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IPI)延续去年跌势继续下行,并不断刷新近两年来的新低。据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累计下跌2.3%,与去年同期9.5%的涨幅相比大幅回落了11.8个百分点;购进价格(IPI)指数累计下跌2.0%,与去年同期10.6%的涨幅相比大幅回落了12.6个百分点。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整体走势情况
1、原材料购进价格跌多涨少。九大类原材料购进价格“三涨六跌”,与去年同期全面上涨形成鲜明反差。其中,农副产品类、木材及纸浆类、燃料动力类分别上涨6.5%、6.5%、2.0%;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黑色金属材料类、化工原料类、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纺织原料类分别下跌8.9%、6.6%、6.5%、3.6%、1.4%。从上涨大类看,涨幅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去年6大类涨幅均在10%以上,最高涨幅达24.0%。
2、大类行业产品出厂价格下跌面继续扩大。被调查的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大类出厂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比年初扩大了4个行业,与去年同期仅5个行业大类下跌相比形成强烈反差。位于跌幅前列的分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跌18.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跌9.6%),医药制造业(下跌9.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跌(9.1%),化学纤维制造业(下跌8.8%)。
3、重工业产品价格回落幅度大于轻工业。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累计涨幅为0.9%,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6.2个百分点。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上涨0.8%,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上涨1.1%。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跌3.3%,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回落13.5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产品价格下跌7.8%,加工工业产品价格下跌1.3%。
二、主要行业及板块产品价格走势情况
1、钢铁、水泥价格呈现低迷态势。受前期过度投资所导致的产能过快释放以及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影响,上半年,水泥和钢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累计分别下跌21.5%和10.2%,两大行业下跌影响总指数降低0.6个百分点。从水泥行业环比价格走势看,各月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连续下跌,5月、6月受房地产回暖影响跌幅有所收窄。从6月份主要品种价格走势看,强度等级32.5和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均价(不含税)为235元/吨,与去年的最高均价(不含税)380元/吨相比,下跌38.2%,跌至1年来的新低。从钢材各月价格走势特点看,年初呈现小幅下跌,3、4月份受季节性回暖因素影响有短暂回升,5、6月份继续下跌。6月份其主要品种螺纹钢均价为3461元/吨,与去年全年最高均价4375元/吨相比,下跌20.9%;线材均价为3615元/吨,与去年全年最高均价4329元/吨相比,下跌16.5%。
2、有色金属价格震荡走低。由于经济增长乏力,市场对有色金属需求明显放缓,承接去年9月份以来跌势,今年以来有色金属价格继续震荡走低。期间2、3月份,受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以及对我国经济触底回升的预期,重振金属市场信心,有色金属价格出现短暂上涨。进入4月份以来,由于欧债危机卷土重来,有色金属价格重回跌势。上半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累计下跌18.8%,影响总指数下跌0.2个百分点,其中常用有色金属冶炼类下跌13.4%,稀有稀土金属冶炼类下跌32.9%。6月份,其主要品种再生精炼铜、再生高纯银、金属镧铈镨钕价格分别为47000元/吨、5089元/吨、81000元/吨,分别比去年同期最高价下跌24.4%、29.3 %和35.0%。
3、化学原料及制品业产品价格涨跌互现。受下游企业整体需求不足以及稀土化合物产品大幅走低拖累,今年以来我市化学原料及制品业产品价格整体走势不佳,但不同板块和品种之间走势存在差异。上半年累计下跌3.9%,影响总指数降低0.7个百分点。其中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价格下跌3.4%,肥料制造业价格上涨10.0%,合成材料制造业价格下跌13.5%。而基础化学原料价格下跌主要受稀土化合物产品价格去年非理性上涨而导致的非理性回调的影响,6月份,稀土化合物同比下跌46.0%,其主要品种氧化钇、氧化镝价格分别为9.7万元/吨、370万元/吨,与去年的最高均价21.8万元/吨、938.1万元/吨相比,大幅下跌55.5%、60.6%。合成材料制造业价格下跌主要受国际原油价格震荡走低影响,其产品聚酯切片从年初的9915元/吨跌至6月份的7622元/吨,下跌23.1 %,与去年最高点( 11859元/吨)相比下跌35.7 %。而肥料价格上涨主要受今年原材料尿素和氯化铵价格上涨以及去年价格前低后高翘尾影响,6月份,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价格2555元/吨,同比上涨4.9%。
