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市场物价水平总体呈温和上涨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统计资料显示,1-12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为102.5,比去年同期上升2.5%,涨幅均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比全年调控目标低1.5个百分点。
一、全年CPI运行特点
1、大类指数涨多跌少。从分类指数看,1-12月份,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六涨二跌”。上涨的有:食品涨4.9%、烟酒涨3.3%、衣着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涨7.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涨1.0%;居住涨2.5%。下跌的有: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6%。
2、月同比指数前高后低。从分月看,今年以来,我市物价总水平前高后低,震荡逐步回落。1月,在“春节”消费的拉动下涨幅达到3.6%;2月节日效应减退,总指数涨幅回落至3.0%;3月,受天气持续阴雨寒冷等影响,CPI在食品价格拉动下涨幅回升至3.7%;4月起,价格指数逐月走低,4-6月CPI涨幅分别为3.1%、3.1%、1.6%;7-8月份,受台风、高温等天气影响,价格指数止跌回升,涨幅分别为2.0%和2.4%;9-11月,由于食品类价格涨幅明显收窄,CPI涨幅降至1.8%、2%和2%。12月受“寒冷”和“阴雨”天气影响,蔬菜等食品价格上涨,CPI涨幅回升至2.2%。
3、月环比指数波动明显。从环比看,1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物价总水平涨幅最高,达1.2%;2-4月小幅回落,涨幅分别为0.7%、0.1%、持平;5、6月跌幅分别为0.3%和0.9%;7、8月在食品价格拉动下物价水平持续反弹,分别上涨0.5%和0.8%,9月份持平;10月份下跌0.3%,11月份持平,12月份受蔬菜等食品价格拉动,又再次上涨,涨幅为0.4%。
二、CPI变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1、食品类价格领跑CPI。1-12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4.9%,拉动CPI上升约1.4个百分点,对价格总指数的贡献率达56%。调查的16个食品中类呈“14涨2跌”格局,其中粮食、淀粉、水产品、菜、在外用膳食品等涨幅明显,累计分别上涨5.3%、6.3%、7%、5.5%、8.4%。
(1)粮食、油脂价格总体继续上涨。受国际国内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影响,大米和粮食制品价格继续上升。1-12月粮食价格同比上升5.3%,其中大米上升4.6%,面粉上升2%。受国际豆类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油脂价格也出现了上涨。油脂价格同比上升1.6%,其中食用植物油上升4.6%,植物油制品上升1.0%。
(2)肉禽、水产品价格先扬后抑。随着相关政策落实到位,生猪供应恢复正常,猪肉价格持续回落。从同比指数看:1-5月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上涨较多,同比分别上涨20.7%、14.2%、11.9%、9.8%、6.7%;6月份起,同比指数已由正增长转为负增长,6-11月份同比分别下降1.1%、3.3%、3.6%、6%、5.3%、2%;12月份同比微涨0.2%。全年肉禽及其制品同比上升3%,影响CPI上升0.2个百分点。上半年传统生产淡季加上养殖成本增加,导致水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下半年随着供应量逐步增加,价格开始回落。1-12月份水产品价格同比上升7.0%,其中淡水鱼同比上升11.2%,海水鱼同比上升9.8%,其它水产品同比上升3.4%。
(3)鲜菜价格波动较大,总体涨多跌少。受气候影响,1-12月份菜价波动较大,一季度价格持续出现上涨。环比分别上涨28.2%、9.2%和2.2%。二季度蔬菜市场呈现量增价跌行情,4-6月环比分别下跌7.6%、2%、18%。7-8月蔬菜价格再度大幅走高,环比分别上涨9.5%和21.6%。9-11月份受秋菜上市影响,价格分别回落4.9%、22.4%、3.7%。12月份受寒冷天气影响,蔬菜价格环比上涨11.6%。与去年同期相比,1-12月份蔬菜价格总体水平上涨了6.2%,影响CPI上升0.2个百分点。
2、部分服务项目价格涨幅较大。1-12月份,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0%。受人工费用提高和市场供需变化影响,保姆费、月嫂费等家庭服务价格累计上涨25.5%,拉动总指数上升约0.1个百分点;随着住房刚性需求上涨,居住类价格尤其是房租价格上涨明显。其中,私房房租、住房估算租金累计分别上涨3.6%和6.7%,共同拉动总指数上升0.6个百分点。
3、汽柴油调价频率明显加快。受调价影响,1-12月份,我市汽、柴油价格累计分别上涨2.9%、3.2%,共同拉动总指数上升0.1个百分点。
4、新涨价因素超过六成。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是影响CPI涨幅的两大因素。1-12月,翘尾影响震荡回落,据测算,1-12月翘尾因素影响约0.8个百分点,占CPI涨幅的32%;新涨价因素影响约1.7个百分点,占CPI涨幅的68%。
三、我市物价走势主要原因分析
今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欧洲债务危机、需求萎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市物价总水平与全国、全省一样,总体呈现震荡下行态势,通胀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具体来看,拉动和抑制物价水平的因素并存,主要有:
1、PPI传导压力减弱明显。受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2012年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跌3.7%,与上年7.9%的涨幅相比大幅回落11.6个百分点;购进价格累计下跌3.5%,与上年8.5%的涨幅相比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由于大宗生产要素价格持续震荡走低,PPI向CPI的传导效应明显减弱,成为抑制CPI走高的客观因素之一。
2、全年翘尾作用逐步减退。据测算,1-12月我市翘尾因素对各月价格指数的平均影响程度约为0.8个百分点,占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32%。从各月情况看,各月翘尾因素影响作用呈逐步减退态势。其中翘尾因素影响最大的是1月份,为2.4个百分点,最低出现在9月份,为-0.3个百分点。
3、气候、供需变化导致价格季节性波动。农产品生产、供应受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变化影响较大,而CPI受食品的影响较大,价格呈现季节性波动。8月份台风“海葵”来袭,导致当月蔬菜价格环比上涨了21.6%。受各种节日、学校开学等因素影响,市场主副食品供需变化明显,1月份,受“元旦”、“春节”双节影响,食品价格涨势迅猛,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3.6%。
4、成本因素产生一定推动作用。国际市场大豆、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普遍上涨,化肥、农药等费用上涨导致农副产品种植养殖成本提高;企业用工支出增加,推动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受调价影响,我市汽、柴油价格全年累计分别上涨2.9%、3.2%,对农副产品的作业费、运输费的走高也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走势预测
2013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将更趋复杂,抑制和支撑物价上涨的因素并存。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深入;二是经济增长仍面临很大压力。全球经济低迷将继续影响我国出口,由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到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增长的转变尚需时日,生产领域对流通消费领域的价格传导压力进一步减弱。但为稳增长,通过释放流动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央行的货币政策将趋向宽松;而随着美、欧、日等经济体推出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增加,也将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高。资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面临长期性上涨压力,都会给稳定价格总水平增加一定难度,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综合各种因素初步测算及考虑不可预见的突发性等因素,预计2013年CPI涨幅维持在3.5%左右的水平。
撰稿人:张 渊
核稿人:李歆生
签发人:薛建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