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以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工作全局,积极应对农村工作中的不利影响,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确保了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1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838元,比上年增长17.4 %。
一、 农业农村经济总体情况
1、经济总量扩大,产值稳定增长。今年来,我市农业部门和广大
农民,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来保持农业生产健康、平稳发展。农业经济总量增大,产值和增加值稳步增长。据初步统计,2011年,我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完成1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农业产值106.9亿元,增长12.5%;林业产值1.4亿元,增长8.7%;牧业产值31.1亿元,增长13.5 %;渔业产值46.2亿元,增长9.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6亿元,增长8.2%。同时,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也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201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1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68.8亿元、0.7亿元、11.3亿元和24.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3%、10.5%、15.5%和8.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9.8%。
2、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水稻单产再创新高。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单产水平稳步提高。2011年,我市粮食生产在种植面积下降的情况下,全年粮食生产仍保持稳定状态,粮食单产水平仍比上年增长1.3%,粮食总产量达115.19万吨,比上年略有增长。同时,我市水稻单产在高起点上再创历史新高,达627.9公斤,比去年增产7.8公斤,继续排在全省13个省辖市之首,实现了水稻单产全省“九连冠”的目标。水稻单产水平连续在全省名列前茅,首先得益于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水稻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创造了良好环境;其次得益于政策到位,措施有力。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科技部门全方位服务,努力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市水稻栽培技术、良种覆盖面积和农机利用水平等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第三得益于气候适宜,灾害较轻,在水稻生长期间,我市风调雨顺,基本未受气温、台风等
气象灾害影响,且病虫害较轻,为我市水稻实现高产、优质、增效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3、畜牧业效益明显增加,农民饲养积极性提高。2011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3.40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6.23万吨,同比增长1.7%;全市出栏肉猪84.72万头,与上年相比,增长0.4%,年末生猪存栏47.51万头,增长3.4%;禽肉量达7.1万吨,增长5.3%。目前,畜产品高价位运行,12月底肉猪出场价17.5元/公斤左右,同比上涨30%。全年出栏一头100公斤肥猪平均利润约400元左右,每只产蛋鸡平均利润约30元左右,一头年产奶5吨的奶牛平均利润约2000元左右,是近3年中形势最好的一年。
畜产品价格特别是生猪价格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一是生产阶段所限,出栏供应不上。去年6月份至10月份,生猪生产行情持续低迷,养殖场户为节约成本,淘汰低产母猪,缩群保本,甚至部分出售母猪,所以造成目前生猪供不应求的状况;二是旱情影响。去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多年不见的旱情,引发了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带来了饲料价格的节节攀升;三是饲料价格保持上升趋势。玉米2400元/吨,同比上涨12.7%,豆粕3750元/吨,上涨16%。根据目前生产形势,由于饲料成本的上涨,同时受生猪生长阶段所限,畜产品价格将会保持高价位运行。
4、水产价格稳中有升,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在水产品市场价格上扬的推动下,我市农民水产养殖的积极性有所提高,2011年全市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全市渔业产值为46.2亿元,同比增长9.1%,渔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8.8%。与此同时市进一步调整养殖模式,积极引进水产新品种,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不断扩大池塘生态养殖面积和无公害生产基地,使水产品养殖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品质、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目前,我市水产价格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常规鱼供应偏紧,价格一路上扬。据凌家塘水产批发市场统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为20元/公斤左右,同比上涨15%左右,其中淡水鱼类价格上扬明显,草鱼、灰鲢、鲫鱼同比分别上涨8%、15%、7%。二是特种水产品供应减弱,价格稳中有升,特种水产需求明显,成交活跃,但随着供应减弱,鳜鱼、甲鱼等价格有所上扬。
5、农村工业稳步增长,运行状况好于城市。农村工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农村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81%。由于经济运行环境、行业结构、企业规模、转型升级,企业创新等方面不同,全市农村工业发展明显好于城市工业。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农村工业产值实现6728.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9.6%,其增幅比城市工业高出21.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农村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866.7亿元,同比增长42.6%,而全市规模以上城市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99.7亿元,同比下降26.8%。2011年,农村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8.7%,而城市工业销售产值仅增长9.5%,两者相差19.2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农村工业完成利润总额373.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0.1%,而城市工业完成利润总额89亿元,同比下降8.6%,两者相差38.7个百分点。2011年,农村工业发展好于城市工业,运行质量的稳步提高,对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农民收入稳定提高。今年以来,我市通过积极开展帮扶脱贫工作、做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加强劳动力转移工作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38元,比上年增长17.4%. 从收入结构看:一是工资性收入较快上升。我市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给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工资水平也不断提高,使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加速增长。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纯收入达9970元,比上年增长了16.1%;二是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我市各地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家庭经营收入有了较快增长,2011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达到3167.7元,比上年增长10.6%。三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市农村万顷良田改造、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养老和保障体系建设等制度和措施的推进和完善,使得农民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不断提高。2011年农村住户人均财产性纯收入和转移性纯收入分别为829元和1071.4元,同比均增长19.1%。
二、当前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稳定粮食生产的难度较大。近几年,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为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在国家连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同时,又采取加大种粮补贴等多种措施鼓励农民种粮。但是,我市可用于粮食生产的良田逐年减少,据统计,2011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为239.3万亩,比上年下降1.2%。因此,稳定粮食生产的难度较大。
2、影响农业生产的成本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基本充足,但价格全面上涨且涨幅较大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农用种子、尿素价格、农用柴油、农药和塑料薄膜的价格同比都有10%以上的增长。虽然国家加大了对种粮的补贴力度,但农资价格的普遍上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各项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好处,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一定影响。
3、农产品价格出现暴涨暴跌价格波动明显。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屡次出现暴涨暴跌,如大蒜价格由去年的“蒜你狠”到如今的“蒜你贱”,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大多数农民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往往是主观预测,总是盲目种植,价格低时就少种,价格高时就多种,使农产品供应出现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价格剧烈波动。另一方面,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至少要经过农民、批发商、零售商三个环节,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产销中间环节偏多,成本高,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搞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几点建议
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农业科技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工作,就必须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问题,下大气力强化农技推广服务,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现阶段我市各地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做好项目对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性支农资金,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
3、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各地区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一系列各项扶农、惠农政策,确保“三农”资金到位。增加公共财政对农业、农村建设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更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保证今年农业增产增收目标得以实现。
4、切实加强市场监控力度。密切关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农资价格,稳定农业生产成本,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着力抓好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工作,尤其要加强粮、生猪等农产品和特色农副产品的市场监管,加强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平稳运行。
5、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畜牧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要,加大发展畜牧业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的力度,不断改变当前过于零散的生产结构;加快特色畜牧业的发展,走多元化的畜牧业发展道路。帮助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加大疫病防治力度,建立健全疫病防治体系,增强疫病防控能力,降低养殖风险,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撰稿人:许听泉
核稿人:杨 薇
签发人:钱保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