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府的支持领导和各部门积极配合下,经过全市上下8000余名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圆满结束。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截止2008年末,我市共有法人单位53734个,全部产业活动单位57846个,其中多产业法人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5002个,个体经营户190564个。
法人单位基本情况分析
一、单位总体状况
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我市共有二三产法人单位(简称法人单位,下同)53734个,全部产业活动单位57846个,其中多产业法人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5002个。
从单位类型分组看。法人单位中有企业法人48007个,占全部法人的89.3%;事业、机关、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分别为2143、636、1094和1854个,占全部法人的10.7%。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我市法人单位增加15570个,增长了40.8%;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分别增加402和105个,机关法人基本持平,微增29个,事业法人与2004年相比,减少296个。不同类型法人单位数量的变化趋势与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机构改革、发展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相适应。
从普查地区分组看。天宁区法人单位数8960个,占全市单位总数的16.7%;钟楼区单位数6981个,占13%;戚墅堰区单位数1480个,占2.8%;新北区单位数8638个,占16.1%;武进区单位数18795个,占35%;溧阳市单位数4258个,占7.9%;金坛市单位数4622个,占8.6%。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相比,天宁区增加单位数2342个,增长35.4%;钟楼区增加单位数2334个,增长50.2%;戚墅堰区增加单位数342个,增长30.1%;新北区增加单位数3904个,增长82.5%;武进区增加单位数5144个,增长37.7%;溧阳市增加单位数686个,增长19.2%;金坛市增加单位数818个,增长21.5%。
二、单位经济结构情况
(一)单位产业结构情况
我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共199.6万人,创造营业收入9693亿元,与2004年相比,从业人员增长41%,创收能力增长153%。其中第二产业单位总数达2.9万个,从业人员15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四分之三以上,创造营业收入6333亿元,占全市的65%。
工业:单位数27915个,占全部法人52%,创造营业收入5845亿元,占六成以上。四年中,我市作为制造业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企业规模,扶持优势产业,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工业户均营业收入2100万元,四年中几乎翻了一番。其中规模以上单位数7218个,对全市工业总量贡献份额达92%,户均营业收入由4300万元上升到7482元,增长74%,规模以下单位数是规模以上的近3倍,但经济总量却不到其十分之一,四年中户均营业收入仅由170万元微增到220万元,规模上下差距悬殊越来越大,平均创收能力之比由四年前的25倍扩大到34倍。工业集中了全市近六成的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素质普遍提高,其中高中以上学历者占比超过半成,大专以上学历者也由四年前的9%上升到15%。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迅速,人均创造营业收入由四年前的25.6万元增加到50多万元,几乎翻了一番。
建筑业:单位数1395个,从业人员36.7万人,创造营业收入488.3亿元,分别占全部法人2.6%、18%和5%。在国家加大基础投入的外因和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内需作用下,我市建筑业企业逐渐发展壮大,2004年,户均创造营业收入2156万元,四年来增长62%,达3500万元。从企业资质等级情况看,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单位数仅565家,占全部建筑业企业数的四成,而创造营业收入却高达456亿元,占93.4%。很明显,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单位成为全市建筑行业的支柱,其作用和地位已经不可替代。
近几年来,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势头锐不可挡,法人单位总数2.4万,比四年前净增9000多家,创造营业收入(非营利单位以本年收入代替)3360亿元,是四年前经济总量的2.6倍,占目前全市经济总量的35%。三产单位规模逐渐扩大,2004年,平均每户创造营业收入842万元,目前已经超过1300万元。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吸引着各种人才,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人员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由四年前的29万人猛增到目前的46.8万人,其中研究生占比由1.1%上升到2.5%,具有本科学历的优秀人才也由21%提高到25%左右。三产中批发和零售业贡献份额最大,创收2094亿元,占全市三产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二)单位行业发展状况
在19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了农林牧渔业和国际组织之外,我市第二、第三产业涉足了全部17个行业门类。
