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农业丰产农民增收政策惠农经济增长
发布日期:2011-05-17  来源:本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2010年,我市农业生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及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健康运行和持续稳定发展。据统计,2010年,全市共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174.1亿元和99.8亿元,比去年分别增长8.3%8.8%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637元,同比增长12.9%,比去年同期增收1439元。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总量扩大。今年以来,我市各地农业部门紧跟市场脉搏,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产值和增加值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据统计,2010年,我市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74.1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95亿元,同比增长9.9%;林业产值1.3亿元,同比下降18.0%;牧业产值27.4亿元,增长6.6%;渔业产值42.4亿元,增长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亿元,增长7.1%2010,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99.8亿元,比上年增长8.8%,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增加值,分别完成61.2亿元、0.6亿元、9.8亿元、22.8亿元和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15.0%5.5%6.1%6.5%

2、水稻生产平稳,单产再创新高。抓好粮食生产、保障有效供给始终是农业部门的第一要务。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攻坚克难,努力克服不利天气影响,最终夺取了粮食丰产丰收、量效双增的喜人成绩,2010年,我市粮食总产量115.2万吨,同比增长0.9%。粮食作物亩产达475.4公斤,比上年仅下降1.3%。尤其是水稻单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20.1公斤,比2009年增产4公斤,连续八年位居全省第一,创出水稻单产全省“八连冠”。得到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的高度评价和农业部韩长赋部长的充分肯定,《新华日报》、《农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专题介绍常州水稻生产经验。同时,受稻谷涨价、用药成本下降等因素影响,水稻生产效益明显,亩均效益比上年增加350元,仅此一项增加农民收入4.5亿元,人均收入192元。

3、生猪效益波动,牧业不容乐观。2010年底,全市生猪存栏46万头,同比下降3.3%,生猪出栏84.4万头,同比下降4.5%;家禽出栏4343.3万羽,同比增长23.6%;猪肉产量为6万吨,同比下降4.5%;禽肉产量为6.8万吨,同比增长22.9%;禽蛋产量为3.5万吨,同比增长2.9%;牛奶产量为2.1万吨,同比增长22.2%。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波动较大,上半年,生猪价格偏低,价格平均每担450元左右,多数养殖户处于亏本局面,再加上饲料价格居高不下以及人工费用的上升,多数养殖户对生猪行情好转信心不足,对稳定生猪发展构成压力。2010年,我市多数生猪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去年底生猪存栏量逐步投放市场,猪肉市场需求周期性下降,造成市场短期内供大于求;二是各地反映收购商普遍借机打压生猪收购价格,收购商及中间利益获得者却借机从猪价惨跌中比平常多得了至少5%的中间利润;三是规模经营户比例较高,出现大户集中抛售现象;四是生猪生产计划性不够,调节生猪产、销平衡的市场机制不完善。从下半年开始,生猪价格有所回升,2010年底,生猪价格平均每担650元左右,农民养猪积极性有所提高。

4、渔业生产平稳,经济效益增加。在水产品市场价格上扬的推动下,我市农民水产养殖的积极性有所提高,2010年,全市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全市现价渔业产值为42.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幅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渔业现价增加值为22.8亿元,同比增长6.1%。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调整养殖模式,积极引进水产新品种,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不断扩大池塘生态养殖面积和无公害生产基地,使水产品养殖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品质得到明显提高。据调查,今年常规鱼价格稳中有涨,如大头鲢、鳊鱼、鲫鱼等,处于稳步上涨的态势;河虾价格较高,平均每5003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上涨40.0%左右。高效渔业规模扩大,高效渔业面积累计达到37.2万亩,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63.7%,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

5、农村工业加快,运行质量提高。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有效投入提升年”活动,加快投入步伐,积极调整结构,不断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市农村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一是经济总量稳定增长。2010年,全市农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961.0亿元,同比增长22.9%,增幅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产值为12月数据);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37.7亿元,同比增长24.7%;二是经济效益快速增长。1-12月份,全市农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11.4亿元,同比增长50.4%,其中利润262.5亿元,增长56.4%。三是私营工业稳步发展。1-12月份,全市农村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74.8亿元,同比增长25.3%。实现利税252.1亿元,其中利润14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41.1%

