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内外市场需求进一步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下滑等复杂环境,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危中求机、转中求变、提质增效的发展战略,强化协调服务,强化项目培育,努力克服宏观政策、外部环境、资源要素方面的矛盾和困难,全市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
一、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1-9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现价工业总产值6644.8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分别较上半年、1-7月、1-8月回落0.7个、0.5个和0.1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9.6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列全省第10位、苏南五市第2位。
1、民营企业贡献作用明显。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实体经济困难重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市民营企业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求发展、促转型,为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1-9月,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28.1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93.4%。民营企业以65.1%的产值规模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11.1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95.7亿元,同比增长17.8%,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达82.1%,较上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2、经济效益逐步探底回升。今年年初,全市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以负增长开局,4月份达到最低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下降30.8%、利税同比下降25.4%。5月份开始,效益指标降幅逐步缩小,呈现探底回升态势。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16.5亿元,同比下降3.6%,降幅分别较1-4月、上半年和1-8月份缩小21.8个、18.1个、7.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55亿元,同比下降9.6%,降幅分别较1-4月、上半年和1-8月份缩小21.2个、15.7个、6.4个百分点。全市亏损企业数由1-4月的783家下降到652家,亏损面由21.5%下降到17.9%。
3、重点行业总体运行平稳。全市七大主要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其中化工行业、电子行业、纺织服装业形势相对较好,1-9月份产值同比增速分别达27.5%、16.7%、16%,分别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出15.6个、4.8个、4.1个百分点;其余4大行业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冶金行业同比增长10.0%,生物医药行业同比增长9.9%,机械行业同比增长8.0%,建材行业同比增长1.9%,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2.0个、3.9个和10.0百分点。光伏新能源、工程机械两大特色产业受宏观政策影响较大,前9个月产值同比分别下降19.6%、4.4%。
4、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510工程”为抓手,以转型升级、调优结构为导向,在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1-9月份,全市129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52.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5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1.6%,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2个、0.7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47.2%和42.6%。新材料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市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列统企业达到571家,较上年末增加12家,前9个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234.6亿元,同比增长29.6%,增幅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7.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39.2%,拉动工业产值增长4.7个百分点。工业重化趋势有所放缓。1-9月,全市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91.4亿元,同比增长11.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1.4%,分别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回落0.8个、0.7个百分点。
5、企业资金周转有所好转。截至9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为1135.9亿元,同比增长8.8%,增幅较上年末、上半年末、8月末分别收窄 30.6个、6.0个、1.8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为364.4亿元,同比增长5.3%,增幅较上年末、上半年末、8月末分别收窄 26.4个、10.8个、5.7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率为36.6%,分别较上年末、上半年末、8月末收窄 2.8个、0.5个、0.2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占比下降,企业去库存化压力降低,也是三季度以来企业效益有所回升的原因之一。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季度以来,虽然工业企业效益主要指标出现降幅逐步收窄态势,但工业产出增幅小幅下滑,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要素成本制约、价格因素制约、市场需求制约等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稳增长、稳效益、稳发展的压力依然存在。
一是产品出口严重下滑。目前,欧美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海外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比较明显。受外部需求减弱因素影响,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786.5亿元,同比下降4.2%,比上半年(1.7%)、1-8月(-2.7%)分别回落5.9个、1.5个百分点,其中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光伏产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下降11.2%、17.6%、43.3%。外需持续回落,内需增长乏力,导致工业经济稳增长动力明显不足。
二是三资企业贡献缩水。三资企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月,全市739家规模以上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简称“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07.6亿元,同比仅增长2.1%;实现利税122亿元,同比下降21.2%;实现利润66.8亿元,同比下降35.6%。三项指标增长速度分别低于上年同期26.7个、36.9个、49.3个百分点,且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三资企业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从上年同期的40.5%下降至6.1%,缩水幅度达34.4个百分点。
三是部分行业困难依旧。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冶金、机械、光伏等行业经营困难程度明显大于其他行业。1-9月份,全市33个行业大类中有4个行业出现负增长,14个行业增长速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行业增长速度较上半年有所下降,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三个主要行业增速分别较上半年下滑0.8个、4.0个、2.7个百分点。光伏产业成为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从5月份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 1-9月份,光伏行业产值同比下降19.6%,利税下降89%,亏损额达7.8亿元,后续形势不容乐观。
四是相关指标支撑乏力。工业经济发展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工业用电、企业家信心指数等息息相关。三季度监测数据显示,我市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与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回落,企业景气指数为119.6,较上季度回落9个百分点,跌至“相对景气”区间;企业家信心指数仅为105.0,较上季度回落12.2个百分点,跌至“微景气”区间。1-9月份,全市工业用电同比下降1.2%,两市五区中仅有武进区和金坛市实现正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自年初以来基本以月均0.2个百分点的趋势下滑,9月份下跌至97.1,较上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点。
从目前形势分析,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影响工业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且四季度还面临着相对较高的同期基数,全市工业保增长压力进一步凸显。预计四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市场环境仍然较为严峻,工业用电、外贸出口、工业品价格等相关指标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弹,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有可能呈现低位运行态势,各项指标出现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我市工业条线应当抓住当前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大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工作力度,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加大对重点行业以及重点企业的扶持和指导力度,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帮助企业寻找对策,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力促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撰稿人:陈邦辉
核稿人:杨 薇
签发人:恽东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