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当前我市城乡劳动力资源、就业人口状况、就业形势及就业结构变动等情况,2013年6至8月,我局连续三个月在全市开展劳动力抽样调查。调查在全市共抽选30个社区共1834户样本,受调查的16岁及以上人口数为4862人,其中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年龄内的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3373人。
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劳动力参与率为69.37%(经济活动人口占1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率),就业人口比为67.17%(就业人口占1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率)。下文就劳动力调查就业状况、结构以及就业人员特征等作简要分析。
一、中青年为就业中坚,劳动年龄构成合理
按年龄分组的就业人口
年龄 |
16岁及以上人口 |
就业人口 |
劳动力参与率 (%) |
就业人口比 (%) |
小计 |
4862 |
3266 |
69.4 |
67.2 |
16-19岁 |
229 |
23 |
12.2 |
10.0 |
20-24岁 |
400 |
255 |
68.3 |
63.8 |
25-29岁 |
371 |
344 |
95.4 |
92.7 |
30-34岁 |
392 |
361 |
95.7 |
92.1 |
35-39岁 |
395 |
373 |
96.2 |
94.4 |
40-44岁 |
546 |
504 |
95.4 |
92.3 |
45-49岁 |
574 |
501 |
89.9 |
87.3 |
50-54岁 |
406 |
306 |
77.8 |
75.4 |
55-59岁 |
401 |
262 |
67.3 |
65.3 |
60-64岁 |
412 |
199 |
48.8 |
48.3 |
65岁及以上 |
736 |
138 |
18.9 |
18.8 |
本次调查的就业人口3266人,占16岁及以上被调查人数的67.2%,就业水平随年龄变化呈现抛物线的变化特征。16-24岁年龄段人员大多处于就学或就业准备阶段,就业人员相对较少。之后就业人口比随年龄的增加不断上升,到35-39岁年龄段达到最高,并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下降。从整体结构来看,我市就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中坚力量,劳动力的年龄构成相对合理。
二、女性就业水平低,就业困难凸显
本次调查中16岁及以上的男性为2418人,女性为2444人,男女性比例基本一致。男性就业人口1799人,失业人口32人,劳动力参与率为75.7%,就业人口比为74.4%;女性就业人口1467人,失业人口75人,劳动力参与率为63.1%,就业人口比为60.0%。受孕产期、照顾家庭及身体原因等因素影响,女性的劳动参与程度与就业水平均低于男性,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与就业人口比分别低于男性12.6个、14.4个百分点。在失业人口中,女性也占据了较大比重,比例达到了70.1%。
三、从业人员就业充分,私营企业劳动超负
调查样本中正在工作的人口数为3226人,人均周平均工作小时为47.46小时,按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换算,周平均工作天数为5.93天,周工作时间达到并超过48小时的人数占比为65.8%,就业人员大多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其中男性平均每周比女性多工作2.2个小时。个体工商户与私营企业的周平均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分别为51.7小时和48.94小时,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就业人员则大多为标准的5天8小时工作制,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2.6小时。
四、初等学历劳动力资源集中,高学历就业水平分化明显
从调查样本中文化程度的分布情况看,初等教育学历的人员在经济活动人口中占比较大,其中小学学历人员426人,初中学历人员1503人,高中学历人员785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占比达81.1%。就业人口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大多为中老年人,其中40岁以上的人员占比达68.3%。大专学历以上的高等教育学历人员则多为青年人,30岁以下的人员占比70.7%。
就业状况随文化程度的变化呈现为不同特征的两个阶段。
上图可以看出,高中之前的初等教育阶段,就业水平随文化程度的提高不断增长;而大专及以上的高等教育阶段,就业水平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则呈“V”字形变化,本科学历的人口就业比明显低于大专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需求是一线的普通技工和高学历、海归等高层次人才,普通的本科毕业生既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不如拥有专业技能的专科生受欢迎,而几年前高等教育普遍扩招的后续效应显现,大批普通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应趋于饱和,致使本科学历人口的就业水平偏低。
五、产业分布特征明显,职业结构亟待优化
调查数据显示,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为442人,第二产业为1602人,第三产业为1222人,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为13.5%,49.1%和37.4%。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仍是解决劳动就业的主要力量。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上升了5.7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缓解和消化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就业人员职业类型的结构特征能反映劳动力资源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能分布。从调查情况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最多,为1198人,占比36.7%,商业服务业人员826人,占比25.3%,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人员424人,占比13.0%,专业技术人员329人,占比10.1%,普通办事员与单位负责人分别为281人和207人,占比分别为8.6%和6.3%。数据结构特征显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占据主要的劳动力资源份额,脑力劳动从业人员也已成为劳动力资源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就业人员职业类型的结构也有优化升级的空间,商业服务业人员占比将逐步加大,科技创新促使劳动力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增加,农业生产人员的比重将进一步缩小。
调查显示,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消化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其中私营企业的就业人员为1545人,占所有就业人员的比重达47.3%,个体工商户708人,占比达21.7%,而国有和集体企业就业人员分别为88人和32人,合计占比仅为3.7%。
六、高学历人才受保障,国企与外企更正规
签定固定或长期劳动合同是受雇佣就业人员劳动待遇与权益的保障,从调查数据显示的情况看,全市雇员的合同签约率为66.4%,其中16-29岁年龄段签约率最高,达72.4%,并随着年龄增长不断降低。合同签约率与受教育程度呈正比,未上过学的就业人员合同签约率仅为25.0%,小学学历为43.4%,初中学历为54.8%,高中学历为71.7%,大学专科学历的签约率则达到了86.8%,本科学历达92.3%,研究生的合同签约率更是达到了100%。
不同的单位类型中,国有与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劳动制度更加完善和正规,合同签约率分别为93.2%和93.0%,个体工商户的劳动签约率最低,仅为28.7%。
七、外来人口目的明确,就业活跃
外来人口已逐渐成为城市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样本中,全市外来人口为662人,占调查人口的比重为13.6%,其中经济活动人口所占比重为16.0%。外来人口大多因务工、找工等原因迁来本市,整体就业水平较高,调查中外来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达81.7%,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外来人口优化了劳动适龄人口的结构,提高了全市的就业水平,也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撰稿人:汪 俊
核稿人:杨 薇
签发人:吴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