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面对生产萎缩、效益下滑的严峻考验,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生产经营逐渐走出了低谷,呈现平稳回升态势。为进一步了解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总体运行态势,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近期抽选了158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505户个体工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要分析如下:
一、规模以下工业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
1、经济总量企稳回升。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市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态势逐步好转。2009年1-11月份,被调查样本单位完成工业总产值10.9亿元,同比增长7.7%,增幅较1-8月份提高了9.1个百分点。其中被调查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4.3%,增幅较1-8月份提高4.5个百分点;被调查的个体工业实现营业收入(相当于工业总产值)8.0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较1-8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
2、生产经营逐步向好。抽样调查的158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超过八成的企业处于盈利状态。2009年前11个月158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共计实现营业利润1121万元,同比增长7.8%;上缴税金2804万元,增长4.2%。订单和产品销售价格比上年增加或持平的企业分别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82.3%和62.0%,同比分别提高15.2个百分点和13.7个百分点。
3、资产规模稳步扩大。各企业在经济逐步回暖的利好形势下,在2009年底加大了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为来年的生产经营作好准备。截止2009年11月末,158家样本企业资产总计达3.4亿元,同比增长8.6%,固定资产1.5亿元,增长6.8%,固定资产净值达1.0亿元,增长4.6%。
4、主要行业更为突出。本次抽取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分布在30个行业大类中,门类较为齐全。从行业比重看,2009年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塑料制品业6个行业,上述6个行业的单位数占所调查全部规模以下工业的73.8%,实现的工业产值占所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的68.6%,对我市规模以下工业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企业发展信心增强。2009年政府加大了对中小型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宏观经济形势也逐步向好,企业家信心不断加强。据调查,37.8%的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预测“非常好”或“较好”,50%的企业认为持平,仅有12.2%的企业预测发展前景“较差”或“前景未卜”。另据对我市283家企业景气调查显示,2009年四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25.9点,比上季度提高13个点,处于较景气区间。
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用工现状和主要特点
1、从业人员人减薪增。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经营者为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纷纷减少用工人员。截止2009年11月末,被调查的158家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873人,同比下降2.9%。随着生产形势的逐步好转,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也稳步提高,前11个月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16634元,同比提高1.2%。
2、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从企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看,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调查人员总数的5.2%;大专学历和高中学历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7.3%和29.1%;初中以下学历的比重最高,达58.4%。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生产技术和职业培训意识,企业招用后必须进行技术培训。
3、人员劳动保障不全。由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具有规模小、稳定性差、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比例偏低,被调查企业正式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49.3%,自拟劳动合同和订立口头协议的分别占19.6%和17.1%。被调查企业中,有12.7%的企业为季节性生产,临时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与此同时,规模以下企业的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也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养老保险参保率为37.9%,医疗保险参保率为32.3%,工伤保险参保率为30.2%,失业保险参保率为26.4%,生育保险率参保率为18.8%。
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体呈现规模偏小、经济实力偏弱的特点,难以抵御市场竞争中的大起大落。一是户均销售收入低。2009年1-11月份,被调查的158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全部工业产值2.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户均仅分别为186万元和178万元,两者均低于全省水平28万元。二是从业人员偏少。被调查的工业企业平均每户从业人员12人,其中最多的57人,最少的只有1人。
2、成本压力有所加剧。2009年以来钢材、煤炭、粮食、棉花和成品油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调查显示有69.6%的企业表示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明显,认同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5.9个百分点。同时随着国家环保标准不断提高,企业环保投入还在不断加大,被调查企业中有近一半交纳了排污管理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3、融资问题依然突出。货币政策“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后,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抽样调查显示,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企业本身资本积累,比重达91.1%;其余依次是民间借贷和向银行贷款,比重分别为34.8%和25.3%。认为银根放松、银行贷款较容易的被调查企业仅占1.3%,认为银行态度没有明显变化的占27.8%,认为银行态度更谨慎、贷款更难的占19.0%,最近未申请贷款,无法进行比较的占51.9%。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资信状况难以达到银行要求,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有44.3%的企业对此反映强烈。另外,认为“贷款手续繁琐”和“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或特殊关系”影响企业融资的分别占30.4%和25.9%。
4、流动资金仍较短缺。158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58.2%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39.2%的企业反映“基本平衡”,只有2.5%的企业反映“宽裕”。由于大多数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相关企业之间的货款拖欠现象无法避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解套的“三角债”问题。调查显示,截止2009年11月末有68.4%的企业货款被拖欠,被调查企业的应收账款为8824万元,同比增加18.4%,货款的拖欠加剧了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程度。
5、政策效应不甚明显。为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措施,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明显感受到积极的政策效果。被调查企业中,认为“措施明显有效”的仅占8.2%,认为“有措施但效果不明显的”占31.0%,认为“未感受到有措施”的占46.2%,还有14.6%的企业认为“生存环境更加恶化”。调查表明,企业迫切希望政府部门能够采取更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财税、金融、出口等扶持力度,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渡过难关。
撰稿人:孙 丹
核稿人:杨 珏
签发人:薛建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