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08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局面最复杂、经济形势最严峻的一年。面对国内外经济增长和有效需求双双下滑、企业经营效益持续下降、工业产销等主要指标大幅回落等不利局面,全市工业条线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为主线,优化协调服务,狠抓项目培育,努力克服外部环境、资源要素等方面的矛盾和困难,全市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
一、2012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1、经济总量再上台阶,省内排位有所下降。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列统3663家,比上年增加28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9000亿元,达9031.3亿元,同比增长12.1%,工业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按省统一口径计算,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7.3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1.9%,增速低于上年3个百分点,省内排位从上年第7位下滑至第10位,继续列苏南五市第2位,分别比无锡、苏州、南京高出4.8个、4.5个、0.8个百分点。
2、民营企业拉动明显,三资企业贡献减弱。2012年,虽然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实体经济困难重重,但我市民营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全力以赴求发展、促转型,为我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2012年,全市2866家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932亿元,同比增长17.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规上民营工业企业数量和产值总量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78.2%和65.7%,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89.9%,直接拉动工业经济增长10.9个百分点。2012年,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简称“三资”)企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作用明显减弱,规模以上“三资”企业完成产值2809.6亿元,同比仅增长3.6%,低于上年12.8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从上年的23.7%下降至9.8%,缩水幅度达13.9个百分点。
3、重点企业支撑良好,部分行业发展受阻。2012年,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1292家,超10亿元企业达124家,分别比上年增加55家和7家,超100亿元企业8家,其中,华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和常州市盛洲铜业有限公司产值首次超100亿元。全市产值排位前50强企业共完成产值3450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良好。2012年,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市部分行业发展受到明显遏制:光伏行业首当其冲,生产经营形势一路下行,70家光伏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1.7亿元,同比下降19.5%,亏损12.5亿元;其次是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放缓,197家企业全年完成产值376.7亿元,同比下降5.4%,实现利润16.6亿元,同比下降27.3%;受房地产调控影响,建材行业发展速度明显下滑,125家企业全年完成产值265亿元,同比微增1.6%,增幅较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
4、高新产业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有效改善。2012年,全市上下以“510工程”为抓手,以转型升级、调优结构为导向,在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2012年,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00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37.4%提高到41.6%,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由上年47.7%提高到55.1%。二是工业重化趋势得到有效放缓,2012年,全市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300.7亿元,同比增长1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0.8%,分别较上年和今年上半年回落1.4个、1.3个百分点。
5、经济效益大幅缩水,企业亏损现象严重。2012年,受经济持续下滑,原材料、劳动力、财务等成本高居不下等因素影响,全市工业企业效益指标呈现负增长开局,4月份,利润和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跌至谷底,下降幅度远远超出08年金融危机水平,下半年开始,企业效益逐步开始回升,年底回归至微增状态。全年3663家工业企业完成利税700.8亿元,利润426亿元,同比分别微增4%和0.8%,较上年分别回落16.2个和19.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现象严重,全年亏损企业由上年的312家上升至509家,亏损面由上年的9.5%上升至13.9%,亏损企业亏损额达50.6亿元,同比增长145.7%,增长幅度较上年提高73.4个百分点。
6、工业投入力度不减,重点项目扎实推进。2012年,面对工业经济低速运行,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局面,全市上下狠抓项目培育,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38个,比上年增长7个,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299个,比上年增加23个。工业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投入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526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617.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0.5%。天合光能(常州)科技有限公司1GW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项目、江苏武进汉能光伏有限公司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常州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年产20万辆微型车与1万辆皮卡项目等部分重点项目即将竣工投产或已经开始试生产,为下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尽管2012年工业经济全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企业效益主要指标由负转正,工业重化趋势得到有效缓解,但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工业增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一是经济运行局面复杂,外部需求急剧下降。2012年,全球经济进入下行通道,欧债危机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美等主要国家“再工业”化趋势上扬,导致外部需求急剧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出口交货值完成1065.9亿元,同比下降0.1%,较上年回落21.6个百分点。其中,光伏、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全年出口交货值分别下降43.6%、28.4%、12.7%。
二是要素制约压力未减,企业经营困难重重。首先,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用地、用工、用电等资源依旧紧张,尤其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工资待遇的要求也逐步提高,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达432.1亿元,同比增长14.5%。其次,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没有得到明显好转,贷款利率居高不下、企业承兑汇票增多、民间融资行为等因素,导致企业财务成本支出持续增加,全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支出124.3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利息支出121.1亿元,同比增长30.9%。第三,实体经济资金链异常紧张,企业应收账款快速增加,企业间互担互保的现象严重。截至1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到1187.1亿元,同比增长12.9%;产成品库存达到360.2亿元,同比增长4.3%,两项资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7.2%。
三是耗能产品持续增长,节能降耗压力不减。虽然我市重化趋势得到一定缓解,但高耗能产品增长势头依旧。2012年,水泥产量2661.5万吨,同比增长14.1%;粗钢产量1130.3万吨,同比增长7.9%;生铁产量973.6万吨,同比增长19.3%。高耗能产品的过快增长,给全市节能降耗目标完成带来一定压力。
三、2013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预判
2013年,我市将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提升常州产业竞争力。将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和以碳材料为引领的新材料产业,加快把我市建成国内一流的智能装备制造名城和新材料产业基地。从内部环境看,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为发展主线,随着国家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工业经济运行的国内政策和市场环境可能会趋于宽松;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仍处在调整期,结构改革不到位和需求增长乏力等问题难以根本改观,后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呈现长期化趋势。同时也应看到,发达国家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以互联网、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出现新动向。
综上所述,2013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状态,经济效益主要指标在短期内很难大幅上升,实体经济运行的困难局面仍将维持一个阶段,一些重点行业短期内还难以出现明显的回升趋势。
撰稿人:陈邦辉
核稿人:杨 薇
签发人:杨 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