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国策,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防御意外、规避风险的“安全带”、“保护网”,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日益增强,参保和交纳养老、住房、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基金的居民越来越多,使居民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迅猛增长,居民家庭社会保障支出、储蓄性保险、非储蓄性保险等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现根据常州市城镇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及相关资料,对2002年以来我市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现状作一比较分析。
一、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特点
1、社会保障总支出增速明显加快。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我市各级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居民防病、防老、防失业意识不断增强,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呈快速增长态势。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常州市城镇居民个人交纳的各项社会保障支出人均达2148元,比2002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17.3%,明显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8%、消费支出增长11.1%的幅度。
2、各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迅猛提高。抽样调查数据表明,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4.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比2002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在构成社会保障的五项支出中,人均养老基金支出最大,2008年人均达92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其次是住房公积金支出,人均820元,增长1.2倍;医疗保险金支出259元,增长2.9倍;失业保险金支出49元,增长89.8%;其它社会保险支出38元,增长2.8倍。
3、居民家庭保险支出渠道进一步拓宽。近年来,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稳步增长和投资渠道的不断增多,人们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理财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目前,除居民个人交纳的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等基本社会保障基金外,居民家庭的其他商业性保险消费也明显看涨。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非储蓄性保险支出165元,比2002年增长了7.9倍,人均储蓄性保险支出287元,比2002年增长17.1%。
二、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支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1、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促使社会保障支出水涨船高。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1592元,比2002年增长1.2倍,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843元,增幅也达到1.2倍。收入增加,按照基本固定的社会保障支出比例,相应地增加了社会保障支出。
2、社保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使社保支出水平不断提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人扶助,和谐稳定的小康生活需要坚实的社会保险做后盾。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以发展经济为首要任务,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据市劳动保障部门统计数据表明,到2008年底,我市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的覆盖率已分别到98.1%、97.7%和98.2%,比2006年分别上升了1.1个、1.6个和1.1个百分点。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稳步扩大的社保覆盖面,正支撑着越来越多家庭幸福安宁的生活。
3、家庭收支预期的不确定性致使社保投入力度加大。近年来,随着各项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居民家庭在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明显上升,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房与建房支出1471元,是2002年的2.6倍,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284元,是2002年的2.0倍,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2020元,是2002年的1.5倍。与此同时,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和优胜劣汰的就业趋势,也使得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因此,更多的城镇居民家庭在目前收入增加时就尽力参加社会各项保障,做到有备无患,以解“后顾之忧”。
4、投资理财意识的增强更提升了居民家庭保险消费水平。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家庭,把具有风险小且安全性高等特点的保险投资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投资渠道和理财方式,不仅舍得投资各种不求赚钱、只求健康、平安的非储蓄性保险,而且更青睐于许多集保障、储蓄、投资等多种功能一体的储蓄性保险。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全市承保意外伤害险业务收入已达9281万元,是2002年的2.0倍,健康险1.1亿元,是2002年的1.5倍,人寿险44.1亿元,是2002年的2.8倍。
三、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不同收入阶层参保支出悬殊明显,低收入群体保障问题值得关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我市300户城镇居民家庭中,占调查总体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各项社会保障支出1652元,而占调查总体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达4331元,是最低收入户家庭的2.6倍;最高收入户人均储蓄性保险支出470元,是最低收入户的6.7倍,人均非储蓄性保险支出达666元,而最低收入户人均仅为3元,高低收入户参保支出的差距十分明显。低收入家庭,由于收入水平低,用于社保支出和保险的资金非常有限,为了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甚至压缩即期消费,具有收入效应的住房公积金对于低收入家庭更是缺少机会也无力缴纳。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弱势群体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工作,切实解决他们在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适当提高社会保障的力度,以进一步增强其生活保障能力。
2、人们的防范风险意识还较薄弱,家庭商业保险投保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国外社保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的情况已经相当普遍。但我国商业保险工作起步较晚,生活中人们把参加商业保险作为自己防范风险的意识还比较淡薄。2008年,我市抽样调查的300户城镇居民家庭中,除个人交纳的基本社会保障支出外,有储蓄性和非储蓄性各种商业保险支出的家庭占比仅为42.0%,近六成居民家庭没有此项支出。多数人认为,单位已经给自己交了“四险一金”,保障已很全面,没有必要再掏钱买商业保险了。事实上,社保通常只是保障一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要求,而商业保险则可以保证一个人在遭遇不同困境时,都可以得到相应的、额度较高的赔偿。比如商业的重大疾病保险,就可以弥补基本社保中大病医疗保障方面对于用药、额度等保障力度的不足。因此,在基本社保外,居民应根据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商业保险,以增强家庭防范风险的能力。
3、社会保障扩面征缴难度明显加大,相关政策措施尚需不断调整和完善。从我市近几年的就业形势看,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比重逐年提高,非公经济正在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社会保障服务范围向非公经济扩大,个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将逐步成为扩大覆盖面的主要对象。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客观上缺乏刚性的法律规定,加之有些企业主和老板主观上不愿增加成本为所雇职工购买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使得一些少缴、漏缴、拖缴、欠缴或隐瞒不缴等现象失去约束力,造成征缴工作难度加大。因此,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不断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以立法的形式和多元化制度强化社保扩面和征缴工作,不断提高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4、加大社会保障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社保工作的认识。针对当前有些企业经营者对社会保障工作不够重视和部分单位职工参保意识缺乏等情况,政府在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列入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同时,还应有步骤地抓好落实。特别要注意发挥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的管理优势,配合社会保障部门做好扩大覆盖面的工作。并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渠道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宣传,使经营者明白,参加社会保险有利于分散企业的风险,促进企业长远发展;通过宣传,提高广大劳动者对社会保险的认识和投保积极性,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出发,督促企业或业主参加社会保险,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社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撰稿人:冯吉红
核稿人:杨 珏
签发人:金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