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指数同比累计上涨7.9%,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购进价格(IPI)指数累计上涨8.5%,涨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2个百分点。购销价格涨幅相差0.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0.5个百分点。
一、工业生产者价格整体走势情况
从全年走势看,IPI均高于PPI运行。从月度数据看,1-8月份出厂价格各月同比涨幅基本维持在9%左右,购进价格各月同比涨幅10%左右。自9月份始,受翘尾因素减弱、国际、国内需求放缓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叠加影响,价格同比涨幅出现明显回落。9-12月份PPI同比涨幅分别为8.0%、6.3%、3.3%、1.9%;IPI 同比涨幅分别为8.6%、6.0%、3.5%、1.7%。分季度看,购销价格倒挂分别为1.4、1.1、0.8、0.6个百分点,“剪刀差”有所收窄。
1、九大类原料购进价格全面上涨。从九大类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看,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上涨17.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涨15.3%、纺织原料类上涨14.1%、化工原料类上涨12.4%、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11.8%、木材及纸浆类上涨11.1%、农副食品类8.6%、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上涨6.5%、燃料、动力类上涨4.1%。
2、大类行业出厂价格上涨面略有缩小。按工业部门分类看,被调查的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大类出厂价格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与去年30个行业上涨面相比略有缩小。其中9个行业的出厂价格平均涨幅超过1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分别以42.8%、27.9%、21.1%的涨幅位居前列。出厂价格下降的4个行业有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下降4.9%、1.5%、1.3%、0.4%。
3、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涨幅高于轻工业产品。按轻重工业分,在调查的全部工业产品中,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涨幅达8.3%,其中采掘产品上涨21.1%,原材料产品上涨10.7%,加工工业产品上涨6.9%。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涨幅为6.9%,低于重工业1.4个百分点,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上涨9.3%,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上涨5.0%。
4、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明显高于生活资料。调查的全部工业产品按生产生活资料分,2011年生产资料产品出厂价格涨幅达9.5%,其中的采掘、原料和加工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1.1%、12.5%和8.1%;生活资料产品价格涨幅2.0%,低于生产资料产品7.5个百分点。这其中,衣着、一般日用品、耐用消费品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8%、1.7%和2.2% 。
二、主要行业产品价格走势特点
1、化学原料及制品出厂价宽幅震荡。2011年,我市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出厂价格全年累计涨幅11.3%,其中肥料、基础化学原料、油墨及相关产品价格涨幅居前,分别上涨26.1%、21.7%和10.5%。但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汇率变动以及市场需求因素影响,化学原料及制品出厂价格总体呈震荡态势。基础化学原料中盐酸价格由年初的491.5元/吨下跌至年末的140.1元/吨,跌幅达71.5%;硅化物及硅酸盐价格由年初的10500元/吨上升至年末的19660元/吨,累计环比上涨87.2%;稀土化合物其主要产品氧化钇、氧化镝的平均价格由年初的2.7万元/吨、68.4万元/吨分别上涨到6月份的21.6万元/吨、510万元/吨,年末又回落至15.8万元/吨、470万元/吨。
2、有色金属产品出厂价呈下跌态势。今年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铜铝等常用有色金属价格及贵金属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国内相关产品价格前高后低,总体呈震荡下跌态势。虽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出厂价格一季度累计环比上涨12.1个百分点,但二至四季度环比却分别下跌了0.4、0.9、1.3个百分点。这其中,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价格环比累计下跌了8%,主要产品电解铜价格由4月份71200元/吨回落到年末的58500元/吨,下跌了17.8%;贵金属冶炼产品的白银价格走势呈“倒U型”,由2011年初的5457元/公斤上涨至当年6月份6683元/公斤,年底又逐步回落至5641元/公斤。
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整理回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自2010年一波走高行情后从2011年初就开始回调。全年受翘尾因素影响,全年同比累计上涨8.1%,但环比累计下跌达10.3%。其中水泥、石灰和石膏及其制品价格环比累计下跌19.8%;以水泥产品为例,受房地产信贷规模压缩、政策调控力度影响,2011年水泥价格基本呈下跌走势,强度等级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平均价格从年初的460元/吨回落至年底的366.3元/吨,下跌了20.4%;强度等级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平均价格从年处的550元/吨回落至年末的362.7元/吨,下跌34.1%。
4、纺织行业产品价格走势前高后平。2011年,受国际棉花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国内棉花价格再度回升至高位,下游纺织产品价格前四个月均保持了3.0%以上的环比涨幅,5月份小幅回调后,6、7月份环比涨幅又回到2.0%左右的水平,自下半年开始,价格呈小幅下跌之势,到11、12月份基本呈平行走势。以棉、化纤纺织类中的精梳纱为例,购进价格年初为36500元/吨,6月份下跌至32550元/吨,下半年逐步回落至28000元/吨后企稳。
5、塑料制品业价格呈区间震荡格局。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塑料制品业价格呈现震荡格局。塑料制品业产品价格与石油价格走势基本类似,前三个月环比价格逐月攀升后又逐步回落至6月份最低点,下半年虽延续上半年走势,但震荡幅度有所收窄。如聚酯塑料板、片的平均价格从年初的 16350元/吨下跌至6月底的14425元/吨,三季度末回升至16000元/吨后又震荡回落至年末的15600元/吨。
6、光伏产业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今年以来,由于欧债危机和欧洲国家下调光伏补贴幅度过大,光伏电站运营商融资难度加大,欧洲太阳能装机需求整体呈现疲软状态,同时美国、印度等国对我国的硅太阳能电池实行反倾销政策等诸多因素,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寒冬”。2011年我市硅太阳能电池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从最高时21.0元/只,跌至年末的12.35元/只,跌幅达41.2%;原料多晶硅的价格也出现大幅跳水,由最高时56.0万元/吨,跌至年末的32.5万元/吨,下跌42.0%。
三、工业生产者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1、翘尾因素是同比价格前高后低的主要原因。由于去年工业生产者价格水平前低后高且下半年连续6个月环比上涨,对今年上半年的正翘尾因素明显,进入下半年后翘尾因素逐步减弱。
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相关产品影响明显。2011年上半年,由于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宽幅震荡并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导致国内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相关产品价格普涨。而从下半年开始,前期涨幅较大的大宗商品受全球经济下滑影响开始回落,基础原材料价格也随之出现大幅回调。
3、有关政策作用导致相关产品价格上下波动。为提高我国在稀土价格上的话语权,2011年国家通过提高资源税、实行配额制、整合行业集中度等多项政策措施严控稀土开采总量,大量游资囤购,稀土金属矿市场价格一路飚升,其主要稀土氧化物产品氧化钇、氧化钕、氧化镝的平均价格分别比年初成倍上涨。但自三季度开始,稀土价格出现一轮暴跌,这一方面因为前期囤货炒家资金风险压力加大,大量抛售导致市场供应增多,另一方面也因为稀土下游企业难以承受高价而停产或寻找替代而引发对稀土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减少。
4、各种成本压力进一步推高产品出厂价格。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能源价格及劳动力等诸多成本的提高,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只能提高产品价格来转移和释放压力。价格上涨从上游传导至下游,又助推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循环上扬。工业调查数据显示,进入三季度以来,我市工业经济效益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效益回落幅度明显大于产销回落幅度。据对我市98家纺织、化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3.3%的企业认为2012年各项成本费用仍会上升,预计2012年上升最快的仍旧是原料和劳动力成本。如何消化成本的上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困境,将是大部分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撰稿人:李 解
核稿人:李歆生
签发人:冯吉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