从单位数角度看。制造业和批零贸易业是我市的主要经济形式,单位个数最多,分别为2.8万家和1.1万家,占全部单位总数的51.5%和21%,排位第三的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类单位,有单位3600多家,占比7%左右,个数在1000以上的还有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分别为2914、1395和1113家,信息传输、教育、交通等等其他行业单位均在1000家以内。与2004年相比,单位数增长幅度超过100%的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多年以来,制造业始终是我市经济的龙头老大,2008年底,全市制造业创造营业收入5752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0%,为全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全市营业收入排位前十位的企业中制造业占了九家,占据绝对优势,其中中天钢铁、申特钢铁排名前二;同样,批发与零售业活跃了全市的三产经济,创造营业收入2094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1.6%,排位第十一、十二位的企业均为批发企业,分别是江苏中再物资回收和中石化常州公司,共创造营业收入近90亿元;建筑、房地产业、金融创收分别为488、317和293亿元,占比分别为5%、3%和3%,起到了自身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在1%以上,其他各行业均不足1%。
从户均增速角度看。四年来,我市绝大多数行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平均每户创造营业收入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其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是住宿和餐饮业,全市470家企业创收达31.5亿元,户均创收能力由2004年的不足50万元达到目前的670万元,是原先的近15倍之多。随着对环保意识的加强和政府管理力度的加大,我市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发展迅猛,户均创收能力也由340万元提升到目前的近1800万元。户均增速排在第三位的行业是房地产业,1113家企业创收近317亿元,户均创收能力超2800万元,增长近140%。除以上三个行业户均创收能力增速超过100%以外,其他各行业增速均在100%之内。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各大行业户均创收能力都有所提高的情况下,仅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营业收入降幅超过14%,946家企业创收仅61.8亿元,四年来,单位数增长了一倍多,但创造的经济总量却没到一倍,增长95%。
从人员分布情况看。全市从业人员中有115万人在制造业生产企业,制造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人数最多,有15万余人,有12万人集中在纺织生产企业;建筑行业的劳动密集程度最高,共有近37万人,平均每个企业263人,是全市平均数的7倍;与非劳动密集型行业特点相适应,我市的主要经济支撑批零贸易业从业人数不多,仅有11万余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等其他各行业人数均不超过6万人。
表1 法人单位经济结构情况分析表
|
|
|
|
|
|
|
单位:亿元
|
|
指标名称
|
一普
|
二普
|
|
单位数(个)
|
营业收入(或本年收入)
|
从业人员(万人)
|
单位数(个)
|
营业收入(或本年收入)
|
从业人员(万人)
|
|
|
甲
|
1
|
2
|
3
|
4
|
5
|
6
|
|
法 人 单 位 合 计
|
38164
|
3828.85
|
141.6
|
53734
|
9692.81
|
199.6
|
|
其中:二产
|
23099
|
2560.4
|
112.7
|
29310
|
6332.82
|
152.8
|
|
1、工业
|
22198
|
2366.13
|
92.3
|
27915
|
5844.58
|
116.2
|
|
其中:采矿业
|
127
|
7
|
0.4
|
66
|
10.92
|
0.3
|
|
制造业
|
21928
|
2328
|
91.1
|
27689
|
5752.00
|
115.0
|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43
|
31.13
|
0.8
|
160
|
81.74
|
0.9
|
|
2、建筑
|
901
|
194.27
|
20.4
|
1395
|
488.24
|
36.7
|
|
其中:三产
|
15065
|
1268.45
|
29
|
24424
|
3359.99
|
46.8
|
|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08
|
24.38
|
2.4
|
778
|
87.84
|
4.2
|
|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413
|
31.66
|
0.5
|
946
|
61.79
|
1.2
|
|
3、批发和零售业
|
5625
|
814.54
|
6
|
11127
|
2093.92
|
11.2
|
|
4、住宿和餐饮业
|
401
|
1.83
|
2.1
|
470
|
31.52
|
2.8
|
|
5、金融业
|
64
|
108.3
|
1.3
|
127
|
292.96
|
1.8
|
|
6、房地产
|
705
|
84.2
|
1.5
|
1113
|
316.84
|
2.5
|
|
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359
|
28.56
|
1.5
|
2914
|
113.11
|
5.6
|
|
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470
|
10.02
|
0.7
|
751
|
24.93
|
1.3
|
|
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81
|
6.15
|
0.6
|
306
|
54.84
|
1.4
|
|
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431
|
5.33
|
0.4
|
658
|
9.87
|
0.7
|
|
11、教育
|
716
|
37.89
|
4.7
|
847
|
67.47
