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促转型,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全市服务业呈现健康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与运行质量同步提升。
一、服务业发展基本特点
1、增长速度逐季加快,增幅位次有所前移。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19.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3%,比一季度提高了0.8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13个城市第11位,比一季度上升了2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在全省13个城市中,我市服务业比重低于南京(53%)、无锡(45%)和苏州(43.6%),列全省第4位。分行业看,我市金融业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持续提高,上半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9.50亿元,同比增长20.4%;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加快转型,三大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5.46亿元、218.72亿元和53.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10.7%和8.1%;以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为主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50.66亿元,同比增长9.0%。
2、服务业税收平稳增长,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139.20亿元,同比增长11.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3.9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43.5%,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对地方财力增长的贡献作用稳步增强。分行业看,受我市农村小额贷款迅速增加,人寿保险业务平稳增长,金融业上半年实现税收21.43亿元,同比增长9.2%,比一季度提高5.7个百分点;随着房地产销售的逐步回升,房地产业实现税收57.29亿元,同比增长31.3%,增幅比一季度提高了40.8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各主要税种看,企业所得税实现税收29.44亿元,同比增长12.8%;受再生物资回收与批发业税收收入减少以及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的影响,上半年实现增值税收入14.92亿元,同比下降21.6%。
3、服务业投资规模扩大,增长速度保持领先。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571.47亿元,同比增长20.0%,增幅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0.9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投资0.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2.9%,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各行业中,受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影响,上半年房地产业完成开发投资额277.68亿元,同比增长5.8%,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51.6个百分点,但房地产投资依然是支撑服务业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上半年全市服务业投资中,房地产业投资占比达到56.7%;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71.91亿元,同比增长4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29.18亿元,同比下降2.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行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12.51亿元和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9%、56.3%和61.7%;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完成投资31.7亿元和19.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4%和84.4%。
4、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相关行业增速加快。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拓展境内外旅游市场,切实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努力提升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一是旅游经济全面向好。我市积极推进重点旅游项目景区(景点)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配套功能。中华恐龙园的4D过山车、迪诺水镇体验中心、嬉戏谷一期项目的压轴力作和地标性建筑——圣殿山以及“中华龙塔”等项目的正式开放,使常州旅游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越来越高。上半年,全市旅游经济整体表现向好,各项指标呈快速增长态势,全市实现旅游业增加值130.5亿元,同比增长32.9%。全市各旅游景点(区)上半年共接待游客4107.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4%、40.8%。二是商贸流通持续发展。随着我市城市商圈和特色商业街的建成,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市消费需求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上半年,我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91.57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33.31亿元,同比增长14.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8.26亿元,同比增长17.8%。三是交通客运较快发展。旅游经济的整体向好,有效带动了交通客运的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市完成客运量6716万人,同比增长11.0%,增速较前5个月提高0.6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38.4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2.5%,增速较前5个月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公路客运量6165万人,增长11.0%,铁路客运量533.3万人,增长12.6%。
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动力和主要抓手。我市应立足于制造业产业优势和改善民生大局,加快构筑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生活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消费服务业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1、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目前,与我市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相适应的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体量还偏小,尚未完全形成规模优势。从我市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支撑全市服务业发展的仍是以交通运输、房地产和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为主。从税收情况看,批零、住餐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税收占了服务业税收总量的62.4%;现代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税收的比重仅为1.6%、4.4%和0.6%。在巩固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应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围绕经济、社会生活各层次消费需求做大相关服务产业。
2、加快培育重点服务业企业。我市服务业企业整体仍呈现综合竞争力不强,相关行业缺少规模企业的问题。上半年,全市1478家年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不含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业和金融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4.1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增加值65.1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与全行业基本持平,重点企业骨干龙头作用不强。应借鉴抓工业重点企业的做法,加大力度培育、扶持服务业重点企业加快成长。
3、进一步推进主辅分离。要抓紧制定完善有关市场准入、产权变更、税收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对象,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科技研发、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要营造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良好环境,激发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扩大与产品制造相关的市场销售、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服务外包需求。
撰稿人:屠 冰
核稿人:杨 薇
签发人:陈宝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