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以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工作全局,积极应对农村工作中的不利影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确保了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61.2亿元,比上年增长7.6%;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91.8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198元,比上年增长10.1 %。
一、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1、经济总量增大,产值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市树立了以市场定品种,以行情定生产的观念,紧跟市场脉搏,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来保持农业生产健康、平稳发展。农业经济总量增大,产值和增加值稳步增长。2009年,预计我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完成161.2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农业产值86.6亿元,增长9.8%;林业产值1.5亿元,增长6.5%;牧业产值26亿元,增长2.1 %;渔业产值39.9亿元,增长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1亿元,增长6.8%。同时,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也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2009年,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91.8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55.2亿元、0.8亿元、9.3亿元和21.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8%、7.3%、3.7%和7.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7.9%。
2、重视粮食生产,单产水平提高。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实现丰产丰收,单产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我市粮食作物亩产达481.9公斤,亩增10.8公斤,比上年增长2.3%。其中夏粮亩产达310.9公斤,亩增1.3公斤,比上年增长0.4%;小麦亩产达317.1公斤,亩增1公斤,比上年增长0.3%;秋粮亩产达582.6公斤,亩增14.1公斤,比上年增长2.5%。2009年我市水稻单产每亩达616.1公斤,比上年增加17.2公斤,增长2.9%,再创历史新高,单产水平连续第7年位列全省第一。水稻单产水平连续在全省名列前茅,首先得益于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围绕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目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水稻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创造了良好环境;其次得益于政策到位,措施有力。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科技部门全方位服务,努力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市水稻栽培技术、良种覆盖面积和农机利用水平等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第三得益于气候适宜,灾害较轻。2009年水稻生长期间,我市风调雨顺,基本未受气温、台风等气象灾害影响,且病虫害较轻,为我市水稻实现高产、优质、增效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3、生产形势好转,畜牧效益提高。据统计,截止2009年末全市生猪存栏47.5万头,比上年末下降4.7%,生猪出栏88.4万头,增长4.8%;家禽存栏1081.3万羽,增长4.1%,家禽出栏3512.8万羽,增长5.7%。羊出栏12万只,增长4.2%。牛出栏500只,增长66%。据统计,全年我市猪牛羊肉产量为6.4万吨,比上年下降1.7%,禽肉产量为5.5万吨,增长0.6%,禽蛋产量为3.4万吨,增长16.5%,牛奶产量为1.7万吨,增长32%。2009年6月份生猪价格每百斤最低跌至430元左右,大部分自繁自养的猪场出栏肥猪基本没有利润,养殖户接近亏损的边缘。从6月底开始,生猪价格回升,目前生猪价格已回升至每百斤600元左右,生猪养殖效益的提高,对稳定生猪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渔业生产平稳,经济效益提升。2009年,我市进一步调整养殖模式,积极引进水产新品种,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不断扩大池塘生态养殖面积和无公害生产基地,使水产品养殖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品质得到明显提高。而在水产品市场价格上扬的推动下,我市农民水产养殖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2009年,全市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4.1万吨,比上年增长1.2%。预计全市渔业现价产值为39.9亿元,比上年增长7%,渔业现价增加值为21.9亿元,比上年增长7.9%。
5、高效农业突出,建设成果显著。2009年,全市新增高效种植业面积13.8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4.9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4.7万亩,年度增量创历史新高。高效种植业和设施农业新增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均位居全省前列。高效农业累计面积达到84.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38.2%。在高效农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家禽业成为我市第6个产值突破10亿元的农业产业,全年新增了白茶、鳜鱼和团头鲂3个产值超亿元的农产品。
6、生产机械优化,农机成果凸显。2009年,省、市、辖市(区)三级共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220万元,新增各种机具5163台套,带动农民投入3600万元,有效地拉动了农机工业发展。粮食生产机械不断优化升级,全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机348台、乘坐式插秧机112台,增量创历年之最。特色农机发展强劲,在金坛、溧阳、武进扶持建设了三个特色农机装备示范园区,分别引进茶叶、果树机械进行试验示范;新增渔业微孔曝气增氧机892台套,推广面积4000余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加大,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3.6%,其中秸秆机械化还田率45.5%,武进区通过了省级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区)考核验收。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方兴未艾,新增农机专业服务组织65个,全市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总数达115个,比上年增长130%,服务农户数达16.5万户,巩固了我市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
7、强化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我市坚持把大型综合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双百万亩”工程、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重点来抓,2009年我市投资新建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示范园区项目14个,新增和扩建100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规模基地27个,涌现出溧阳环天目湖农业生态示范园区、武进文昌设施蔬菜园等一批投入强度大、规划起点高的农业产业园区。武进区依托全市28.3万亩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和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启动建设了“江南花都”产业园,规划面积3000亩,总投资2.5亿元。由民营企业家投资10亿元、占地4万亩的天目湖农业生态园,已完成投资近4亿元,一期开发面积1.6万余亩,年产值达1.5亿元,其生产的“富子”白茶入选中国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
