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市大力开展“加快转型升级年”活动,将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加大力度发展创意产业、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市服务业运行呈现出传统产业和新兴行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2011年全市服务业发展主要特点
1、总量规模持续扩大,所占比重继续提高。2011年,我市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加强传统行业改造提高,推进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全市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18.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8 %,比GDP增幅高出0.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0.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2.4%,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8%。
2、税收收入平稳增长,财力支撑有所增强。我市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22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增幅高于全部税收3.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税收5.2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3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对地方财力增长的贡献作用稳步增强。从服务业的主要税种看,受经济增速回落影响,增值税、营业税两大主体税种双双出现回落势头,全年实现增值税税收36.39亿元,同比增长16.6%,增幅比上年回落22.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税税收66.36亿元,同比增长18.6%,增幅比上年回落6.6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在股息红利所得和财产转让所得增长较快的影响下,实现税收23.72亿元,比上年增长49.9%,增幅提高19.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金融业表现最为抢眼,实现税收34.38亿元,比上年增长63.3%,增速提高60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全年实现税收7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幅比上年下降28.3个百分点。
3、服务业投资力度加大,增长速度保持领先。2011年,全市以60项重点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033.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增幅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0.7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投资1.4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4.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依然是支撑服务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房地产业完成投资648.79亿元,同比增长38.6%;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明显降温,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23.1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59.42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8%、14.4%。
4、民营经济成长迅速,做大做强成效显著。我市积极扶持民营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全市民营经济日益壮大。截止2011年末,全市服务业私营个体户数达18.83万户,比上年增长9.1%;服务业私营个体从业人数达61.19万人,比上年增长6.6%,占全部私营个体比重39.3%,民营企业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在服务业个体私营总量不断壮大的同时,单体规模也逐步扩大,服务业私营企业注册资金1150.99亿元,比上年增长41.1%,户均注册资金达到61.13万元,比上年增加13.87万元;分行业看,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规模稳步扩大,注册资金分别达到226.36亿元、123.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8%、79.5%。
二、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态势
我市围绕软件、创意、产品交易等产业,大力发展上游的研发、信息、教育,下游的物流、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我市服务业各行业大多表现出平稳、健康的良好运行态势。
——交通行业快速发展。随着我市常州机场新航站楼、京沪高铁常州站、西绕城高速等项目的顺利竣工投入运营,交通行业逐步形成客运快速化、物流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全市旅客运输和货运生产快速增长。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6.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快于全部服务业增长速度9.3个百分点;全市累计完成客运量15751万人,客运周转量89.73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9.4%、22.9%;累计完成货运量15644万吨,货物周转量109.82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20.0%、22.5%;2011年,常州机场三大指标再创新高,旅客吞吐量实现93.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9%,行、货、邮吞吐量实现11826.8吨,比上年增长29.6%,实现飞机起降10159架次,比上年增长50.2%。
——通信服务业稳步发展。我市进一步加大资源配置力度,率先建立光纤宽带网络和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术应用,我市信息化总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市实现通信业务总收入53.97亿元,比上的增长6.9%,全市共有移动电话用户560.4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8%;全市共有互联网用户107.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3%。
——商贸流通业更趋繁荣。我市大力推行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服务方式,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呈现出繁荣活跃的态势。2011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完成增加值39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实现零售额112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住宿餐饮业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批发零售额,实现零售额1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全市商品交易市场逐步走向成熟,截止2011年末,全市共有7个成交额超百亿元的市场,其中江苏凌家塘市场、常州长江塑料化工交易市场成交额突破了200亿大关。
——金融行业新型业态健康运行。我市继续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开展融资担保业务,融资性担保总额为219.87亿元,比上年增长59.0%,在保责任余额16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4.0%。受宏观经济调控、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证券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2011年,全市各类证券交易总额为4839.06亿元,比上年下降27.3%,增幅比上年降低了31.4个百分点;其中B股市场成交额为11.72亿元,比上年下降42.1%,增幅降低52.7个百分点。
——旅游业品牌效应更加突出。我市强化旅游项目整体开发的集聚式开发模式,着力打造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由单一旅游点功能向多功能综合旅游区转变,由分散经营向协作经营转变,通过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全市旅游主题形象和品牌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推动了全市旅游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实现旅游业增加值199.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旅游总人数达到3402.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9%;各旅游景点(区)共接待游客7079.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60.3%。
三、发展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我市服务业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竞争力不强的局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是我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继续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形成跨越式发展态势,全面提升发展环境和竞争优势。
1、加速整合优势资源,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应结合我市实际,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科技、金融业、旅游等重点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培育支撑服务业发展的企业集团和创新型企业,突出发展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2、抓主辅分离,推动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要积极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支持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具体政策措施,向企业提供税收、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认真做好对分离企业的跟踪服务,全力支持制造业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
3、加大扶持力度,共建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从管理体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引导,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氛围;加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服务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进程。
撰稿人:屠 冰
核稿人:杨 薇
签发人:陈宝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