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农村经济再创辉煌
——2012年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统计系列分析•农村经济篇
发布日期:2013-03-12  来源:综合处  浏览次数:  字号:〖

2012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政府的1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持续加强三农工作,努力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上下功夫,确保了全市2012年度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再创新的辉煌。据初步统计,201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737元,比上年增长12.8%

一、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1、经济总量扩大,发展速度加快。2012年,我市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通过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来保持农业生产健康、平稳发展。农业经济总量增大,产值和增加值稳步增长。据初步统计,2012年,我市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1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121.35亿元,增长12.6%;林业产值1.59亿元,增长7.6%;牧业产值33.91亿元,增长5.4 %;渔业产值52.21亿元,增长1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57亿元,增长21.9%。同时,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也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增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78.2亿元、0.79亿元、12.32亿元和28.1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3%9.6%6.6%16.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17.7%

2、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水稻单产全省十连冠多年以来,我市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不断加大对水稻生产政策的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推广普及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有效组织农民开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灾害损失,粮食生产多年稳定增长。2012年,我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水稻单产实现全省十连冠。据统计,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233.51万亩,比上年减少5.76万亩,同比下降2.4%,粮食亩产为501公斤,比上年增长4.1%,粮食总产为116.97万吨,比上年增长1.55%。我市水稻单产水平再创新高,全市水稻亩产达到645公斤,比2011年每亩增加17.1公斤,增长2.7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0公斤,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水稻单产全省十连冠

3、畜牧生产稳中有增,养殖效益有所下降。今年以来,由于生猪及家禽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玉米和豆粕等主要饲料原粮价格居高不下,畜牧业经济效益下滑,家禽养殖基本处于亏损边缘,生猪效益也处在临界点上,但我市广大农民克服不利因素,畜牧生产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2012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4.32万吨,比上年增长6.9%,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6.82万吨,同比增长9.4%,禽肉产量达7.45万吨,增长4.7%;全市出栏肉猪88.58万头,同比增长4.6%,年底生猪存栏49.4万头,增长4%羊出栏10.88万只,下降2%,羊存栏5.74万头,下降18.3%;此外,禽蛋产量3.36万吨,同比下降1.7%,牛奶产量2.4万吨,增长27%

4、水产价格稳中有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水产品市场价格上扬的推动下,我市农民水产养殖的积极性有所提高,2012年全市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为18.1万吨,比上年增长10.2%,全市渔业产值为5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增幅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渔业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16.6%,增幅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调整养殖模式,积极引进水产新品种,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不断扩大池塘生态养殖面积和无公害生产基地,使水产品养殖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品质、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全市特种养殖面积2.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特种养殖面积比重达66.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目前,我市水产价格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常规鱼供应偏紧,价格一路上扬。据凌家塘水产批发市场反映,水产品综合平均价为23/公斤左右,同比上涨15%左右。其中淡水鱼类价格上扬明显,草鱼、灰鲢、鲫鱼同比分别上涨10%15%10%左右。二是特种水产品供应减弱,价格稳中有升。特种水产需求明显,成交活跃,但随着供应减弱,鳜鱼、甲鱼等价格有所上扬。

5、农村工业稳步增长,运行状况好于城市。农村工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2年,农村和城市工业由于经济运行环境、行业结构、企业规模、转型升级,企业创新等方面不同,全市农村工业发展好于城市工业,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农村工业产值实现4185.8亿元,同比增长14.2%,其增幅比城市工业高出3.7个百分点,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农村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11.3亿元,同比增长25.9%,其增幅比城市工业高出5.9个百分点。2012年,农村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3.5%,而城市工业销售产值仅比增长9.9%,两者相差3.6个百分点。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农村工业完成利润总额189.4亿元,同比增长1.8%,而城市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1%2012年,农村工业发展好于城市工业,运行质量的稳步提高,对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农村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对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农业生产效益有所下降。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仍居高不下,据市物价部门调查反映,2012年,农户购买尿素均价2.54/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10.4%;碳铵价格0.8/公斤,与去年基本持平;48%国产复合肥价格用肥季节均价在3.13/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16.11%;亩均农药费为109.92元,比去年增加21.36元,增幅达24.12%。亩均租赁作业费为290.13元,比去年增加40.89元,同比增长16.41%种植效益较低的状况依然存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民生产支出的增加,农户的生产效益有所下降。

2、畜牧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养殖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能力弱,市场预判能力较差,只能简单地跟随市场价格的起伏变化调整生产,因此近几年生猪、家禽等价格大起大落给养殖户造成消极影响。另外,畜牧产品产生的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饲料价格高位运行和人工费用的大幅上涨又进一步挤压了养殖户的养殖利润,大部分畜牧业养殖户持观望态度,谨慎补栏,畜牧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3、粮食增产和稳粮难度加大。由于交通道路、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等,宜粮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12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为233.51万亩,比上年下降2.4%。不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仍较为明显。2012,我市夏秋作物稻飞虱、赤霉病较为严重,对水稻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受台风影响,部分农民设施农业损失严重,面对变化无常的自然气候和病虫害,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仍然不足,大多数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搞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建议

做好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强农村经济实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民的指导和技术培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现阶段我市各地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做好项目对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性支农资金,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同时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

2、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突出品质优势。加快建设以大中型龙头企业为主、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带动、群体发展的龙头企业体系,形成大企业引领、龙头带动、重点突破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对规模较大、起点较高、带动能力强的畜禽养殖和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鼓励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加工销售能力,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形式,兴办生产基地,发展订单畜牧业、种植业,促进农业产品原料基地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

3、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着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生产经营服务;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机采取置换或回购土地方法,使土地能有效流转;同时要鼓励城市中小企业、民间资本与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结盟发展,壮大乡村工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撰稿人:许听泉

核稿人:杨 

签发人:钱保生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