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千方百计抓机遇促发展 外向型经济再上新台阶
发布日期:2011-05-17  来源:本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十一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对外开放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相结合,着力培育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市场主体,努力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全市外向型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十一五”时期,全市对外贸易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利用外资成绩显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再创佳绩,外向型经济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动力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一、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出口结构趋向合理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探索和研究保持对外贸易增长的措施,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对外贸易持续保持快速的增长。五年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达786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84.3%,年均增长21.7%,其中累计完成出口574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99.1%,“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达到20.5%,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1、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规模扩大年超百亿。“十一五”时期,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对外贸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经过努力,很快又回归到上升发展通道,2010年对外贸易规模基本达到并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据统计,五年来,全市进出口总额每年在百亿美元以上,比“十五”时期大幅提升。“十一五”时期,对外贸易平均增幅仍保持在20%以上,到2010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登上200亿美元台阶,达到222.78亿美元,是“十五”期末2005年进出口总额的2.7倍。

2、出口企业继续增加,外贸队伍不断壮大。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让更多的企业有了跨入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一批又一批企业闯入国际市场并赢得一席之地。据统计,至201012月底,全市有外贸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3542 家,比2005年净增1681家,其中外贸流通企业294家,自营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2271家和977家。加入国际市场竞争企业成倍增加,带动了全市对外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2010年外贸流通企业、自营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分别达到20.4亿美元、52.8亿美元和82.4亿美元,分别比 2005年增长74.4%158.3%183.2%,年平均增幅分别为11.8%20.9%23.1%

3、出口大户不断涌现,龙头作用日益明显。在各项鼓励外贸易发展政策效应带动下,我市重点出口企业成长势头强劲,外贸龙头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新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出口额在全市出口企业中名列前茅。全市年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外贸企业由2005118家上升至2010年的287家,其中出口超亿美元企业达20家。外贸龙头企业对出口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2010年,45家超5000万美元企业出口额在全市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39.9%,比2005年提高12.9个百分点。

4、产品结构逐渐优化,文化产品有所突破。“十一五”期间,我市着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新变化,结构更趋合理。“十一五”时期,我市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年年位居全市第一,所占份额保持在50 %上下。2010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87亿美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81.8%,年平均增幅达到2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5.9%,比“十五”期末提高5.5个百分点。五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势头强劲,年平均增幅达到31%,超出了全市年平均增幅10.5个百分点,占比也从2005年的15.6%,提高到2010年的 23.7%。同时,我市以动漫产品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出口有了新突破,2009年全年有10多部动漫作品进入国际市场,其中有5家动漫企业和5个动漫项目分别成为2009年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5、贸易地区不断拓展,欧盟市场增势强劲。“十一五”期间,在巩固老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我市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2010年底,我市贸易伙伴遍及全球六大洲201个国家和地区,比2005年增加13个。“十一五”时期,我市对六大洲出口逐年均有所增长,其中,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出口年平均增幅分别为22.5%31.9%28.9%,分别高出全市年平均增幅 2个、11.4个和8.4个百分点。经过五年的发展变化,目前我市出口额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欧盟、美国和东盟,欧盟从2007年起超过美国列首位,至今仍保持第一。

二、利用外资量质并举,推动经济稳步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按照“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方针,着力加大投资软硬环境建设力度,拓宽引资渠道,提高利用外资的品质和水准,全市利用外资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全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00多个,累计协议利用外资近200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12%,年平均增长10.8%。“十一五”时期累计实际到帐外资近100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98.7%,年平均增长在25%以上,比“十五”时期提高20多个百分点。

1、外商投资信心倍增,项目规模逐步扩大。进入“十一五”以来,常州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投资软硬环境的优化改善,逐步被外商认同,吸引着诸多知名大公司进驻常州,“十一五”时期累计新引进了日本住友电工、川崎重工、铃木、德国曼透平、法国家乐福和欧尚等11家世界“500强企业来常投资,共投资20个项目, 其中20082月香港长江实业集团在常投资的和记黄埔地产(常州)有限公司总投资达到2.9亿美元,是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来常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随着世界知名公司不断来常投资,投资项目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时期,我市新签总投资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项目达到735,  比“十五”时期净增202个,平均协议利用外资2022万美元,比“十五”时期提高751万美元,其中,新签总投资近亿和超亿的项目66个,是“十五”时期的3.3 ,其中常州世茂房地产有限公司、和记黄埔地产(常州)有限公司总投资额分别达到3.9亿美元和2.9亿美元。

2、园区承载能力提高,外资集聚效应日显。“十一五”时期,我市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按照开放型、集约化、可持续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加速各类开发区的建设,开发区仍是我市利用外资的主阵地和集聚地,是我市利用外资的主要增长点。全市现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十一五”时期,各类开发区利用外资的承载力不断增强,五年间共新签外商投资项目1224    个,协议利用外资148.71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86.69亿美元。2010年协议利用外资37.32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25.2亿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13.6 %268.4 %,增幅分别比全市高73.6个和12个百分点。全市“十一五”时期,共签总投资10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大项目730多个,其中落户开发区的有471个,所占份额达到 65 %。全市34个上亿美元的大项目有28个在开发区落户。

