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溧阳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良好,但与苏南其他发达县市区相比,经济发展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对比较缓慢。今年以来,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目标,溧阳市确定以宜兴市为学习标杆,明确提出了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格局中“整体不滞后、局部当先行、特色更彰显”的总体要求。本文通过对溧阳市和宜兴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以及外向型经济等情况的比较分析,明确两市发展的差距和溧阳市实现赶超的重点突破口,为溧阳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一、溧阳和宜兴经济发展现状的比较
溧阳和宜兴同处江苏省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是宁杭经济带中两个重要的中心节点城市。宜兴市土地面积1997平方公里,是溧阳的1.3倍;常住人口124.4万人,是溧阳的1.6倍。2011年发布的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结果中,宜兴市居第5位,溧阳市名列第40位。
(一)综合实力
2011年,宜兴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80.39亿元,总量接近于溧阳市的两倍;人均生产总值79080元,比溧阳高出12146元。分产业看,宜兴市第一产业增加值42.4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36.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1.89亿元,二、三产业增加值总量分别比溧阳高出252.1亿元、216.52亿元。2011年,宜兴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2亿元,比溧阳高出34.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占比达到87.0%,比溧阳高出4个百分点。
(二)产业发展
溧阳市与宜兴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资源禀赋和人文环境都十分接近,两地在产业结构和特色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宜兴的产业基础优于溧阳,产业规模也处于领先地位。
1、农业。溧阳和宜兴分别有“三山、一水、六分田”和“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称,两地农业资源接近,农业结构基本相似,均形成了以经济林果、茶叶、花卉苗木、畜禽养殖、观光休闲农业等为主的特色农业。2011年,溧阳、宜兴分别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02亿元、69.08亿元。近年来,两地不断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溧阳以规模化、品牌化和科技化带动的现代农业发展迅猛,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全国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在高效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方面发展势头快于宜兴,并连续三年获“全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市)”称号,以天目湖为中心,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区更是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2011年,溧阳市高效农业新增面积达8.49万亩,比宜兴市高出6.2万亩。
2、工业。两市工业发展各具特色,宜兴市总量和结构更胜一筹。2011年,溧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37.2亿元,其中金属冶炼及加工、机械装备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新型建材四大支柱完成产值943.3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八成。宜兴市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501.2亿元,总量比溧阳市高出一倍,其中电线电缆、铜材加工、化工行业、金属制品业、水泥陶瓷行业、化学纤维等六大重点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50.65亿元。从新兴产业的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上看,宜兴市发展势头要好于溧阳,今年上半年,宜兴市以高端线缆、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和光电子为代表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3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2.9%,撑起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3、服务业。2011年,溧阳市和宜兴市分别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5.4亿元、401.9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36.8%和41.0%。旅游产业是两地服务业的支柱产业,都已形成各自的品牌文化。宜兴市旅游产业起步较早,基础较好,以“中国陶都,生态宜兴”为形象标志的陶瓷文化、溶洞景观等知名度较高;溧阳旅游产业快速崛起,发展潜能巨大,天目湖、南山竹海等以独特的“鱼头文化”、优美的山水风光、完备的旅游配套设施,成为在全国有极高的知名度的旅游观光休闲胜地,“两山两湖”的旅游格局也将给溧阳市旅游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2011年,宜兴接待游客1250万人次,比溧阳市高出38.7%;实现旅游总收入120亿元,比溧阳市高出38.9%。
(三)对外开放
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宜兴市对外贸易的总量和速度均优于溧阳,而溧阳市则在招商引资方面效果更为显著。2011年,宜兴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7.63亿美元,相当于溧阳市的4.6倍,其中出口31.12亿美元,相当于溧阳市的3.5倍;外贸依存度达31.4%,比溧阳市高出18个百分点。整个“十一五”期间,宜兴市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年均增幅均比溧阳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但溧阳市利用外资水平好于宜兴,2011年,溧阳市新增工商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9个,其中制造业项目7个,美国波士顿锂电池、德国朗盛、瑞典阿法拉伐、溧阳金鹰国际、江苏国强日铁建材等一批大项目成功落户溧阳,全年新签项目(合同)46个,比宜兴多18个;协议(合同)外资金额6.76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外资4.01亿美元,分别超过宜兴1.04亿美元和0.4亿美元。
(四)人民生活
2011年,宜兴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94元,比溧阳市高出11.6%、307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949元,比溧阳市高出10.7%、1444元。虽然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来看,宜兴市领先于溧阳市,但从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看,溧阳相对优于宜兴,2011年,溧阳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8%,低于宜兴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3%,低于宜兴4个百分点。
二、溧阳市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亮点