|
5.3
|
|
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325
|
31.66
|
2.1
|
397
|
52.72
|
2.5
|
|
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97
|
6.36
|
0.4
|
325
|
12.73
|
0.6
|
|
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3670
|
77.56
|
4.8
|
3665
|
139.44
|
5.66
|
|
|
|
|
|
|
|
|
|
|
|
|
三、企业法人结构情况
全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48007家,占了绝大多数,比重接近九成,在企业法人中就职的从业人员更是达到92%以上,下面就企业法人结构情况单独分析如下:
(一)按注册类型分组:企业法人中内资企业46014个,港澳台、外资1993个,比例约为24:1;内资中国有、集体仅1300多家,私营企业42121家。
在市场经济日渐成熟的今天,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的主体,企业法人成长迅速。与四年前相比,企业法人增长46.9%,年均增速超过了10%。而且,企业法人内部经济结构变动较大。私营经济日渐壮大,比四年前多出1.7万多家,占全部企业法人总数的比重也由四年前的76%扩大到88%,其中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经济模式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2004年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占私营比重在七成左右,目前已经达到八成;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国退民进”成效不断显现,我市国有和集体企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四年中继续萎缩,减少了4000多家,占企业法人比重已经不到3%;港澳台、外资单位数增长40%,接近2000家,四年内增加500多家,港澳台、外资企业管理理念先进,技术创新水平高,经营能力稳步提高,单位数仅占4%左右,而年创造营业收入却占比高达20%以上,其户创收能力与四年前相比,翻了一番,已经达到1亿元以上,是内资企业的6倍多。
(二)按普查地区分组:天宁区企业法人8397个,创造营业收入1665.8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7.7%;钟楼区企业法人6156个,创造营业收入1048.4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1.1%;戚墅堰区企业法人1297个,创造营业收入292.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1%;新北区企业法人7887个,创造营业收入1648.9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7.5%;武进区企业法人17330个,创造营业收入3176.6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3.8%;溧阳市企业法人3220个,创造营业收入916.9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7%;金坛市企业法人3720个,创造营业收入657.1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
值得一提的是,四年中武进和新北两区企业法人增量最多,分别净增企业法人5000多家和3600多家,创造营业收入均增长了200%左右。
(三)按隶属关系分组:在市场经济逐渐开放的今天,企业产权关系清晰、自主能力增强,在全市4.8万家企业中,有4.6万个企业没有任何隶属关系,独立行使经营权力。另仅有不到2000家企业分属于省、市、区、街道、乡镇等管辖,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种管辖功能已经淡化,政府已经彻底从企业的经营决策中退了出来,行使的仅仅是资产管理和咨询服务功能,可见,我市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宽松,市场体制日渐完善。
(四)按资产规模分组:全市企业资产集中在制造业和金融业两大行业,企业资产排在全市前十位的企业中,金融业占了七家,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行排在前二,制造业中资产规模最大的是中天钢铁和亚邦化工。从单个企业来看,资产规模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一方面,大量单位资产规模较小,85%的单位资产集中在1000万元以内,其中四成单位资产不超过100万元;另一方面,资产规模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仅有7000家左右,但拥有资产却占到九成以上。
(五)按生产能力分组:与资产规模情况相似,企业创造营业收入的能力呈金字塔形分布,全市超过50亿元创收能力的企业共9家,1-50亿元之间近1500家,1000万-1亿元8000家左右,创收能力低于1000万元的有近4万家。私营和外资企业对全市经济总量的贡献越来越大,从创收能力排位前五位的企业来看,除工商银行是股份企业以外,中天钢铁和亚邦化工是私营企业,排位分别为第一和第五,外资企业申特钢铁和金源铜业排位则分别为第二和第四。
个体经营户情况分析
个体经营户包括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没有申领执照和领取《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人)登记证书》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经过全面调查和抽样验证得出:全市共有个体经营户19万个,从事个体的从业人员52万人,创造营业收入1132亿元。
与2004年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相比,我市个体经济蓬勃发展,个体经营户不仅户数增加2万多户,递增12%,且个体大户数量大大增加,户均创收能力达到近60万元/户,比四年前增长70%。
一、个体地区分布