3、引资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十一五”时期,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发展到以二产为主,不断向一产和三产延伸,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大类有68个,比“十五”时期,新增了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和租赁业等8个。20101-11月,第一产业协议利用外资1.0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6倍,占比为2.8 %,比2005年提高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协议利用外资22.78亿美元,占全部协议外资总量的61.4%,比2005年降低了18.3个百分点,其中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机械、电气、电子行业,协议外资所占的比重为47.7 %,较2005年上升了9.1个百分点。而技术含量相对偏低的纺织、服装行业协议外资比重且下降13.9个百分点,为1.2%。“十一五”时期,常州悦达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常州欧尚超市有限公司、投资性公司光宝华东营运中心等公司纷纷落户常州,标志着全市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到了新的发展时期,20101-11月,第三产业协议外资13.3亿美元,占全市协议外资总量的35.9%,比2005年提高了16.4个百分点。

4、“以外引外”份额提高,“以民引外”形势喜人。“十一五”时期,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回报激起了外商再投资的热情和信心。“十一五”时期,全市共有954家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协议利用外资57.8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45.9%。占比从“十五”时期的24.8%,提高到“十一五”时期的28.8%,如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在“十一五”时期,经过多次增资扩股,总投资额从2005年的928万美元增至目前11.9亿美元。在提升“以外引外”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抢占国际资本市场。“十一五”时期,民营企业尽心修炼内功,用实力盈得外资的青睐。“十一五”期间,合资合作项目累计507个,协议注册外资30.7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20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5.5%19.9%

5、外资社会效益提升,拉动经济效果明显。“十一五”期间,利用外资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十一五”时期,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出口近290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242%,占比也从2005年的47.5%提高到2010年的52.9 %;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从200512.6 %上升到2010年的15.5%;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商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从200528.7%上升到2010年的36.5%。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从200524.5%提高至2010年的26.5%

三、外经合作稳步推进,境外投资发展迅猛

“十一五”时期,我市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努力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事业持续推进、境外投资进入高速增长期。到2010年底,五年全市累计新签外经合同金额约25.4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约18.43亿美元,年均增幅分别为17.3%17.9%。五年共核准境外投资企业142家,中方协议投资额年平均增幅在140%以上。

1、众多企业走出国门,海外市场持续拓展。“十一五”时期,我市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每年都有企业获得外经经营权,获得与国际知名公司同台竞标的资格。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外经经营权企业29家,比2005年增加10家。同时,老三集团、常州东风农机集团、常柴集团等一些具备技术实力和优势的制造业企业,纷纷到国外寻找发展机会,尝试境外投资。天合光能、银河半导体控股和创生控股等企业还积极角逐国际资本市场,在香港、美国等证券市场成功上市,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跨国并购有新突破,仅2009年一年新批境外并购项目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140万美元。

2、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承包工程份额提高。“十一五”时期,我市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持续发展,外经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的规模年年扩大,2010年,全市外经合同额和外经营业额分别达到5.8亿美元和4.7亿美元,比“十五”期末2005年分别增长121.9%127.7%。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十分迅猛,主导地位日益显现,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签订的347个外经合作合同中,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达295个,占总数的85%,合同额5.5亿美元,占总额的95%,比2005年上升9.8个百分点。

3、联手央企提升实力,规模项目不断增加。我市工程承包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实施工程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得到海外市场认可的同时,也赢得更多实施大项目的机会。“十一五”期间,外经合作不仅总体规模年年上台阶,而且单个项目的规模也不断创新高。如2006年江苏天目建设公司韩国三星工程有限公司机电设备安装维修项目,合同金额1098万美元;2007年常州宝菱重工新签法国VAI-CLECIM项目,合同金额3397万美元;2008CPC新签土耳其1.5兆瓦双馈风机项目,合同金额1.3亿美元等。但我市企业并不就此满足,还积极与中建、北京建工、中材等央企联手,努力提高企业发展平台,拓展企业在海外的发展空间,承接了一批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十一五”期间共新签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6个。

4、境外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一些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十一五”时期,对外投资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每年新核准境外投资企业在20家以上,五年共核准境外投资企业142家,中方协议投资额达到62634万美元,年均增幅在140%以上。据省统计局反馈资料显示,我市从2008年起连续3年境外投资中的中方协议外资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在境外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领域也不断扩大。从“十五”时期涉及批零、餐饮等几个行业,发展到目前涉及的行业有:纺织、机械、电子、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商务服务等17个行业小类之多。其中:我市最具有技术、资本优势的机电企业(改为新型产业)的对外投资,成为我市企业“走出去”的一大亮点。如江苏金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000万美元收购德国埃马克控股有限公司50%股权;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常州中弘光伏有限公司、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型产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办厂设点,运作相应的电站项目。

撰稿人:倪立仙

核稿人:杨 珏

签发人:吴志刚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