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加大结构调整和节能技改力度,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核算,单位GDP能耗5年累计下降率在20%以上,超额完成省下达下降19%的节能目标。
一、“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状况及特点
1、用电增速逐级回落,节电成效较为明显。2015年,我市全社会用电量408.04亿千瓦时,比2010年净增116.86亿千瓦时,年均增长7.0%,低于GDP年均增速3.8个百分点,与“十一五”对比,年均增速回落2.8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单位GDP电耗802.5万千瓦时/亿元,比上年下降5.4%,“十二五”累计下降16.0%,2015年每创造万元GDP比2010年少用电153.5千瓦时。
2、单耗水平持续下降,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力度,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2015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1709.4万吨标准煤,“十二五”年均增长4.4%,分别比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速低7.4个和7.3个百分点。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比上年下降5.7%,“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29.9%。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15吨标准煤,“十二五”累计下降32.9%。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于产值单耗下降,五年累计节约能源近480万吨标准煤。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综合反映了电力、热力等二次能源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57.7%,比2010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火电转换效率46.6%,比2010年提高3.4个百分点。
——能源回收利用率上升。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回收利用量达315.6万吨标准煤,是2010年的6.2倍。回收能利用量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比重由2010年的3.3%提高到13.3%,提高了10个百分点。
3、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份额扩大。从能源消费品种结构看,“十二五”期间,效率低、污染较重的煤炭等能源终端消费量增幅放慢,天然气、高炉煤气回收能利用等能源品种增速明显加快,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污染排放。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终端消费量729.4万吨、焦炭终端消费量446.6万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6.7%和9.7%,与2010年相比,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分别下降6.7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天然气终端消费量5.2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4.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较2010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高炉煤气回收利用196.1亿立方米,是2010年的4.9倍,终端消费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较2010年上升8.2个百分点。
二、“十三五”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市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节能降耗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随着全市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在增速趋缓和节能空间压缩的情况下,保持节能降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一步深入,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
1、工业内部结构依然偏重。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轻重工业总产值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20.2:79.8调整为23.3:76.7,虽然经济转型取得一定成效,但重工业占比依然较高。特别是纺织、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五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由2010年的38.9%上升到2015年39.7%,上升了0.8个百分点,结构偏重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2、工业单耗下降空间缩小。“十二五”以来,我市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深挖企业节能潜力,单耗水平显著下降。但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部分落后产能已经淘汰,单纯依靠淘汰落后产能的空间越来越小。规上工业中能耗占比超过85%的五大高耗能行业与面上企业单耗差距由“十一五”末的0.24吨标准煤缩小到0.18吨标准煤,进一步地提高工业用能效率,降低万元产值单耗难度将越来越大。
3、重点企业节能压力加大。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中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195家,比2010年增加32家,工业生产综合能耗合计达1513.8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综合能耗的88.6%,比2010年提高6.0个百分点。在195家企业中,有23家属于冶金行业,工业生产综合能耗820.3万吨标准煤,虽然企业个数比2010年减少1家,但能耗却达到了2010年的1.9倍。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年,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工作要求,努力通过去产能、降成本等措施压降能耗;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我市节能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为突破口,积极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大回收能利用力度,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力争“十三五”期间我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成效。
撰稿人:曹秀莉
核稿人:陈邦辉
签发人:杨 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