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经济运行总体趋稳创新转型加快推进
发布日期:2010-11-04  来源:本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今年以来,面对十分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创新、发展、提高”的主题,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取得新进展,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但当前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仍面临着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经济持续稳健运行的基础仍有待进一步巩固。面对复杂的局面,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仍是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呈现“高开稳走”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幅,有效供给较快增长,国内需求持续攀升,财政收入和金融贷款增势稳定。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150.7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08.1亿元,增长13%

——发展基础: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五大产业贡献作用日益显现。今年以来,我市以全面振兴五大产业为突破口,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对五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产销效指标均呈现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工业运行态势良好,重点企业贡献突出。进入下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虽然受节能限电和基数抬高的影响,产值增幅呈现回落趋势,但总体仍然保持在25%以上的较高水平。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320.3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速较上半年回落2.4个百分点。按省统一口径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8%,增幅较去年同期高出1.7个百分点。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产值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其中21个行业增速高于去年同期。重点企业产销形势良好,成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产出规模前50位的企业前三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1811.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76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8%40%,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3个、1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4%33.9%,对规上工业产值、销售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48.6%47.1%

高新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潜力显著增强。今年以来,我市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在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部分重点企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64.1亿元(市口径),同比增长30.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0%提高至52.0%;实现利税224.8亿元,利润16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4%39.3%,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5个、4.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的贡献份额达65.8%71.6%。高新技术产业有效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为未来发展积聚潜力。前三季度,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市口径)372.3亿元,同比增长48.3%,增幅高于全市工业投资平均水平24.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工业投资的比重由前8个月的43%提高至45.5%

五大产业运行良好,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今年以来,我市围绕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主线,加大有效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优“五大产业”,五大产业产销效指标增长速度加快,日益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1-9月份,全市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3415.1亿元,同比增长28.7%,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分别完成产值1696.6亿元和1047.8亿元,同比增长26.6%32.3%;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迅猛,前9个月完成产值211亿元,同比增长57.3%,高出全市工业平均水平31.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5.4亿元,增长82.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3.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95.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0.6个百分点。

——发展动力:内外需合力拉动渐显成效,对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从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分析,下半年以来在出口保持高位运行的同时,我市投资、消费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增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力量进一步趋于协调和均衡。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以来,我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作用进一步发挥。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1.2亿元,同比增长23.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投资818.5亿元,同比增长23.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五大产业投资增速、份额稳步提高。前三季度,五大产业完成投资571.1亿元,同比增长37.5%,增幅较前8个月提高1.9个百分点;其占全社会工业投资的比重较上月提高1.1个百分点,达69.8%。其中,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及制药产业分别完成投资353.1亿元、86.2亿元和29.7亿元,同比增长34%123.5%54.3%;新能源产业投资加速增长,完成投资39.4亿元,同比增长40.5%,增幅较前8个月提高17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业投资降幅继续收窄,完成投资62.8亿元,同比下降4.7%,降幅较前8个月收窄15.4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表现活跃,升级商品持续旺销。今年以来,在扩大内需政策支撑、消费结构提档升级、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商家大力促销助推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全市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2.6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农村市场消费增速继续快于城市市场,但差距有所缩小,前9个月城市市场零售额增长18.1%,农村市场零售额增长19.6%,两者发展差距由上半年的3.1个百分点缩小到1.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业仍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前9个月完成零售额693.7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达到92.2%。热点商品带旺市场,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持续火爆。1-9月,分别实现零售额113.8亿元、36.9亿元和8.0亿元,同比增长43%38.3%34.3%

外需市场强劲回升,出口产品结构优化。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局面,我市开放型经济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严峻挑战,迎难而上,对外贸易逐渐走出金融危机低谷,呈现快速回升势头,今年5月份以来已连续5个月保持50%以上的增长幅度。前三季度,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6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4%,其中出口总额11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9%。出口结构得到改善,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同步提升。全市加工贸易出口回升幅度快于一般贸易,前三季度加工贸易出口增长55.9%,快于一般贸易出口12.9个百分点。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稳步走高,分别增长56.5%101.4%。前9个月,我市对欧盟、东盟进出口增幅保持六成以上,对美国进出口增幅逐步加大,前三季度增长46.1%,比上半年增速加快9.5个百分点。

——发展质量:宏观、微观效益实现同步增长,财政增收继续保持较快步伐。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在经济回暖向好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及地方财力的贡献作用稳步提升,并为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主体税种增收明显。前三季度,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98.3亿元,同比增长36.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9.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9.5亿元,增长25.3%,增速同比提高13.8个百分点。从预算收入构成来看,主体税种均呈稳步增长,其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契税增长较快,分别入库47亿元、27.1亿元和1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5%53.3%73.1%;增值税入库27.9亿元,增长2.4%。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改善,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8.4%,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工业运行质量提高。今年以来,我市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运行,工业产销效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呈现出效益增长快于产销增长、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明显下降的良好格局。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03.6亿元,同比增长25.9%,比去年同期提高15.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72.6亿元,其中利润25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9%34.9%,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16个和19.1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双双出现下降,其中亏损面降低2.2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减少0.3%。截止9月底,全市已有532家企业利税超过千万元,其中超亿元企业有56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23家和15家。

居民收支同步增加,生活质量继续改善。今年以来,伴随着全市经济发展继续向好,各项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抽样调查显示,1-9月份,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21655元,同比增长10%,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9元,增长10.5%,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222元,同比增长12.3%,增幅高于去年同期2.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3%。在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支出规模继续扩大,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支出19542元,同比增长13.7%,其中消费支出12822元,增长6.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3.8%。八大类消费支出中,除衣着、交通与通讯类消费支出有所下降外,其余各类均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

