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的落实,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全市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99.7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55.8亿元,增长7.5%。
一、农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及特点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经济总量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我市各地农业部门通过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9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其中农业产值为50.2亿元,增长6.9%;林业产值0.8亿元,增长8.3%;牧业产值15.7亿元,增长1.6%%;渔业产值26.9亿元,增长10.3%;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6.1亿元,增长15.8%。分地区看,1-6月份,溧阳市、金坛市分别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33.44亿元和25.19亿元,分别增长7.4%和7.8%;常州市辖区完成41.11亿元,增长7.3%,其中武进区和新北区分别完成31.6亿元和9.3亿元,分别增长7.1%和7.5%。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也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55.8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完成32.2亿元、0.5亿元、5.7亿元、13.9亿元和3.5亿元,分别增长6.5%、8%、1.7%、10.3%、15.8%。
(二)夏季作物再获丰收,粮油单产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常州各地积极挖掘夏季作物增产潜力,继续开展粮油稳定增产行动,夏季粮油生产再获丰收。夏粮生产呈现“一减二增”势头。一是面积减,上半年全市夏收粮食面积为89.4万亩,同比减少0.8万亩,其中小麦面积为86.6万亩,减少0.8万亩;二是亩产增,全市夏粮亩产达351.8公斤,同比增长2.2%,其中小麦亩产达357.3公斤,增长2.2%;三是总产增,夏粮总产31.5万吨,增长1.3%,其中小麦总产31万吨,增长1.2%。夏油生产呈“二减一增”态势。一是面积减,上半年全市油菜籽的种植面积为24万亩,减少1万亩;二是总产减,油菜籽总产3.9万吨,下降1.8%;三是亩产增,全市油菜籽亩产160.9公斤,增长2.3%。
夏季粮油生产再次增产丰收,是政策支持、科技增粮、高产带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麦油高产增效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共创建18个麦油万亩示范片和30个百亩丰产方,规模达20万亩,创建规模和投入资金创历史新高。二是良种良法配套水平进一步提升。小麦新品种扬幅麦4号、扬麦16号两个主推品种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4.7%,优质双低油菜主体品种为油研10号、宁油18和苏油4号等合计占油菜种植面积的90.2%。三是夏熟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与防控工作到位。今年,全市防治小麦病虫害135.5万亩次,占应防面积的161.3%,为近年来最高的年份。据成熟期调查,全市小麦赤霉病平均病穗率为3.8%,防治成效显著。四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肥种植、商品有机肥。上半年,全市夏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100.3万亩次,其中小麦82.1万亩,油菜18.2万亩;全市种植绿肥面积53351.4亩;推广商品有机肥补贴21000吨,推广有机-无机复混肥4000吨。
(三)畜牧业生产不容乐观,畜牧价格波动较大
据初步统计,上半年我市家禽出栏2815.9万羽,同比增长4%,家禽存栏1319.2万羽,增长7%。生猪出栏45.3万头,下降5.7%,生猪存栏46.5万头,下降2.6%;羊出栏3.2万头,下降8.6%,羊存栏5.3万头,增长13.7%;此外,禽蛋产量1.9万吨,增长0.6%,牛奶产量1万吨,增长4.7%。
生猪价格低位运行。自去年12月中下旬以来,猪肉价格呈现低迷状态。传统的猪肉消费旺季春节过后,生猪价格低迷势头仍在延续,3月瘦肉型肉猪出场价5.5元/斤,为近十年来的历史新低,养猪户重度亏损。由于生猪存栏高居不下和能繁母猪的淘汰缓慢,今年上半年瘦肉型猪的出场价没有突破7.2元/斤的成本价。当前瘦肉型肉猪出场价6.7元/斤,同比下降6.9%;优质苗猪10元/斤(25公斤),下降4.7%;种猪1300-1500元/头(50公斤),下降18.7%。
畜禽价格先抑后扬。今年3月份以来,全市家禽产业再次受到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的冲击,但与上年相比市场恢复迅速。5月初黄羽肉鸡出场价8.2元/斤,优质草鸡9元/斤,创下三年最高价,且销量旺盛,随后市场逐步回归理性。6月底,全市黄羽肉鸡出场价5元/斤,同比降10.7%,优质草鸡9.2元/斤,同比涨31.4%,鸡蛋出场价4.7元/斤,同比涨40.3%。
(四)渔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上半年,全市渔业现价产值为26.9亿元,同比增长10.3%,渔业现价增加值为13.9亿元,增长10.3%。上半年,水产养殖总面积稳定在58.9万亩,与去年持平,全市水产品产量达5.8万吨,增长1.6%。
渔业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养殖面积保持稳定。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58.9万亩,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河蟹主养28.9万亩,减少1.3万亩;青虾主养6.5万亩,与上年同期持平。二是苗种投放质优量足。我市春繁春放即时到位,全市共放养大规格优质蟹种3.8亿只,平均亩放1300只,同比增加13.6%,青虾种已基本放养完毕,共放过池虾种250万公斤,增加12%。三是水产病害防治基本到位。河蟹养殖的池塘管理和水质调控技术的普及对预防河蟹疾病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全市未见区域性和流行性的水产病害发生,保持了渔业生产安全的良好势头。四是特种水产品价格坚挺。据市场调查,与去年同期相比,河蟹和青虾价格从春节上涨后一直稳居不下,2两雄蟹达70-90元/公斤,1.5两雌蟹达120-140元/公斤,同比均增长100%以上;青虾价格一路坚挺,春节附近最高达120-140元/公斤,目前,统货均价50-80元/公斤,增长10-15%。
