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市大力开展“创新驱动加速年”活动,将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加大力度发展创意产业、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全市服务业运行呈现出传统产业和新兴行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2012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总量规模稳步扩大,行业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我市着力加大现代服务业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新兴服务业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呈现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的良好态势。2012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42.69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1.6%,占GDP的比重为43.9%,占比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7%,较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全市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服务业内部各行业总体保持健康协调的发展态势,房地产业逐步从高速增长回归正常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在服务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3.0%调整为12.6%;金融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增加值251.64亿元,比上年增长25.5%。
2、税收收入较快增长,增长速度保持领先。2012年,我市服务业税收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对全市税收贡献不断增强。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270.21亿元,比上年增长8%,增幅高于全部税收收入4.7个百分点,高出工业税收收入10.8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41.9%上升至43.8%,成为拉动我市地方税收增长的绝对主力。从服务业的主要税种看,全市服务业实现营业税7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企业所得税47.52亿元,增长17.0%,均实现较快增长。分行业看,金融业、房地产业分别实现税收42.98亿元和112.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17.4%,两个行业完成税收占服务业税收总额的57.6%,对服务业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1%。
3、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发展活力明显增强。2012年,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0.36亿元,增长18.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4.2%。得益于武进花博会场馆建设、西太湖环境整治和道路配套、环球恐龙城创意产业基地项目、现代传媒中心等大项目的推进实施,我市除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外的服务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623.35亿元,同比增长33.4%,高于全部服务业投资增速15.3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80.63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65.60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57.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7%、10.4%和39.0%,投资规模在服务业各行业中列前三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完成投资20.05亿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完成投资15.41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完成投资37.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8.7%、79.1%和70.1%,增幅在服务业各行业中列前三位。
4、信贷支持力度加大,投向结构更趋优化。一年来,我市各大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完善银企沟通机制,创新信贷服务模式,着力加大对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满足服务业合理的信贷需求。截止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服务业贷款余额达1224.57亿元,比年初增长104.64亿元,增幅达9.3%。在资金投向上重点向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领域倾斜,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贷款余额为29.05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余额为27.62亿元,均比年初增长27.0%。
二、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态势
2012年,我市围绕软件、创意、产品交易等重点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大市场和物流园建设,服务业整体表现出平稳、健康的良好运行态势。
1、交通运输业稳中趋强,后劲较足。我市重点推进综合物流园、临港物流园、东港物流园及武进报税物流中心等四大物流园区项目的建设,逐步在市区范围内构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三级物流配送空间体系,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生活服务业的联动发展。201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1.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3%。据交通部门数据资料反映,2012年全市累计完成货运量17984.52万吨,货物周转量133.47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4.2%和21.5%。常州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107.84万人,货物吞吐量1.11万吨,分别增长15.5%和32.2%。
2、商务服务业稳中趋进,活力迸发。投资与资产管理业、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业、担保服务业及市场管理业等商务服务业呈现多元发展态势。截至2012年11月份,我市纳入统计的486家重点商务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5.90亿元,同比增长8.0%,占全市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23.3%。其中企业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有36家,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有23家,营业收入在3亿元以上有3家。486家重点商务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13.9%,拉动全市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1.3个百分点。
3、金融服务业稳中趋活,保障有力。我市积极转变金融业务发展方式,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支持经济建设发展。2012年,以创建省科技金融示范区为契机成功引进顺泰、逸恒两家外资融资租赁公司,浦发、广发银行相继入驻运营。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832.80亿元,较年初增长12.5%,其中新增经营贷款195.6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总量的45.9%。受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证券市场增长动力不足,增速明显回落。2012年,全市各类证券交易总额为3493.76亿元,比上年下降27.8%,增幅比上年再次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A股、B股市场成交额分别为3331.56亿元、6.63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0.1%和43.4%。
4、旅游产业稳中趋新,蓬勃发展。我市强化旅游项目整体开发的集聚式开发模式,着力打造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市旅游主题形象和品牌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推动了全市旅游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20.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2%;旅游接待总人数4003.84万人,比上年增长17.7%,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增幅苏南第一,全省第二。春秋淹城百灵水世界、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等新景区相继建成开放,不断为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截止年底,全市共有国家5A级旅游区1家,国家4A级旅游区12家;星级酒店发展到6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家,四星级酒店26家。
三、服务业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与周边城市差距有所拉大。从省内与周边城市情况看,常州市服务业经济总量虽然保持原有位次,但有发展速度被赶超、占比被逼近之窘迫。2012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速低于全省平均速度0.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2位,较上年下滑3位。与周边城市相比较,2012年南通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25.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3%,增幅超过我市0.7个百分点,总量领先优势由上年的53.31亿元扩大至82.78亿元;徐州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65.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4%,增幅高出我市1.8个百分点,与我市的总量差距由上年的78.16亿元缩小至77.27亿元。
2、新兴行业占比有待提高。从服务业增加值构成看,2012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合计达39.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绝对主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3%,与南京、苏州等城市相比明显偏高,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3%和14%,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实体经济困难有所增加。2012年是实体经济运行中矛盾和困难比较集中的一年,受外部市场需求下滑、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服务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大的压力,经营业绩有所下滑,资金拖欠情况有所加剧,亏损面和亏损额有所上升。截至2012年11月份,全市纳入统计的148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除批零住餐、金融业及房地产业之外)中有395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由上年的22.4%上升到26.7%,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15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4、产业规模偏小,开放程度不高。全市服务业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偏小,尚未形成集群发展的态势。2012年,全市拥有服务业法人单位4.5万家,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虽高达50.9%,但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较少。据全市服务业重点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份,全市纳入统计的重点服务业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为129家,仅占调查总数的8.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仅21家,占调查总数的比重不足0.1%,服务业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撰稿人:王娅楠
核稿人:杨 薇
签发人:陈宝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