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产物,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及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做大、做强企业(集团),是常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对全市65家企业(集团)跟踪监测结果显示:2009年上半年,常州市企业(集团)注重内涵求发展,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加大研发投入,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张。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干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
一、 企业(集团)发展现状和特点
1、资产规模继续扩大。2009年上半年,我市企业(集团)克服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迎难而上,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企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集团资产同步增长。截止2009年6月底,65家企业(集团)资产总计达到1647.1亿元,同比增长12.9%,户均期末资产25.3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市有3家企业(集团)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继续处于首位,另外两家分别是江苏新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二产业集团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而第三产业集团的个体优势比较明显。列入统计范围的65家企业(集团)中有55家企业(集团)集中在第二产业,户均期末资产总计2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第三产业10家,户均资产总计28.7亿元,高于第二产业16.2%。
2、营业收入小幅下滑。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不足,企业(集团)的产成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导致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出现小幅下滑。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65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合计为990亿元,同比下降5.1%,户均营业收入15.2亿,同比下降5.6%。全市有5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其中,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超过150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第一,百兴集团有限公司位居第二,其它依次是:江苏申特钢铁有限公司、常林工程机械集团、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按三次产业结构分组,我市第三产业经营能力最强,户均营业收入17.3亿元,逆势上涨,同比增长11.7%。第二产业户均14.8亿元,同比下降8.1%,明显落后于第三产业。
3、出口销售总额减少。由于常州市经济外向度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企业(集团)的出口销售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出口订单大量减少。2009年上半年65家企业(集团)出口销售总额100.7亿元,同比减少30.3%,户均出口1.5亿元,同比减少0.5亿。其中54家制造业企业(集团)出口销售总额91.6亿元,同比减少23.7%,户均出口1.7亿元,同比减少0.5亿元。
4、经济效益出现回升。2009年上半年65家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49.6亿元,同比增长13.9%,户均盈利0.8亿元,同比增长13.4%。调查数据显示:57家企业(集团)实现盈利,8家出现亏损,其中利润总额达亿元以上的19家,实现利润总额40.6亿元,占被调查企业(集团)利润总额的81.9%,常林工程机械集团和江苏新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盈利超过3亿元,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65家企业(集团)的期末股东权益合计622.2亿元,同比增长25.1%,平均每个企业(集团)9.6亿元,职工人均享有40.7万元的权益,比上年同期增长27.7%。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66.5亿元的股东权益高居榜首,常林工程机械集团和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调查还显示,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银行贷款利率下调和出口退税率上调等因素影响,上半年65家企业(集团)的营业成本比去年同期下降7%,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2.3%,这是企业(集团)在收入小幅下滑等不利局面下经济效益出现回升的主要原因。
5、上交税金有所增长。2009年上半年65家企业(集团)总共上缴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分别为15.1亿元、8.2亿元、4.0亿元,三项税金合计2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增长50.8%,所得税同比增长12.0%,增值税同比下降4.1%。私人控股集团上缴税金最多,上缴三项税金合计15.9亿元,占全部集团数的62.1%,私人控股集团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
6、劳动报酬稳步增加。2009年上半年被调查的65户企业(集团)期末从业人员15.3万人,同比减少2.0%。65家企业(集团)上半年共支付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1.4亿元,同比下降1.0%;人均劳动报酬为1.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按照控股情况分,外商控股集团职工劳动报酬水平最高,人均2.3万元;集体控股集团职工劳动报酬最低,人均1.0万元,是前者的43.2%。其他依次是:国有控股1.5万元,私人控股1.3万元,港澳台商控股1.3万元。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数企业(集团)规模偏小,不利综合实力稳步提高。企业(集团)与一般企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将多个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较大规模,并由此产生巨大的规模效益。虽然近几年常州市企业(集团)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但从总体来看,常州市的企业(集团)规模还是明显偏小。期末资产总计超过100亿的企业集团只有3家,依次是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上半年我市企业(集团)户均资产为25.3亿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户均营业收入为15.2,低于全省24.5亿元的平均水平。资产总计20亿元以下企业(集团)有41家,占企业(集团)总数的63.1%,资产总计402.8亿元,仅占全部企业(集团)资产总额24.5%。多数企业(集团)“块头”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常州企业(集团)整体规模和经济实力。
2、产业结构分布不尽理想,不利企业(集团)协调发展。目前全市65家企业(集团)据其所有业务中销售额占第一位的行业来看,从事第二产业的企业(集团)占总数的84.6%,其主业基本都为二产中的制造业,集团所属成员企业分布在二产的比重也接近成员总数的七成。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集团)10家,仅占集团总数的15.4%,其中批发与零售业8家,房地产业2家。缺乏一批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远不能满足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对全市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3、“本地化”色彩过于浓重,不利企业(集团)跨越式发展。从集团设立子公司地区分布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市企业集团所属的在本市辖区内控股的成员企业有314个,占全部成员企业的84.4%;在江苏省以内市外的成员企业26个,占7.0%;在省外的成员企业仅有32个,占8.6%;没有一家企业在境外设立子公司。从目前来看,省外成员企业实现的收入和利润等指标占全部企业(集团)经济总量的比例还不高,走出去的步伐相对缓慢,不利企业(集团)的跨越式发展。
三、促进(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建议
在新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常州市企业集团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集团的规模、管理优势,严格控制经营风险,进一步优化配置,形成合力,是全市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关键。
1、以规模经济为目标,壮大企业(集团)。我们应该认识到集团规模大并不等于就是规模经济,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出现单纯追求规模化的倾向,认为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把相关企业放在一起组成集团,只要规模上去了,规模经济也就水到渠成的错误思想。各企业(集团)必须把其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结合起来,力求规模经济的最大值,充分发挥集团的规模效益,使集团的资金实力、资产质量、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和营利能力得到提升,要在不断壮大核心企业(母公司)和全子公司同时,努力克服收购、兼并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并发展控股子公司,从而迅速扩大企业集团规模,实现真正的规模经济。
2、以市场需求为抓手,加快调整步伐。面对危机,面对新的“贸易壁垒”,企业(集团)应该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加快结构调整,适应新的市场。一是加快现有设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加大设备更新力度,努力提升企业装备水平。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引擎”带动,企业(集团)带领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实现强强联合,形成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新产品研发力度,研发市场需求附加值高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升产品的利润率。
3、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创造品牌优势。常州的品牌档次需要提高,要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首先是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提升品牌优势,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增强企业(集团)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其次是增加研发费用,可以通过年度研发费用专项资金筹集,财政补贴低息或无息贷款,研发费用投入与企业税费挂钩等办法促使企业增加研发费用投入,初步达到占营业收入3%的水平。第三是加强合作,进一步扩大与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可以通过购买科研企业的股权,让科研机构技术入股企业集团,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注:企业(集团)的统计范围包括:一是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二是国家重点企业(包括520户和重组为集团公司的原512户国家重点企业);三是国务院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原百户试点企业;四是由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的企业集团;五是由省人民政府及省级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企业集团;六是年营业收入和年末资产总计均在5亿元及以上的其他各类企业集团。常州市列入企业(集团)统计范围的分属以上第二、第五、第六等三种企业(集团)。
撰稿人:孙 丹
核稿人:杨 彬
签发人:薛建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