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我市城市居民家庭的收入、消费等基本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支持,为“十二五”规划的谋篇布局提供基础资料,最近,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对我市市区52个社区的2167户的居民家庭进行了住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简称“大样本调查”)。调查资料显示,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改造步伐的加快,我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本篇以居民住房情况作为切入点,将本次大样本调查数据与2007年大样本调查的1853户的抽样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反映近几年来我市居民住房消费的变化情况。
一、六成以上家庭住房面积达小康水平。居民的住房面积是衡量居民小康生活水平的标准之一。本次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市区居民户均人数为2.9人,现住房屋户均建筑面积99.3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34.7平方米,已超过人均30平方米的小康住房标准,比2007年增加0.9平方米,有61.8%的住户超过人均30平方米的小康住房标准,比2007年上升3.2个百分点。户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住户占51.5%,比2007年上升7.3个百分点,其中,户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的住户占30.1%,比2007年上升6.7个百分点。调查资料显示,我市有25.4%的居民家庭拥有两套及两套以上住房,比2007年上升3.6个百分点,其中,拥有两套住房的家庭占22.5%;拥有三套住房的家庭占2.8%;拥有四套住房的家庭占0.1%。
二、自有住房拥有率达96.1%。随着我市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城市建设改造步伐的加快,以及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和住房观念的改变,我市居民的住房产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房改房为主,发展成现在的以商品房为主。调查资料显示,在多种住房产权形式中,商品房所占比重最大,为68.2%,比2007年上升6个百分点;其次是房改房,为19.3%,比2007年下降6.9个百分点;原有私房为6.7%;租赁私房为2.7%;经济适用房为2%,比2007年上升0.7个百分点;租赁公房为1.3%,比2007年下降0.2个百分点。我市城市居民自有住房拥有率已达96.1%。
三、住房配套改善,居住质量提高。除住房面积外,住房成套率(包括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在内的住宅称为成套房)及房屋设施也是衡量居民居住质量的重要标准。我市居民在住房面积增大的同时,居住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成套率达93.1%,其中单元房占90.9%,单栋配套房占2.2%;不成套的普通楼房和平房居住率分别为5.3%和1.6%。与住房相配套的房屋设施、卫生设备、燃料使用情况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独用自来水的家庭达93.1%;有厕所浴室的家庭达95.3%;100%的家庭使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其中使用管道天然气的家庭达77.9%;使用互联网的家庭达64.8%。大样本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市居民用于水、电、装修等方面的居住消费支出户均为1781 元,占户消费支出的10.2%。
四、房屋市值增值,房租水涨船高。房价上升是目前的热门话题,从本次大样本调查中也反映出近年来我市住房价格的快速上升。调查资料显示,本处住房市场估价在60万元及以上的住户达37.2%,比2007年上升18.3个百分点;住房市场估价在40-60万元的住户达21.9%,比2007年上升2.9个百分点;住房市场估价在20-40万元的住户达38.0%,比2007年下降10.3个百分点;住房市场估价在20万元以下的住户达2.9%,比2007年下降10.8个百分点。随着房屋市值的增值,房租也水涨船高,本次调查设置了本处住房市场月租金的问题。调查资料显示,房屋月租金在1000-2000元的比例最高,占居民家庭住房的40.1%;其次为月租金在1000元以内的,占37.7%;月租金在2000元及以上为22.3%。随着房价节节攀升,在问到计划何时购买新房时,82.7%的居民家庭没有打算,比2007年下降了2.8个百分点;1年内打算购买新房的居民家庭占2.3%;3年内打算购买新房的居民家庭占5.4%;5年内打算购买新房的居民家庭占4.4%;5年后打算购买新房的居民家庭占5.2%。
五、居住环境美化,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是决定最终实现小康居住目标的关键。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居民家庭正由“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的方向迈进,居民居住要求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向享受型需要发展,买房非但是买楼房、买面积,更要买环境和服务。同时,我市对老小区环境也进行了改造。在住房环境改善美化的同时,小区物业管理费也相应增加。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城市居民住房每月每平方米物业管理费在1元及以上的住户为3.7%;在0.4-1元的住户为19.0%;在0-0.4元的住户为42.6%。住户本处住房的建筑年份,在1989-2000年的最多,占30.9%;在2000-2006年的占30.1%;在2006年及以后的占8.9%;在1969-1989年的占28.9%;在1969年以前的老房子较少,仅占1.2%。
撰稿人:常韵凤
核稿人:李歆生
签发人:薛建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