——发展环境:信贷规模稳步扩大,价格指数高位运行,企业运行保持景气。今年以来,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支撑下,我市金融信贷保持平稳正常运行,而由于涨价因素的增多,价格指数持续上扬。

信贷规模稳步扩大,个人信贷持续快增。今年以来,各级金融机构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大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力度,适度回收流动性,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强化金融风险管理。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447.4亿元,比年初增长18.1%,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12.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924.6亿元,比年初增长16.3%,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17.7个百分点。从贷款结构看,短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增长较快,增速达96%;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有所加大,截止9月末,全市中长期贷款达1337.9亿元,新增268.8亿元,比年初增长25.1%。前9个月全市金融机构新增中长期贷款268.8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的65.5%

价格指数高位运行,物价涨幅逐月攀升。进入下半年以来,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2%,涨幅较上月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9.6%,居住价格同比上涨5.9%,涨幅分别较上月提高2.60.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上扬,9月份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指数为105.2,环比价格指数为101.2,涨幅分别较上月提高2.4个、1.7个百分点;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上扬,9月份我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4.3,环比价格指数为102.4,涨幅比分别上月提高0.3个和1.9个百分点。九大类原材料同比价格全面上涨,其中燃料动力类、农副产品类价格同比上涨较快,同比分别上涨20.1%23.1%

企业经营情况良好,景气指数同比攀升。今年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我市企业生产经营日趋回升向好,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稳步运行于景气区间。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4.3,比上季度提升0.5个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32.4,比上季度微降1.5个点。被调查的企业中,认为本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状况“偏好”和“持平”的分别占40.2%52.0%。分行业看,八大行业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企业景气处于临界点外,其余各行业均处于景气区间,其中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工业处于较景气区间,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55.7146.3137.0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总体上看,我市经济继续在较高平台上保持平稳运行,但在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与国内同等城市和全省经济发展态势相比,经济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并且主要指标增长速度出现逐步放缓趋势,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继续增大,与此同时节能降耗、主要工业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1、节能降耗压力增大。前三季度我市能源消费总量达1595.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7%,与上半年增幅相比回落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00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5%,其中五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64.5万吨标准煤,增长9.7%。全社会用电量21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高出同期GDP增速4个百分点;单位GDP电耗上升3.5%,电耗不降反升,对全市的单位GDP能耗的下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以上数据未经省局最终核定)。此外,投资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高耗能行业投资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工、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169.7亿元,同比增长24.9%,增幅较全社会投资高出1个百分点。

2、物价上涨因素增多。一是粮食价格年内仍将保持较高涨幅。2009年粮食价格上涨6.9%,前三季度继续攀升上涨18.6%,且下半年以来同比涨幅均在20%以上。目前粮食市场收购价格远已高于国家制定的托市收购价格,未来数月粮价同比涨幅将继续呈升势。二是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影响。天然气价格上调后,近期发改委再度提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如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全面推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收费等,将直接或间接推高价格总水平。三是原料价格上涨的传导作用将逐渐显现。原材料价格的持续攀升使工业消费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的示范效应下,多数工业品的价格将走出下降通道。另外,劳动力成本持续刚性上涨也是推动价格上涨不可忽视的力量。

3、外贸发展困难犹存。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愈加复杂多变,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不断升温;欧洲债务危机增加了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难度和经济走势的变数。由于去年同期外贸负增长,进出口的同比增速含有低基数因素,如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的2008年前9个月比较,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仅增长19.8%,出口仅增长12.9%1-9月份我市对香港、美国、欧盟等主要市场出口也仅是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与此同时,我市加工贸易发展模式也受到生产成本上升的冲击和来自国家政策调整的强大压力。从2010715起,国家取消部分钢材、有色金属等六大类406个税号产品的出口退税,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由此也对部分出口企业产生影响。利用外资方面,与2008年同期相比,我市协议外资项目数和实际到帐外资仍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4、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压力。一是原材料购进成本增加。进入下半年以来,随着石油、水泥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逐月走高,造成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前三季度,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4.3%,高进低出“剪刀差”高达9.1个百分点。二是劳动力成本增加。自今年2月份起,我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而“招工难”现象也推动了企业劳动力成本刚性上升。前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应付工资为20357元,同比增长17.5%。三是贷款偏紧。景气调查显示,14.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当前形势下融资困难重重。三季度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99.1,比上季下降2.6点,依旧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其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度高于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95.3,运行在“微弱不景气区间”,低于大中型企业9.1点。此外,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部分高耗能企业的生产可能会受到抑制,产能难以全部释放。

三、经济运行趋势的初步判断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超过预期。欧洲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仅直接影响了欧洲经济复苏,而且可能严重拖累疲软的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同时,美国、欧元区失业率仍处高位,消费需求依然疲弱,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不强,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和国际资本跨境异常流动风险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各国在政策选择上出现明显分歧,这都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变数。但世界经济二次探底、急剧恶化的可能性不大。

从国内看,国家把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中心,出台了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加强节能减排、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国家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当前经济快速增长既有去年同期基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策作用的结果,目前扩内需政策效应正逐步减弱,国内产能过剩矛盾仍然突出,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预期国内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

从我市看,今年以来经济总体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五大产业的主导地位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日益加快,投资、消费、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外资和民资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上升。据最新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经济发展的前景依然较为乐观,预计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将达127.6,继续处于较景气状态,企业景气指数则将提高到137.6。尽管经济发展预期较好,但也应看到我市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如外部需求疲弱、企业运营成本上升、节能减排压力增大等困难和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些不利因素如果不加以重视,将减弱我市经济的发展后劲,降低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积极探索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和各种矛盾,不断推动常州经济持久、快速、健康发展。

撰稿人:杨 珏

核稿人:恽东玉

签发人:恽东玉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