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耗能结构趋于优化
发布日期:2011-05-17  来源:本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十一五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步伐,严格落实中央和省部署的一系列节能降耗政策措施,全面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大力推进重点节能项目工程建设,积极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大资源能源回收利用力度,关停和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或生产线,全市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优化,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十一五”以来我市能源消费情况和特点

十一五以来,我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双双呈现稳步下降的态势。2006年至2009年,全社会单位GDP能耗分别为1.036吨标准煤/万元、0.992吨标准煤/万元、0.934吨标准煤/万元、0.886吨标准煤/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5%4.25%5.85%5.17%截止2009年末,全市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7.50%,年均下降4.70%十一五划中单位GDP能源消费量下降20%目标的86.3%。预计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在3.5%以上,可如期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十一五前四年,全市能源消费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全社会能源消费呈现以下特点:

(一)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十一五以来,我市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消耗的协调性有所增强。全市经济总量(GDP)由2005年的1308.18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2519.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3.7%2009年,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1936.81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加531.82万吨标煤,年均增长8.4%,低于GDP增速5.3个百分点。全市以8.4%的能源消费年均增速支撑了13.7%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综合消费量增速与GDP增速之比)2006年的0.73降到2009年的0.51,能源消费平均弹性系数为0.61(见表1

12005-2009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年份

GDP

能源消费量

弹性系数

GDP(可比价)

(亿元)

增速

%

消费量

(万吨标准煤)

增速

%

2005

1308.18

 

1404.99

 

 

2006

1506.83

15.19

1561.07

11.11

0.73

2007

1741.65

15.58

1727.72

10.68

0.69

2008

1956.78

12.35

1827.63

5.78

0.47

2009

2186.65

11.75

1936.81

5.97

0.51

年均增长

-

13.70

-

8.36

0.61

(二)工业企业对节能降耗的贡献作用比较突出。2009年,我市全部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553.64万吨标煤,比2005年增加了445.1万吨标煤,年均增长9.3%;全部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1.5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09年的1.27吨标准煤/万元,节约能源292.6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节能量的7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1.3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09年的0.985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幅度达15.9%。五大高耗能行业单位能耗水平明显下降,2009年全市五大高耗能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76亿元,比2006年增长77.7%;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099.6万吨标准煤,比2006年增长23.0%;万元产值能耗由2006年的0.67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年的0.46吨标准煤,下降幅度达31.34%(见表2)。

220062009年我市五大耗能行业单位产值能耗

行业

产值能耗(吨/万元)

2006

2009

2009年比2006年(±%

五大行业合计

0.67

0.46

-31.3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5.25

3.48

-33.7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3

1.19

-41.3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70

0.49

-30.0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27

0.13

-51.85

纺织业

0.21

0.14

-33.33

(三)居民生活用能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十一五间是我市城市化进程有所加快、城市框架明显拉开的一个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改善,各类家电普及率日益提高,家庭轿车拥有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乡村家庭用能结构趋向于城镇化,推动了居民生活用能的快速增长。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能从2005年的85.81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9年的141.07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3.2%;居民人均用能从244.03千克标准煤增加到392.06千克标准煤,年均增长12.6%(见表3)。2009年,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22.99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54.1%,年均增长11.4%,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2.7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天然气累计增长168.2%,年均增长28.0%;石油及其制品累计增长78.1%,年均增长15.5%

32005-2009年全市居民生活用能情况

年 份

居民生活用能

(万吨标准煤)

人均用能

(千克标准煤/)

2005

85.81

244.03

2006

100.87

284.41

2007

124.18

347.47

2008

127.50

355.41

2009

141.07

392.06

累计增长(%

64.40

60.66

年均增长(%

13.23

12.58

(四能源消费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从能源消费品种结构看,原煤作为效率低、污染较重的能源品种,“十一五”期间消费量逐年减少,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电力消费增速有所放缓。全社会原煤终端消费量占全社会综合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25.4%下降到16.4%,下降9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总量由2005年的182.7亿千瓦时上升到2009年的255.4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7%,增速比“十五”期间减缓1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由2005年的145.2亿千瓦时增加到2009年的205.4亿千瓦时,年均增长9.1%,低于“十五”期间15个百分点,电的终端消费量占全社会综合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44.7%下降到42.2%,下降2.5个百分点。清洁、高效、安全的新能源在我市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全社会天然气总消费量由2005年的0.76亿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7.67亿立方米,是2005年的十倍多,年平均增长78.2%,终端消费量占全社会综合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0.62%上升到2009年的2.45%,上升1.83个百分点。

(五)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十一间,我市以加快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节能降耗措施和目标任务,积极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市共淘汰炼钢能力200万吨,小火电机组60万千瓦,水泥产能700多万吨,关闭小化工企业910家,减少印染生产能力超过1亿米,累计淘汰落后用能设备300多套,有力地促进了全市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提高。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综合反映了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十一五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加工综合转换效率稳步提高,截止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达54.0%十一五始年2006年的53.8%,高出0.2个百分点。分品种看,火电转换效率由2006年的37.7%提高到42.0%供热转换效率由2006年的77.4%提高到79.8%,分别提高4.3个、2.4个百分点。(见表4

42006-2009年加工转换效率(规上工业)

年份

加工转换效率(%

全市

火电

供热

2006

53.81

37.74

77.36

2007

53.07

41.74

80.40

2008

53.40

42.15

78.43

2009

53.95

42.04

79.83

——大多数耗能产品单耗水平有所下降。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是反映工业生产能源利用效率最直接的指标。十一五前四年,我市高耗能企业积极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压降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率,全市70%以上的耗能产品单耗水平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个别产品的下降幅度超过50%。与2006年比较,单耗水平降幅在三成以上的有:转炉炼钢综合工序单位能耗下降53.2%吨钢耗新水下降43.5%吨钢耗电下降39.1%轧钢工序单位能耗下降37.1%,轧钢工序单位电力消耗降幅为19.8%。吨水泥熟料综合电耗、吨钢综合能耗则由于生产工艺和工序调整等原因,比“十一五”期初有所上升。(见表5