二、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年上半年,我市农业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为经济社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同时农业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1、粮食持续增产难度较大。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粮食播种面积增长空间有限等因素的限制,在高基数上粮食生产保持持续增产难度较大。201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225.5万亩,比上年减少8万亩,同比下降3.4%;粮食总产为113.7万吨,比上年下降0.9%;粮食亩产为504.3公斤,比上年增长2.6%,名列全省第一,2014年,全市粮食生产要保持稳定增产,实现粮食亩产“十二”连冠,仍有较大的困难。
2、畜牧业持续增效难度较大。受畜禽疫情和养殖成本因素影响,畜产品生产平稳发展受到限制。同时,目前猪粮比价仍低于盈亏平衡线,在高风险和高成本基础上畜牧业持续增效难度变大。今年上半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实现15.7亿元,同比仅增长1.6%,其增幅分别低于农业、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业服务业5.3个、6.7个、8.7个和14.2个百分点。其中,生猪产值6.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家禽产值6.3亿元,与上年持平。
3、外向型农业出现下滑趋势。我市多数农产品出口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能够抢占领域高地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制高点的拳头产品和优势产品的出口企业不多。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农产品出口利润空间缩小。上半年,我市农产品进出口额为13753万美元,同比下降34.9%,其中,出口额3231万美元,下降13.2%,进口额10522万美元,下降39.6%。我市农产品出口额在省内排名靠后(第10位),并且是农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的两个省辖市之一。
三、下半年我市农业经济工作的建议
1、强化安全管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亩产吨粮市”创建活动,强化技术服务、病虫害监测预警等,打牢秋超基础。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及渔业污染防控,大力发展现代化规模养殖,统筹抓好肉菜蛋奶鱼等“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保障有效供给。同时,积极谋划来年粮油生产,及早明确秋播作物布局、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目标和措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2、加强长效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严格全程控制,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建设,强化乡镇监管员队伍建设,规范基层监管机构管理,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二是强化例行监测,进一步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建设,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次和数量,开展信息预警,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三是加强执法检查,围绕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重点农资,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护农行动,严肃查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全力以赴,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外向型农业企业的研究,了解掌握农产品出口情况,认真倾听农产品出口企业意见和建议。二是强化补贴政策,对企业出口的认证费、检测费及其他相关费用进行补贴,对重点出口企业优先给予项目扶持。三强化优质高效服务,加大农产品出口检验检测支持,探索加快通关速度的有效途径;加强培训,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大农产品和企业的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增强企业扩大出口的信心。
4、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抢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咬定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战略目标不放松。一是加快重点项目推进,打造一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示范项目、亮点工程,确保优势项目巩固提高、重点项目基本完成、难点项目突破跃升。二是强化科技支撑,着力培育建设一批农业企业研发中心,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的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三是强化督查检查,加强农业现代化工程的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
撰稿人:许听泉
核稿人:陈邦辉
签发人:钱保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