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农村经济成效显著
——“十二五”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农村经济篇
发布日期:2016-03-17  来源: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十二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富民强市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农村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农村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大力改善,农村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经营机制更加完善,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现代化水平全省前列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由省内先行迈向全国示范,以大市为单位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农业农村改革的“试验田”,是全国首批农业农村信息化整体推进型示范基地、全国水产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获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花博会。我市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市上下通力合作、协调推进,主攻重点、突破难点,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2014年我市农业基本现代化得分为83.8分,在省辖市中排名第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7分,比2010年提高16.24分。其中,新北区84.46分,比2010年提高26.20分;武进区84.31分,比2010年提高15.66分;金坛区83.41分,比2010年提高14.30分;溧阳市82.7分,比2010年提高16.65分,四个地区全部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省监测单位共67个县、市、区)。

    二、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市各地农业部门紧跟市场脉搏,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农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15年,我市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71.76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56.1%,年均增长9.3%。其中农业产值147.24亿元,增长54.9%;林业产值1.9亿元,增长50.8%;牧业产值37.75亿元,增长37.7%;渔业产值68.27亿元,增长61.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6亿元,增长95.0%。2015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155.97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56.3%,年均增长9.3%。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95.1亿元、0.96亿元、14.03亿元和36.46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分别增长55.3%、50%、43.6%和59.9%;农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42亿元,增长76.1%。

    三、粮食生产基础稳固,单产水平全省前列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的总要求,树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理念,咬定稻麦亩产“吨粮市”创建目标不放松,通过政策惠农、技术创新和加强服务等措施来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全市累计建设部、省级稻麦油万亩示范片200个,市级百亩丰产方250个,各级财政投入资金近8000万元,高产创建总面积200多万亩,覆盖全市20多万户农户,溧阳和金坛连续3年被列为省级水稻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县,溧阳被省农委确定为粮食高产模式攻关示范县,金坛区指前镇和武进区前黄镇已连续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整镇制高产创建示范区。2015年,我市粮食与水稻亩产水平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水平,全市粮食亩产为505.73公斤,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7.03公斤,位居全省第一,比2010年高出30.33公斤。其中,全市水稻亩产达到643.5公斤,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5.5公斤,比2010年高出23.3公斤,实现水稻亩产全省“十三连冠”。

    四、畜牧业养殖平稳,品种质量日益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畜牧业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推进畜牧科技创新和推广,切实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畜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5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4.39万吨,比2010年增长11.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7.44万吨,比2010年增长21.4%。

    “十二五”期间,我市畜牧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畜禽品种质量不断完善。全市畜牧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三区四带”的发展布局,畜禽规模养殖企业逐步向金坛、溧阳丘陵地区转移,集聚了立华、三德利、永康、金谷、八达、美农等一批畜禽养殖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了西部丘陵地区畜禽养殖带,畜禽养殖总量已占全市的60%以上,金坛市家禽饲养总量更是占全市的50%以上,构建了苏南地区重要的优质畜禽养殖基地;全市形成了以优质瘦肉型猪、雪山鸡为主导,以樱桃谷鸭、四季鹅和奶牛为重要补充的畜牧业生产体系,养殖动物种类全、系列多、品种优,全市优质二元、三元杂交猪饲养比重达90%,优质家禽饲养比重达80%。二花脸猪、米猪、溧阳鸡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溧阳红灯笼猪被列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焦溪舜山“二花脸”种猪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横山桥镇与郑陆镇被认定为国家太湖猪(二花脸猪)保护区;自主培育品种“雪山鸡”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推广家禽品种,并顺利通过国家级家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全市拥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个,地方品种猪原种场3个,祖代种禽场5个,父母代种禽场18个,具备了年产优质种猪2万头、苗猪20万头、优质苗禽3亿羽的生产能力,成为华东地区较为重要的畜禽种苗繁育基地。

    五、渔业生产形势稳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持续增收为首要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加强质量管理,全市现代渔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渔业经济保持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2015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7.8万吨,比2010年增长21.9%,继续保持全市水产品自给有余;实现渔业总产值68.27亿元,比2010年增长61.1%,渔业经济增速继续,列全市大农业之首。

    “十二五”期间,渔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5年来,推广“太湖一号”青虾、“长江一号“和长江二号”河蟹、全雄黄颡鱼等优势品种共12万亩,引进并人工繁育了匙吻鲟、沙塘鳢、美国鲥鱼、梭鲈、大鲵等名优品种10余个,全市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38.6万亩,占总养殖面积的67%;二是休闲渔业不断壮大。全市共有休闲渔业基地97家,经营面积3.9万亩,接待游客年均近200万人次,营业额年均近8亿元,较2010年增长近1倍。有6家单位被评为国家级休闲垂钓示范基地,金坛“长荡湖水街”、武进“太湖湾太鬲渔村”等一批休闲渔业品牌正在形成。

    六、农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服务体系建设日显完善

    “十二五”期间,我市现代农业物质技术保障水平和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到2015年末,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4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59.7%,比“十一五”末提升近14个百分点。建成高效设施农业46.5万亩、高效设施渔业18.1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水产养殖面积的20.6%和30.8%,分别比“十一五”末提升11.2个、14.8个百分点。全市初步实现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7%,比“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规模设施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比超过1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6%,较“十一五”末提升6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全市建设“五有”农技站39个、标准化兽医站37个、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站40个,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到位,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产品质量监管站乡镇全覆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2015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371家,较“十一五”末增长2倍多,农机作业、水稻集中育供秧等专业化服务覆盖率分别较“十一五”末提高25个、30个百分点。全市农业总保费收入12679.4万元,比“十一五”末增长2倍,其中高效农业保险保费收入8132.6万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3.2倍。

    七、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崛起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权属调查、审核公示、签订承包合同的村分别达407个、239个、134个,分别占应确权村数的79.03%、46.41%、26.02%。金坛区基本完成承包合同签订工作,目前已开始颁证。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60%的村完成了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武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区农村产权交易所和14个镇级交易站挂牌运行,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验、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改革试验正稳步开展。

    “十二五”期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生力军。2015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91家、实现销售额(交易额)618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94倍、2.21倍。2015年,全市农民合作社2554个,比2010年增长2.7倍。全市农村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18.9万亩,比2010年长61.7%。目前家庭农场发展到2345个。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认定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2个,市级以上园区达到56家,其中省级园区6家,分别较2010年增加56家和6家,农业园区总面积达32.6万亩。


    “十三五”时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攻坚时期。全市农业工作将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把握稳粮增效这个原则,紧扣结构调整这条主线,聚焦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这个核心,突出富民产业培育这个重点,坚持农村改革这个根本动力,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撰稿人:许听泉

    核稿人:陈邦辉

    签发人:钱保生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