52006-2009年我市主要耗能产品单耗情况

产品(工序)

计量单位

2009

2009年比2006年(±%

转炉炼钢综合工序单位能耗

千克标准煤/

17.14

-53.22

吨钢耗新水

/

1.38

-43.5

吨钢耗电

千瓦时/

230.76

-39.06

轧钢工序单位能耗

千克标准煤/

55.06

-37.05

轧钢工序单位电力消耗

千瓦时/

86.67

-19.78

单位烧碱生产综合能耗(离子膜法30%)

千克标准煤/

339.00

-8.38

单位烧碱生产耗交流电(离子膜法30%)

千瓦时/

2165.06

-7.75

吨钢可比能耗

千克标准煤/

530.11

-7.57

吨水泥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

95.46

-6.74

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

105.50

-5.28

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

克标准煤/千瓦时

294.45

-5.22

每吨纱(线)混合数生产用电量

千瓦时/

1422.70

-4.81

电炉炼钢综合工序单位能耗

千克标准煤/

82.90

-4.29

吨水泥综合电耗

千瓦时/

80.45

-0.75

吨水泥熟料烧成标准煤耗

千克标准煤/

98.12

-0.62

吨水泥熟料综合电耗

千瓦时/

75.42

6.36

吨钢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

661.37

14.22

当前节能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十一五前四年,我市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节能降耗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节能降耗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节能降耗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节能降耗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还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十一五前四年,虽然我市产业结构得到明显的优化,一、二产增加值比重有所降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上升,但受产业基础和区域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依然以工业为主导,呈现出资源密集型、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特征。2009年,我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3.756.739.6,全国为10.346.343.4,江苏省为6.454.139.5,我市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国高10.4个百分点,比江苏省高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低3.8个百分点由于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高我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电耗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见表6),单位GDP能耗水平基本上处在全省第9位,单位GDP电耗基本处在全省第12位。

62005-2009GDP能耗与GDP电耗在全省的位次

年份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单位GDP电耗

(千瓦时/万元)

全省

常州

位次

全省

常州

位次

2005

0.92

1.07

10

1198.2

1401.5

12

2006

0.891

1.036

9

1221.20

1416.00

12

2007

0.853

0.992

9

1221.44

1328.03

12

2008

0.803

0.934

9

1149.44

1216.35

12

2009

0.761

0.886

9

1064.25

1168.11

12

2工业内部发展不够平衡。十一五四年,我市轻重工业发展失衡的矛盾有所加剧,重工业比重持续上升,高耗能的资源型传统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轻重工业总产值比重结构由十五期末的29.770.3调整为2009年的21.978.1,重工业比重4年间提高了7.8个百分点。五大高耗能行业在工业经济中依然占据较大份额,2009年,全市五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工业产值2376亿元,相当于2006年的1.8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9.7%,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两大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比2006年上升了0.8个、1.7个百分点。

3、工业单耗下降空间明显缩小。近年来,我市通过工业内部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应用,工业单耗水平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1.34吨标准煤下降为2009年的0.985吨标准煤,已经明显低于全省1.107的平均水平。从主要产品单耗水平看,我市仅有万米印染布综合能耗、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高于全省定额水平,吨水泥综合电耗、吨水泥熟料标准煤耗、吨钢综合能耗、吨钢可比能耗、电厂火力供电标准煤耗分别低于全省定额10.61%10.80%2.74%20.88%6.67%,主要耗能产品单耗水平继续下降的空间不是很大。

4、高耗能行业投资规模偏大。尽管全市近年来通过“压小上大”、淘汰落后产能,不断进行资源的调整和整合,新建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利益驱动所引发的投资冲动在民间投资领域依然存在,部分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较快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势必加大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压力。今年前11个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额前10的行业中,有4个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与2005年相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三大行业投资规模分别增长了175.0%142.9%127.5%,其中前两个行业增幅比全市平均增速分别高出46.5个、14.4个百分点。

三、对策与建议

节能降耗、促进资源能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从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情况看,未来五年节能减排还将继续成为高强度、引领性目标。为此,就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前,我市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是第三产业的4.5倍,在规上工业企业内部,五大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值能耗是其他低耗能行业平均水平的9.8。因此,我市应继续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发挥第三产业能耗低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同时,应继续深化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调整淘汰高能耗生产能力,淘汰技术设备落后的产业及产品,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及产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的整体效率。

(二)突出重点,继续抓好重点行业节能工作。能耗大户是节能降耗的重点所在,也是潜力所在。要以纺织、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五大高耗能工业行业为重点,运用行政手段加强节能准入管理,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上马,坚决遏制耗能高、污染重产业的过快增长。计划淘汰的落后产能,必须按期淘汰,同时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情况的检查,防止死灰复燃,切不能因为个别地区和企业的眼前利益而影响到全市今后长远发展的大局。

(三)立足长远,建立节能降耗长效机制。节能降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长期积累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必须充分认识节能降耗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转变重发展、轻节能的观念,建立健全节能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节能降耗工作,立足长远,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的体制机制,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和省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扶持资金和政策的作用,调动企业研发和运用节能减排技术的动力,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费。

(四)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居民的节能意识,让节能减排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高效节能电机、节能环保汽车等节能产品,引导公众科学消费、绿色消费,营造更加浓厚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

撰稿人:曹秀莉

核稿人:杨 珏

签发人:恽东玉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