1、主要指标增速较快。虽然溧阳市在经济总量上与宜兴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部分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宜兴,与宜兴市的差距有所缩小。“十一五”期间,溧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利税、利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年均增速均高于宜兴,其中工业利税、利润和全社会投资的增长速度比宜兴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2011年,溧阳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宜兴高出1.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比宜兴高出5.3个百分点。2005年,溧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宜兴低60.1%,一般预算收入比宜兴低48.6%,到2011年,工业产值比宜兴低54.5%,一般预算收入比宜兴低47.9%。
2、投资消费动力强劲。投入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消费是启动内需的关键。近年来,溧阳市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保持在20%以上,明显高于宜兴,“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增速更是达到70%之上,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在加快投入的同时,溧阳市消费能力也充分释放。2011年,溧阳市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于宜兴3076元、1444元的情况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高于宜兴1643元和1829元,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68.4%,高于宜兴1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更强。
3、产业发展特色鲜明。近年来,溧阳市充分发挥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上特色鲜明,形成了现代农业与旅游、旅游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在农业发展方面,溧阳市因地制宜,丘陵农业的开发在省内一直处于领先水平,观光农业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在旅游产业上,依托自然山水风光和田园特色,重点发展生态游、乡村游、文化游、美食游、养生游等特色旅游,不断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实施天目湖、长荡湖、南山竹海、瓦屋山“两湖两山”的旅游战略,旅游业逐渐成为溧阳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知名度大幅提升。不仅如此,近年来溧阳市旅游还逐渐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文化体验型、商务会展融合型的更高层次提升,不断加强旅游宣传和营销,更是借势举办天目湖旅游节、茶叶节、美食节,承办多次国际性会议,不仅带动了旅游经济,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还为招商引资搭建了新的平台。在今年的“中国溧阳茶叶节暨天目湖旅游节”上,到会的境内外客商和嘉宾600多名,新客商占到70%以上,其中邀请的境外客商200多名,两节期间合资合作项目签约38项,总投资24亿美元。
三、溧阳与宜兴的主要差距
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从三次产业看,虽然两市都呈现“二、三、一”的产业格局,但宜兴市产业结构要好于溧阳,2011年,宜兴市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为4.3:54.7:41.0,其中第一产业低于溧阳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于溧阳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高于溧阳4.2个百分点。就工业而言,溧阳市存在着中小企业多、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领域占比偏高的结构性矛盾,总体上尚未走出粗放型和外延型的工业发展模式,对资源和外部经济环境的依赖性较强,抗风险能力偏弱。2011年,溧阳市工业产值超10亿元企业仅12家,而宜兴市已突破50家。溧阳市重工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高达94%,比宜兴高出8个百分点;金属冶炼(主要是钢铁)、新型建材(主要是水泥)两大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达44%,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46.5%。
二是创新能力不够强。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推手。“十一五”以来,溧阳市大力营造创新氛围,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进展,溧阳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天目湖机电创业园被评为省级孵化器和省小企业创业基地,正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为全省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今年,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在天目湖畔开园,致力于打造“江南硅谷”,溧阳市自主创新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尽管如此,溧阳市在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等方面,与宜兴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创新步伐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011年,溧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18%,低于宜兴0.4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5.5%,低于宜兴13.5个百分点;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为3224件,比宜兴少2537件;授权量为2058件,比宜兴少1689件。全年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76只,比宜兴少151只。
三是城市化进程不够快。“十一五”以来,宜兴市城乡建设高强度投入、快速度推进,城乡体系不断完善,空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也比较强。2011年末,宜兴市常住人口124.37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0.54%,城市建成区面积已从“十一五”初的46平方公里扩大到66平方公里,交通、安全优质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五个方面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在全省县级市中处于领先位置。溧阳市2011年末常住人口为75.58万人,城市化率51.61%,落后于宜兴8.93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虽然由“十一五”初的17.7平方公里扩大到23平方公里,但与宜兴相比差距较为明显。
以上对比分析表明,宜兴市虽然在经济基础和经济总量上具有相对优势,结构也更加合理,但溧阳市在发展速度、增长潜力上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十二五”时期是苏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溧阳市应当紧紧抓住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主攻大投入,招引大项目,加快创新驱动步伐,全力推进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建设,乘势发展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全面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带动、旅游业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继续缩小与宜兴市经济发展的差距,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新的跨越式发展。
撰稿人:顾春静
核稿人:杨 薇
签发人:恽东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