全市个体经营户主要集中在市区,共有近13万户,占了三分之二,从业人员36万人,占全市个体的70%左右。市区中天宁、钟楼、戚墅堰区、新北区和武进区个体经济发展各有特色。武进个体经济实力最强,不管是户数和创造的经济总量,还是户均和人均创收能力均是全市第一,个体经营户共6.7万户,占全市35%,拥有从业人员近20万人,创造营业收入512亿元,因为集中了全市纺织品、灯具、农副产品等几家大型的批发市场,批发业在所有个体行业中独占鳌头,对武进个体经济的发展贡献份额最大,占了一半以上;新北区和天宁区个体户数均为2万户左右,占全市十成以上,从业人数分别为5.4和6万人,创造营业收入分别为97和88亿元,与四年前相比,个体经济略逊于天宁区的新北区,如今不管从经济总量还是户均创收能力上都略胜一筹;钟楼区个体户数虽然略少,为1.5万户,从业人员4.2万人,但创造营业收入99.2亿元,户均创收能力仅次于武进区,为67万元/户;五区中戚墅堰区个体经济发展最为薄弱,不仅户数最少,仅为3655户,占全市比重不到2%,而且户均创收能力为全市最低,不到23万元/户,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40%,全区共创收仅8.2亿元。
市区以外的溧阳和金坛两辖市个体户数共6.2万户,占全市三分之一左右,从事个体经营人数为16万人,创造营业收入196亿元,占全市比重均在三成左右。两辖市个体经济发展势均力敌,不相上下,金坛户数少100多户,但经济总量和户均创收能力分别比溧阳市多3.5亿元和1.4万元/户。
二、个体产业分布
全市19万个体中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悬殊较大,户数分别为2.1和16.9万户,占全市比重11%和89%,从业人员分别为14万人和38万人,占比分别为26%和74%。
与四年前相比,个体二产相对萎缩,不仅户数减少2000多户,而且创造营业收入所占份额由21%降低到18%;与此同时,个体三产发展迅猛,与四年前相比,户数净增2万多户,创造营业收入928亿元,四年增长92%以上,与个体二产相比,在经济总量上占据绝对优势,是二产经济总量的4.5倍。
个体二产虽然在经济总量上比不过三产,但其户均创收能力比三产强,个体二产户均创收95万元/户,高于三产41万元/户。个体二产中,九成左右为工业,创造营业收入183.6亿元,从业人员12万人,个体工业在创收和人数上对个体二产的贡献率均为90%左右。
个体三产中,批零贸易贡献份额最大,占全市个体三产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其中批发和零售创收能力不相上下,但两者户数却相差甚远,从事零售的个体户数是批发业的9倍还多。
三、个体行业分布
全市个体遍布工业、建筑、交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其他行业等九个行业,九个行业中工业、建筑业属二产,其他均属三产。
从个体户数角度看,零售业最多,为9万户,占全市个体户数的48%,其次是交通运输业,为3万多户,工业以及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均为近2万户,高于1万户的还有餐饮和批发行业。
从个体从业人数角度看,全市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主要集中在零售和工业两大行业中,分别为19和12万人,占了全市个体从业人员的六成左右,其次是交通、餐饮和居民服务业,均为约4.8万人左右,批发和建筑人数分别为3.3和1.5万人左右。
从个体经济总量角度看,批发和零售两大行业对全市营业收入的贡献率最大,创造营业收入分别为373亿元和346亿元,各占全市经济总量三成左右;创收在100亿元以上的行业还有工业,为183亿元,占全市16%;创收在50-100亿元之间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业和餐饮业,分别为98和58亿元;创收在0-50亿元之间的行业从大到小排依次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其他行业和住宿业,其中住宿业创收最低,为5.4亿元,占比不到0.5%。
从个体户均能力角度看,批发业户均创收能力遥遥领先,为359万元/户,各行业中排在前三位的还有工业和建筑业,分别为96和88万元/户左右,其余各行业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表2 个体经营户情况综合表
|
|
指标名称
|
户数
|
从业人员数(人)
|
营业收入(万元)
|
户均营业收入(万元)
|
|
|
|
甲
|
1
|
4
|
5
|
6
|
|
全 市 总 计
|
190564
|
522121
|
11320569
|
59.41
|
|
二 产
|
21363
|
137236
|
2037648
|
95.38
|
|
1.工业
|
19075
|
121747
|
1835705
|
96.24
|
|
2.建筑业
|
2288
|
15489
|
201943
|
88.26
|
|
三 产
|
169201
|
384885
|
9282921
|
54.86
|
|
3.交通运输业
|
30520
|
47900
|
977101
|
32.02
|
|
4.批发业
|
10386
|
33128
|
3728537
|
359.00
|
|
5.零售业
|
90847
|
190360
|
3458048
|
38.06
|
|
6.住宿业
|
1410
|
5727
|
53964
|
38.27
|
|
7.餐饮业
|
10400
|
47997
|
583288
|
56.09
|
|
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19627
|
46662
|
370222
|
18.86
|
|
9.其他行业
|
6011
|
13111
|
111761
|
18.59
|
|
从个体地区分布角度看,二市五区中,批零贸易在各地的贡献份额均最大,都超过50%,其中天宁、钟楼、戚区、溧阳、金坛零售业占据绝对优势,分别占到各地个体营业收入总额的58%、47%、56%、38%和42%。个体工业在各辖市区中分成三个阵营,武进、新北两区为第一阵营,占比均在20%以上,金坛、溧阳两地为第二阵营,占比均在10%以上,其余各区工业占比均低于3%。
从个体发展速度角度看,九大行业中,住宿业四年中增长速度最快,总量虽然不大,仅为5.4亿元,但与四年前相比,翻了二番;其次是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其他行业和批发业,经济总量均翻了一番左右;零售业、工业、建筑业增速在50%-90%之间,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速最低,仅为13%,而且户数减少5000户左右,但户均创收能力却有所提高,多了5万元/户,上升40%左右。
撰稿人:成文利
核稿人:陈 征
签发人:金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