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要求,将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着力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和有效投入力度,加强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提升,促进新兴行业发展,提升壮大优势产业,全市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经济总量平稳增长,部分行业回落明显。受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呈现增长速度高开低走、内部结构有所调整的格局。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低于GDP增幅1个百分点。服务业内部行业走势有所分化,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受益于宏观经济的回暖以及世博经济的拉动,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有所走高。1-6月份,全市批零贸易业实现增加值158.1亿元,增长15.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2.7亿元,增长19.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而服务业两大支柱产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由于扩张型经济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存贷款增幅大幅回落以及国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增长速度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4.3亿元,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5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6.0%,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8.4个、7.0个百分点。
2、税收收入增势明显,贡献份额有所扩大。由于去年同期全市服务业税收出现近年来少有的负增长,形成较低的增长基数,而税收对于经济发展的滞后效应,也使得上半年全市服务业税收增长大大快于增加值的增长。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43.5%,增速高于全部税收18.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7.5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对全部税收的贡献份额达到58.4%。从服务业的主要税种看,增值税、营业税受益于经济企稳向好、重点税源企业支撑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税收政策变化等因素的拉动,实现较快增长。1-6月份,全市实现增值税税收14.3亿元,同比增长42.1%;营业税29.4亿元,同比增长46.7%。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上半年分别实现税收19亿元和9.5亿元,增长速度分别由上年同期的-37.0%和-6.8%提高到27.9%和37.9%。
3、有效投入力度加大,发展后劲明显提升。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409.4亿元,同比增长28.3%,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4%,比去年同期高出8.9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39.6%提高至41.5%。全市十大文化旅游项目完成投资9.1亿元,十个重点市场完成投资16.3亿元,五大物流园区完成投资6.6亿元。服务业各行业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170.3亿元,同比增长20.9%,占服务业投资的41.6%;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以及体育、教育、卫生等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8亿元,同比增长39%,占比达35.9%;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居民服务等其他服务业完成投资92.3亿元,同比增长27.1%,所占比重为22.5%。沪宁城际铁路、常州客运中心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正式投运,沪宁高速至常州机场专用公路、中天钢铁物流中心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将为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4、信贷投放增幅趋缓,中长期贷款回落明显。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服务业贷款余额达1095.1亿元,比年初增长18.3%,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39.3%。由于国家加大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中长期贷款回落态势比较明显,直接影响了服务业的贷款规模,全市服务业新增贷款额由一季度的117.4亿元下降为二季度的51.8亿元,其中又以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为主的交通运输业和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更为明显,两大行业新增贷款额分别由一季度的18.0亿元、36.9亿元下降为二季度的0.9亿元、5.6亿元,降幅超过八成,房地产业新增贷款额也由一季度的16.3亿元减少到二季度的6.9亿元。
5、利用外资恢复增长,房地产业增势强劲。去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服务业利用外资受到明显冲击,吸引外资规模直线回落。今年以来,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逐步复苏以及我国经济回升态势的日趋稳健,我市利用外资情况呈现强劲回升态势,增长幅度逐季提升。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际到帐外资7.3亿美元,同比增长215.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10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服务业到帐外资同比为下降59.6%,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已经相当于去年全年的近八成。在服务业各行业中,商务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对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恢复性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6月份,全市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业实际到帐外资为4.8亿元和1.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倍和24.3倍,两大行业占全部服务业外资的比重达到81.9%。
6、世博经济成效初显,相关行业增速加快。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给我市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商贸流通等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商贸流通更趋繁荣。上半年,我市消费需求延续去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呈现繁荣活跃的态势,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2.5亿元,同比增长18.0%,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63.5亿元,同比增长18.6%,增幅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0.6个百分点。旅游经济全面向好。全市旅游经济整体表现向好,各项指标呈快速增长态势,1-6月份,全市实现旅游业增加值80.3亿元,同比增长24.6%,增幅高出服务业5.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出5.4个百分点。全市各旅游景点(区)上半年共接待游客2686.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 %、32.1%,增幅均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交通客运加快发展。旅游经济的整体向好,有效带动了交通客运的加快发展,今年前6个月,全市完成客运量12951万人,同比增长8.3%,增速较前5个月提高2.3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66.8亿人公里,同比增长9.8%。其中民航客运量12.2万人,同比增长22.7%,公路客运量12499万人,增长8.3%,铁路客运量439.4万人,增长5.9%。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下半年,我市要着力加快推进符合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软件、创意、产品交易等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积极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向生产性服务业转移,重点引进知识含量高、技术密集度强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努力打造一批服务业知名品牌,大力引进和培养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构建宽松的人才引进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良好氛围,为全市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撰稿人:屠 冰
核稿人:杨 珏
签发人:恽东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