8、龙头企业带动,组织程度提高。截止年末,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20家。全市84家县(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夏溪花木市场等两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分别达135.8亿元、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50.3%。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107家,截止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有15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432家,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2.9万亩,目前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已超过11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2.2%。全市新认证“三品”41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0只,绿色食品14只,有机食品7只,申报立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7个。“富子”葡萄和“金坛长荡”螃蟹二只农产品获得“2009年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焦溪二花脸猪”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成为我市首个经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农产品。
9、农村工业趋稳,运行质量提高。农村工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载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与上年相比略有下滑,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村工业发展要好于城市工业,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对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年我市规模以上农村工业产值实现40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增幅较城市工业高出0.7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498.8亿元,比上年下降7.9%,而城市工业的出口交货值降幅达18.2%;农村工业产销率比上年增长0.2%,而城市工业产销率比上年下降0.7%。
10、政策措施增强,农民收入增长。我市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影响,通过积极开展帮扶脱贫、做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加强劳动力转移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农民收入保持了稳步增长。2009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198元,比上年增长10.1%。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在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全年人均工资性纯收入7378元,比上年增长11.2%。我市通过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生产经营相同产品的农民组织起来,既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经营效益,又带动了更多农户联合生产,增加了农户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全年农户家庭人均经营纯收入2705元,比上年增长3.1%。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农户家庭人均财产性纯收入588元,比上年增长23.5%,主要来源于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以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另外,在退休人员退休金和亲友赠送增加的推动下,转移性收入有所增长,人均达528元,比上年增长21%。
二、2010年走势预测及对策建议
展望2010年,如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情,我市农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农村工业和农民收入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当前,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一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面积。二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继续增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财政投入,加大对粮食大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四是广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和专业技能。五是各级政府和领导要充分认识发展粮食生产的战略意义,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确保粮食安全。
2、加强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防控责任制落实到位。二是建立健全机制,进一步落实全面强制免疫与消毒灭源,强化疫情监测,构建严密有效的防疫屏障。三是进一步加大异常死亡家禽排查力度,严格疫情预警预报,确保各项防控应急措施落实到位。
3、强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快上涨,势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民增收。因此,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农资市场价格动向,加强对化肥、种子、饲料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管,严格市场监督,防止不法商贩哄抬价格,严格控制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4、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结束,对经济的冲击不断显现,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对农民增收十分重要。一是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二是引导扶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三是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支持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各种形式创业活动。
5、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一是积极推动农村要素市场改革。要巩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入研究和制定农村产权流转的配套政策,培育土地和林地交易市场,推广农村产权抵押担保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激活农村土地、资金等市场要素。二是深化村级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农民在项目决策、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方面的主体作用,切实维护好农民的经济社会权益。三是积极推动农业投入体制改革。要改革政府投入方式,整合部门支农资金,强化区(市)县政府资金配套,畅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和农村的渠道,不断提高投资使用效益。
撰稿人:许听泉
核稿人:李歆生
签发人:金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