4、光伏行业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光伏行业受欧美市场需求萎缩、补贴消减、高额征税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市硅太阳能电池产品价格延续去年跌势继续大幅走低。上半年,电池制造业累计下跌43.2%,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51.4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出口欧美市场的硅太阳能电池片价格从去年的最高均价10.7元/w,跌至今年6月份的4.6元/w,下跌近六成。但从主要内销的硅太阳能电池产品价格看,虽然受国外市场价格下跌影响价格同步走低,但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下跌幅度低于国外市场,硅太能电池价格从去年的最高均价7.5元/ w跌至今年6月份的4.2元/ w,下跌4成多。受产品价格下跌拖累,其主要原材料多晶硅价格从去年的最高均价56万元/吨跌止6月份的16.2万元/吨,下跌7成多。
5、纺织业产品价格整体走势偏弱。由于内销下滑、外需疲软,以及棉花、涤纶、粘胶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跌影响,今年以来我市纺织业产品价格整体走势偏弱,上半年累计上涨0.7%,同比大幅回落30.1个百分点。由于纱和毛纱价格受原材料价格走势影响较大,累计分别下跌23.7%和10.5%,其主要品种普梳纱、混纺纱的价格从去年的最高均价36752元/吨、32095元/吨,跌止6月份的24444元/吨和22236元/吨,下跌33.5%和30.7%;混纺羊毛纱价格从去年的最高均价96000元/吨跌止6月份的78632元/吨,下跌18.1%。而纺织、针织制成品价格则受原材料价格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加上人工成本上升,价格仍呈上涨态势,累计分别上涨4.0%和3.1%。
二、影响工业生产者价格下行的主要因素
一是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欧债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日益加剧,导致国内外市场需求日显疲态,加上国际贸易争端频发,对我市纺织、机电、化工等部分以出口为主的加工企业构成冲击,部分出口产品价格只能以低价的姿态来获取市场份额,而出口增速放缓又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导致相关产品价格下跌。
二是房地产政策效应助推相关产品价格下跌。受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压缩以及经济减速等因素共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对钢材、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部分钢材价格从3月底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两个月的跌势,自5月份又进入了加速深跌态势,部分品种的钢价一度跌破年内新低点。而钢铁、水泥等行业增速的下滑又带动电力、煤炭等行业需求的增幅回落。生产、投资和消费的下降,使得市场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减弱,助推相关产品价格下跌。
三是前期非理性上涨品种遭遇非理性回调。去年国家通过采取多项措施严控稀土开采总量,导致大量游资进入市场进行囤购,稀土化合物产品曾走出一波非理性大幅飚升行情,自去年9月份以来,部分贸易商开始大量抛售前期囤积的稀土产品,产品价格一度陷入颓势。至今年6月份,已连续10个月环比下跌。受此影响,其主要原材料稀土金属矿市场价格一路下跌,从去年的最高均价35.2万元/吨跌至6月份的26.8万元/吨,下跌23.9%。由于稀土氧化物产品价格的下跌,直接带动基础化学原料价格下跌4.6个百分点。
四是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过高。由于去年上半年国际原油、有色金属、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带动我市权重相对较大的纺织、化工、塑料制品等相关行业产品价格走高,造成PPI同期基数相对较高。自去年8月份以来受欧债危机影响呈现反转行情,各月环比价格指数连续下跌,对今年全年特别是第3季度的负翘尾因素明显。据测算,上半年PPI由于负翘尾因素影响直接拉低总指数1.1个百分点,与年初相比扩大了0.6个百分点,而这一因素将持续影响至年底,预计全年负翘尾影响将在1.3个百分点左右。
三、下半年走势判断
由于目前出口增长乏力,内需动力不足,下半年仍将对工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市场的需求起到一定的压制作用,影响工业生产者价格上行的动力,预计以下几大因素将影响下半年工业生产者价格的走势。一是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再次陷入衰退的风险在加大,经济疲软将导致国际原油、煤炭、有色金属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继续维持弱势格局,输入型通胀压力进一步缓解,将继续抑制产品上端的原材料价格上行的动力。二是钢材、水泥等主要建材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扭转,前期投资激增导致的产能释放过快将给供应端造成巨大压力,难以改变震荡下行的态势;三是出口增速放缓以及欧美国家对我国部分商品实施反倾销政策,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导致价格继续回落的可能性加大。
撰稿人:居淑萍
核稿人:李歆生
签发人:冯吉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