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的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主线,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抓手,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深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积极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宏观经济环境更趋复杂等问题,继续加大投入,强化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一、农业农村经济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
1、经济总量再创新高,发展速度稳步提高。近年来,我市各地农业部门紧跟市场脉搏,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来保持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农业经济总量再创新高,产值和增加值比上年稳定增长。初步统计,2013年,我市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40.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农业产值130.2亿元,增长7.8%;林业产值1.7亿元,增长7.9%;牧业产值36.5亿元,增长6.6%;渔业产值59.2亿元,增长1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4亿元,增长17.1%。同时,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也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201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84.2亿元、0.8亿元、13.2亿元和32.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7%、7.4%、7.0%和13.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14.8%。
2、农业设施建设加快,生态农业稳步发展。2013年,全市新建设高标准农田13.6万亩,新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1个,新发展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6万亩。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高效设施农业130.9万亩、40.7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分别达到58%和18.1%。全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961.0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创历史新高,带动农民购机5281台套,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5%,农机化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农业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建成“农视通”大屏20块,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门户网站以及专业特色网站、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市农委荣膺农业部首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示范基地”称号,全国仅 7家;2013年,全市高质量完成京沪高铁常州段生态景观廊道绿化工程,全市成片造林3.5万亩,新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76个,预计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4.5%。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4%。花博会筹备组织工作圆满完成,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升级发展,评选产生10个常州最美乡村,创成5个省级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市各农游景点共计接待游客695.5万人次,实现农业旅游收入19.8亿元。全市增殖放流5000余万尾,创历史新高。
3、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水稻单产再创新高。近年来,常州市通过政策惠农、技术创新和服务到位等措施来提升粮食生产水平。2013年,我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水稻单产实现全省“十一连冠”。据统计,201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225.5万亩,比上年减少8万亩,同比下降3.4%;粮食总产为113.7万吨,比上年下降0.9%;粮食亩产为504.3公斤,比上年增长2.6%,首次名列全省第一;其中,2013年,我市小麦亩产为349.8公斤,同比增加11.6公斤,增长3.4% ;2013年,我市水稻单产水平再创新高,全市水稻亩产达到642公斤,比2012年每亩增加8.3公斤,增长1.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6公斤,连续11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水稻单产全省“十一连冠”。
4、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增,畜牧价格波动较大。2013年,我市广大农民克服不利因素,使畜牧生产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据统计,2013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5.7万吨,比上年增长9.5%,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7.7万吨,同比增长13.5%,禽肉产量达7.9万吨,增长5.9%;全市出栏肉猪92万头,同比增长3.9%,年底生猪存栏49.9万头,增长1%;出栏家禽5227.3万只,同比增长5.8%,年底家禽存栏1300.7万只,增长3.1%;羊出栏10.5万只,下降3.4%,羊存栏6.5万只,增长12.5%;此外,禽蛋产量3.4万吨,同比增长0.5%,牛奶产量2.1万吨,下降11.3%。全年畜牧价格波动较大。生猪价格呈现上半年跌下半年涨趋势,4月中旬生猪收购价格跌至12元/公斤左右,为2007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12月上旬,全市生猪收购平均价格16元/公斤,比4月中旬上涨33%;家禽价格受H7N9流感疫情的冲击较大,价格波动更为明显,4月份黄羽肉鸡价格4元/公斤,12月上旬达到了11.5元/公斤。
5、渔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显著增加。2013年,全市渔业经济保持稳步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渔业增产,渔民增收的目标。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改造标准化池塘4.8万亩;新装备微孔增氧面积3.1万亩,累计装备微孔增氧面积16.6万亩;循环水总面积达10.1万亩,占全市百亩以上养殖总水面的75.3%。截至目前,全市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40.4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68.6%,水产品种日益丰富,品种结构进一步调优。全年渔业现价产值为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渔业现价增加值为32亿元,同比增长15.5%。2013年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稳定在58.7万亩,全市水产品产量达18.5万吨,比上年增长2.3%。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特别是常规鱼价格增幅明显,平均增幅在10%左右,渔业经济形势稳定向好。
二、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当前,我市农村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对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应引起重视。
1、稳产量、保供给与提质量、保安全的矛盾更加凸显。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由于历史欠账多,相对薄弱的状况仍未改变。加上交通道路、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等,宜粮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13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为225.5万亩,比上年减少8万亩,同比下降3.4%。与此同时,面对变化无常的自然气候,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仍然不足,大多数农民“靠天吃饭”,千家万户小生产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消费者质量要求空前提高,因而稳产量、保供给与提质量、保安全的矛盾更加凸显,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2、农业产业化水平仍需提高。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由于农业企业前期投入大、收效慢、效益低的特点和少数人的轻农意识,使得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快,企业总体规模不大。2013年,我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仅有64家,其中,省级以上企业28家,市级企业36家。此外,农业龙头企业中除了少数几个大企业外,家族式企业较多,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企业发展资金普遍紧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落后,企业辐射作用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的现实没有根本改变,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档次急需提升。
3、农民持续增收的困难因素增多。2013年,全市农民纯收入为18643元,比上年增长11.4%。我市农民收入水平连续多年保持增长的趋势,但同时,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日益增多。据市物价局调查,2013年我市农业生产中,土地、人工、农药、种子费用均比上年有所上升,各地H7N9禽流感事件时有发生也会对家禽价格产生冲击。农资价格的快速上涨及农产品市场的跌宕起伏挤压了增收空间,农民持续增收的局面不容乐观。
三、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结合省、市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利化、农机化、标准化、生态化水平,从而改善农业生产物质条件,巩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不断提高农田基础设施的管理水平,用好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效益。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3、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本上,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农业、设施农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和高效农业特色村为载体,重点抓好设施蔬菜等效益较高的高效农业发展,将其与现代农业园区、观光休闲农业相结合,整合品牌,培植市场,拓展功能,提高附加值。
4、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无污染养殖技术和设备,推进畜牧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鼓励规模养殖的发展,继续加大优惠政策的争取力度,对养殖大户、标准化养殖、牲畜品种改良等重点予以扶持。继续加大优惠政策的争取力度,对养殖大户、标准化养殖、牲畜品种改良等重点予以扶持。
撰稿人:许听泉
核稿人:陈邦辉
签发人:钱保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