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全市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1、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经济总量有所扩大。今年上半年,我市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农业生产有所减缓,但依然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农业经济总量增大,产值和增加值平稳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10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为54.4亿元,增长2.8%;林业产值0.9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16.7亿元,增长5.3%;渔业产值30.1亿元,增长6.8%;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7.10亿元,增长6.8%。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也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完成34.8亿元、0.5亿元、6亿元、15.5亿元和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8%、4%、6.5%、7.8%。
2、受不利天气影响,夏熟麦油总体呈现减产减收。今年,夏熟麦油总体呈现减产减收状态。全市夏收粮食面积为82.4万亩,比上年减少5.7万亩,同比下降6.5%,其中,小麦面积为79.6万亩,比上年减少5.7万亩,同比下降6.7%。全市油菜籽的种植面积为19.8万亩,比上年减少0.4万亩,同比下降1.8%。全市夏粮亩产达335.5公斤,比上年下降4.5%,其中小麦亩产达341.2公斤,下降4.4%;夏粮总产27.6万吨,比上年下降10.7%,其中小麦总产27.1万吨,下降10.8%。全市油菜籽亩产155.9公斤,比上年下降4.3%;油菜籽总产3.1万吨,比上年下降6.1%。
多重因素导致小麦减产减收。从面积看,去年秋播期间,全市遭遇多次降雨过程,田间积水多,土壤墒情过足,无法满足麦播适宜条件,这种恶劣情况一直延续到12月中下旬,部分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被动放弃种植,其中一部分改种了其他作物。从产量看,一是去年秋播的连阴雨导致全市迟播小麦比例达到35%,迟播麦群体质量和个体素质明显差于适播小麦,后期小穗多、穗型小;二是小麦抽穗扬花期再次遭遇持续降雨过程,高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导致穗期重大病虫害特别是赤霉病暴发,病粒比例上升;三是灌浆结实期间的降雨较常年多65%以上,光照少、温度偏低,小麦籽粒灌浆不充分,全市主栽品种的平均千粒重只有36克,较正常年份低了4-5克。从收益看,部分农户特别是一些大户出现种麦亏损现象。今年的等内小麦最低收购保护价仍为每斤1.18元,少部分早收小麦每斤售价0.9元左右,6月初持续降雨之后收获的小麦由于水分高、品质变差,加上市场收购主体变少、收购仓容小等综合因素影响,每斤售价约0.5-0.7元,在去除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投入和人工成本之后,亏损较大。
3、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家禽生猪价格此消彼长。今年以来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据初步统计,上半年我市家禽出栏2255.2万只,同比增长2.7%,家禽存栏1233.1万只,增长2.7%。生猪出栏42.3万头,增长5.5%,生猪存栏42.7万头,下降1.2%;羊出栏3万头,下降6.9%,羊存栏5.5万头,增长2%;此外,禽蛋产量1.9万吨,下降2.2%,牛奶产量1万吨,下降5.9%。家禽价格逐渐走低,当前三黄鸡4.5元/斤,同比持平;优质草鸡价格6.4元/斤,同比跌13%;鸡蛋出场价3.1元/斤,同比跌3%。苗禽生产扭转前两年的亏损局面,呈现报复性上涨,当前白羽苗鸡销售价格3.4元/只,同比上涨47.8%;苗鸭3.1元/只,同比上涨3.8%。生猪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当前瘦肉型肉猪出场价9.2元/斤,同比涨12.2%;优质瘦肉型苗猪出场价23元/斤,同比上涨35.3%;种猪2300元/头,同比上涨43.8%,生猪养殖户保持较大盈利。
4、渔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上半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5.7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市渔业现价产值为30.1亿元,同比增长6.8%,渔业现价增加值为15.5亿元,增长6.5%。养殖面积基本稳定,上半年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55.8万亩左右,其中河蟹主养29.8万亩,比上年增长6%,青虾主养6.1万亩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渔业基地建设加快,上半年全市新建和改造鱼池4.7万亩,其中新建标准化池塘0.7万亩,改造标准化池塘2.5万亩;新增工厂化养殖面积6700平方米;装备微孔增氧面积0.8万亩;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0.6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65.6%。水产养殖长势良好,上半年我市积极做好蟹池水质调控和水草清理的指导,水草覆盖率保持在40%左右,水体环境改善;虾池采取解毒、调水、改底等有效措施,目前长势基本平稳;常规鱼及鲫鱼则定期泼洒改底、消除底泥有机物,改善水体环境,加强病害预防与测报。
二、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当前,我市农业发展除了受到宏观环境影响和共性因素制约以外,也受到自身资源条件、发展模式、要素瓶颈的制约。主要表现为:
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加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备,面对变化无常的自然气候和病虫害,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仍然不足。今年7月,我市遭受强降雨袭击,全市农业受涝情况严重,“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程度仍旧偏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外来化现象日益突出,农业发展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农产品供给品种、品质尚不能完全契合市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市民对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还有更多期待。
2、农业产业融合深度有待提升。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业发展区域间、产业间不平衡现象明显,与资源禀赋不尽匹配,产业融合深度不足;农业外向度不高,外向型农业规模不大、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培育以及市场营销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尤其缺少上规模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和有区域影响力的知名大品牌。
3、绿色农业发展任重道远。多年以来,工业“三废”造成的土壤、水体和空气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种养脱节、农牧分离现象较为突出,农业内部物质能量循环不畅;农业生产主体点散、面广、量大,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减控任务繁重。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三、加快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的挑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和重大动物疫情、推进农村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难度不能低估。
1、突出抓好农业生产管理,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亩产吨粮市”创建活动,抓好技术推广,狠抓水稻生产,强化技术服务、病虫害监测预警、全力做好抗灾减灾,打牢秋收基础。统筹抓好肉菜蛋奶鱼等“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保障有效供给。同时,积极谋划好来年粮油生产,及早明确秋播作物布局、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目标和措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2、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抢抓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战略目标不放松。一是加快重点项目推进。打造一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示范项目、亮点工程,确保优势、重点项目、难点项目的完成。二是强化科技支撑。着力培育建设一批农业企业研发中心,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的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三是强化督查检查。组织召开农业现代化工程现场推进会,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加强长效监管能力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严格全程控制。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建设,规范基层监管机构管理,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强化例行监测。进一步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建设,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范围,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三是加强执法检查。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护农行动,严肃查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强化安全管控,保障农业生产正常秩序。一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大力发展现代化规模养殖,深入推进畜牧业的创建工作,打好秋冬季动物防疫会战。二是抓好森林防火。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抓好防火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提高防火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三是抓好渔业污染预防。建立养殖水域水质测报机制,及时做好渔业污染事故的调处工作。四是抓好“平安农机”创建。突出“抓基层、打基础、强监管”,深化“平安农机”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
撰稿人:许听泉
核稿人:陈邦辉
签发人:钱保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