%,比上年提高0.66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38.95%,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绿化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完成飞龙东路、东方路等8条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完成25000平方米花博会常州园建设工程,完成紫荆公园东经120标志塔工程,完成西绕城高速公路和泰州长江大桥连接线绿色通道提升工程,丁塘河湿地公园、新龙生态林加快建设,启动并实施集镇绿化达标提升工程。

 

注: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除注明按可比价格计算外,均按现行价格计算。

2、公报中数据均为快报数,实际引用请以统计年鉴为准。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