6、园区建设加强,推进速度加快。2010,我市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金坛长荡湖现代高效河蟹产业园、溧阳曹山现代农业示范园、武进区农博园、新北区设施蔬菜产业园等10个重点产业园区的建设,一批组织机构健全、规划起点较高、功能特色鲜明、承载发展较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形成。全市126个农业园区面积达到9.9万亩、平均单体面积为783亩,分别比上年增长25.4%53.2%,园区亩均效益5200元,比平均水平高出44.0%。金坛市长荡湖现代高效河蟹产业园、武进农博园被认定为省级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7、经营方式转变,产业程度上升。2010年,全市新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36家,总数达1865家,社会覆盖率为35.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新增169家,总数已达696家,比上年增加32.0%,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立华畜禽、江南春米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在努力做大做强企业发展实力的同时,注重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创财富,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全市47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12家具有出口业务的农业龙头企业,全年实现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3%;带动农户突破100万户,比上年增长9.7%;带动基地种植面积76万亩,其中自建基地超过7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8.1%14.4%10家企业获“中国或江苏名牌产品”、6家企业获“中国或江苏名牌农产品”。

8、农业环保重视,生态保护改善。2010年,长荡湖网围整治和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二期(农业类)五大类53个项目建设任务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市粮油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99.6万亩,比上年增加1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占粮油播种面积的比例达到80.4%,全市种植绿肥5.5万亩,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2.2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覆盖面积近15万亩;全市建设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工程和沼气工程50处,其中沼气工程35处,新(扩)建畜禽粪便处理中心2个,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推广工程5处,面积1.6万平方米,以乡镇为单位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0%以上;建成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设施100处、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系统2541万平方米;集中培育打造10个生态农业示范点,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9、强农政策增多,投入力度加强。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强农政策,全市共计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各类支农惠农补贴资金近2亿元,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积极组织申报部、省级农业项目,向上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全年争取到帐和落实的省级以上农业项目资金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总量达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同时强化农业信贷担保,金坛、溧阳、武进3家农业信用贷款担保机构共为9836家农业企业和大户提供担保贷款9973笔,累计担保贷款10.1亿元,财政支农资金、农业担保资金撬动三资入农业45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农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10、惠农政策落实,农民收入增长。我市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影响,通过积极开展帮扶脱贫、做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加强劳动力转移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农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637元,比上年增长12.9%。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稳步上升。全年人均工资性纯收入8412元,比上年增长14.0%,对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 71.9%,拉动纯收入增幅提高9.3个百分点。我市通过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生产经营相同产品的农民组织起来,既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经营效益,又带动了更多农户联合生产,增加了农户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全年农户家庭人均经营纯收入2865元,比上年增长5.9 %。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步快速增长。财产性纯收入为696元,比上年增长18.4%,主要来源于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以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另外,在退休人员退休金和亲友赠送增加的推动下,转移性收入有所增长,人均达664元,比上年增长25.8%

二、做好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2011年,如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情,我市农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农村工业和农民收入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持续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快城镇建设,提高产业收入。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发展非农产业的载体,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建设必然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客观上必然要求农村劳动力不但向二、三产业流动,并且向小城镇、乡镇企业集中,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来自第二、三产业的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2、加大培训力度,发展劳务经济。实践证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工作中心应该是面向农村的加工业、商贸服务业和第三产业。要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培训、科技入户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培训,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使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使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稳定的重要途径。

3、健全落实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贯彻落实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上级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做好各项补贴的公示工作,提高资金分配、拨付透明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所有强农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了每一个农户手中。要继续引进并扶持具有市场拓展能力、能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出本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信贷、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辐射带动农民收入有效增加,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撰稿人:许听泉

核稿人:李歆生

签发人:薛建伟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