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促转型,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全市服务业呈现健康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与运行质量同步提升。
一、服务业发展基本特点
1、总量规模稳步扩大,所占比重继续提高。今年以来我市着力加大现代服务业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服务业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呈现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60.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1%,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2.9%,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持续提高,前三季度,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6.14亿元,同比增长10.3%;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加快转型,三大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05.15亿元、351.54亿元和89.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14.6%和10.9%;以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为主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前三季度实现增加值254.57亿元,同比增长8.8%。
2、服务业税收平稳增长,所占比重有所提高。我市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201.32亿元,同比增长5.0%,增幅高于全部税收1.1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43.8%,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对地方财力增长的贡献作用稳步增强。从服务业的主要税种看,受“营改增”税改政策影响,增值税、营业税的税收结构有所调整。前三季度我市实现增值税税收25.84亿元,同比增长20.8%;实现营业税税收52.60亿元,同比下滑2.2%。个人所得税在股息红利所得和财产转让所得增长较快的影响下,实现税收19.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5%。
3、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发展后劲稳步增强。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937.11亿元,同比增长21.9%,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城市生态环境创建、居民生活设施改善、城市道路拓宽延伸等公共基础设施类投资力度加大,成为支撑全市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47.12亿元,同比增长14.6%,对服务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3.1%;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外的其他服务业项目投资389.99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新龙生态林建设、青果巷历史文化修缮两个项目当年投资超过10亿元,花博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武进花园街改造、常溧高速公路、龙城大道地下通道等道路工程本年投资也都在3亿元以上,这些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市服务业投资的快速增长。
二、重点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态势
1、商务服务业。今年以来,各类投资和资产经营公司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扩大投资规模,以及广告业、担保服务业企业业务量增加,带动我市商务服务业快速发展。从行业构成看,企业管理服务、广告业、人力资源服务、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咨询与调查、会议及展览服务、信用担保服务等成为全市商务服务业的七大重点优势行业。前三季度,我市纳入调查的555家重点租赁商务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1%,比全部重点服务业企业增速高2.5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18.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4%。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今年以来,我市围绕重点物流园区及轨道交通建设,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前三季度,我市296家列统重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45亿元,同比增长11.8%,完成增加值16.24亿元,同比增长6.9%。据交通部门数据资料反映,1-9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公路货运量11346.00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76.96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4.2%。常州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113.50万人,货物吞吐量1.05万吨,分别增长42.4%和43.0%。
3、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主要包含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城乡市容管理、绿化管理和公园游览景区管理行业。今年以来,“花博会”的承办工作加快了我市城市配套设施、环境卫生管理等公共设施行业的配套跟进。前三季度,全市58家重点公共设施管理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7.01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市政设施管理业完成营业收入3.16亿元,绿化管理业完成营业收入9.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4%和21.2%,分别较全市重点服务业企业平均水平高出7.8个和5.6个百分点。
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随着科学技术、专业化设计服务的普及,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研发机构平台正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我市工程管理服务业、工程勘察设计以及规划管理等行业带动了我市服务业发展结构的转型升级。前三季度,我市116家重点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完成营业收入47.01亿元,同比增长27.8%,增幅较全市重点服务业平均水平高出12.2个百分点;46家重点工程管理服务行业完成营业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9.8%,两大行业拉动全市重点服务业企业增长3.7个百分点。
三、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缺乏行业竞争力。近年来,虽然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服务业单位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前三季度,我市1680家服务业重点企业中,营业收入在2000万以下的企业达1391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82.8%,实现营业收入70.05亿元,仅占全部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20.8%。企业规模小,在土地、税收、人才、贷款、场租等方面的发展机会也受局限。
2、成本费用普遍上升,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今年以来,受外部市场需求下滑、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服务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大的压力,经营业绩有所下滑。1-9月,全市168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支付营业成本231.56亿元,同比增长18.6%;支付三项费用75.74亿元,同比增长11.6%,累计实现营业利润21.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7%。前三季度,重点服务业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9%,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3、新型服务业发展不足,内部结构有待调整。从行业结构分析,传统服务业比重高,新兴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低,整体竞争力不强。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型消费服务业占主导地位,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专业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总量不大,发展也相对滞后。从服务业增加值构成看,前三季度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0%以上,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绝对主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8%,与南京、苏州等城市相比明显偏高,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8.7%,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撰稿人:王娅楠
核稿人:杨 薇
签发人:陈宝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