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民营经济在危机中稳步前进
发布日期:2009-04-27  来源:本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双重叠加的影响,我市成长中的民营企业面临着内忧深、外患猛的严峻局面,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困难。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着力营造政企同心、共渡难关的发展氛围,加大关爱、扶持企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帮助企业家提振发展信心,确保全市民营经济在调整中实现新的提升,在危机中实现稳步发展。

一、2008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努力克服外需持续萎缩、产能严重过剩、要素制约加深、用工成本提高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坚持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提升企业的产业能级和技术含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市民营经济总体呈现总量稳步攀升、结构持续优化、实力显著增强、贡献日益突出的发展态势,成为金融危机中推动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就业、活跃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1、总量规模持续增长,整体实力稳步提升。2008年,我市民营经济延续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产出规模和资产总量稳步攀升,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达13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2%,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0.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达59.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截至2008年末,全市拥有私营企业(含分支机构)5.7万户,个体经营户12.8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5.6%3.2%。全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达1000.3亿元,户均注册资本达17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11.9%;个体经营户注册资本达38.1亿元,户均注册资本达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2.8%

2、获利能力有所增强,税收贡献明显增加。一年来,民营企业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着力发展和壮大企业实力,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效益水平。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012.1亿元,实现利税205.6亿元,实现利润11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9%28.2%20.8%,增幅比全市规模以上平均水平高出2.9个、5.2个、3.5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均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其中净资产收益率达17.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在民营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对全市税收增长的贡献份额也稳步提高,2008年,全市民营经济税收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24.9亿元,比上年增收44.7亿元,增长24.8%,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65.5%。各主要税种中,增值税收入为88.9亿元,营业税收入为34.2亿元,企业所得税收入为5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9%15.2%29.7%

3、经营领域逐步拓宽,吸纳就业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经营领域遍布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无论是交通运输、贸易餐饮、加工制造等传统行业,还是房地产开发、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民营经济均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全市制造业所涉及的29个工业行业小类中,民营经济全部覆盖。民营经济作为企业公民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厚重,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的巨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日益成为城乡居民就业的主渠道。截止2008年末,全市个私经济从业人员达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四成左右,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员94.4万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23.8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5.6%3%

4、发展信心得到提振,民间投资增势良好。一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政策,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大有效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发展能力,全市民营企业家对宏观政策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的信心有所增强,技术改造和有效投入的力度有所加大。2008年,全市完成民间投资9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比全社会投资增速高出0.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6.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也将对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外向发展成效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民营骨干企业加速成长,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日益成为自主研发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中坚力量。2008年,全市民营企业新增企业技术中心29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5家,市级科技型企业333家,全市拥有的145家市级以上技术中心中,民营企业占了133家。民营企业引进外资的能力显著增强,走出去步伐有所加快,全年“以民引外”实际到帐外资5.9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到帐外资的28.7%全市新核准的20家境外投资企业中有19家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当年对外投资额达26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占全市对外投资总额的72. 4%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市民营经济继续在良性发展轨道中运行,整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但随着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影响的持续和加剧,我市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受到了明显的冲击,市场需求量减少所引发的市场竞争加剧、商品价格下跌、盈利空间缩小、库存存货增加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使许多民营企业陷入停产、裁员、亏损的困境,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困难和矛盾。

1、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去年,金融冲击波对民营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日益增多,并在原有的贷款难、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增加、盈利空间减少等基础上,增加了外需市场萎缩、外贸定单锐减、市场价格动荡、产品销价下降等新的困扰,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困扰下,我市民营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08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由上年的14.1%调整为13.2%,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2.5%,比2007年降低0.4个百分比。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4.8%,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16.3%,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20.8%,增速回落幅度分别为1.3个、7.9个和10.5个百分点。

2、亏损企业明显增多。2008年,外部市场需求的明显萎缩和原辅材料价格的大幅振荡,使许多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关闭、停产现象有所抬头,一些勉强维持的企业逐步陷入亏损境地。据统计,全市4014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有291家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达7.2%,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6.9亿元,比上年增长91.7%。房地产开发企业同样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由于购房者消费信心下滑,观望情绪抬头,楼盘销售形势相对低迷,资金回笼情况不理想,加上信贷资金供应严重不足,使许多民营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岌岌可危,部分企业亏损情况有所加剧。

3、外向型企业陷入困境。欧美消费需求的持续下滑,使身处“外国消费-中国制造”产业链条中的民营出口企业首当其冲遭遇重挫,出口定单减少,经营压力剧增,使得不少企业不得已采取减产、降薪、裁员等消极措施来应对危机。虽然一些外向型企业调整经营策略,转攻国内市场,但原材料价格的急剧动荡、部分行业产能的过渡释放,也使企业在国内市场面临重重困难,经营业绩不容乐观。2008年,我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增幅比上年回落2.55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行业民营企业分别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36.2亿元、19.6亿元,增幅分别比上年回落0.050.03个百分点。

三、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外贸出口下滑势头仍在继续,部分行业经营状况比较困难,整体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为了帮助民营经济平稳渡过难关,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改善民营经济的生存环境,加大对生产有规模、市场前景好、产品符合产业政策的民营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民营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抓住当前宏观政策环境较为宽松的机遇、金融危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趁势而上,加快发展。

1、降低门槛,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扩大投资领域,对民营经济的投资项目给予多方面支持,制定服务政策;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强化资金扶持,提高对民营经济信贷支持的比重;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银企联系对接,完善担保体系建设。

2、服务上门,化解民营企业发展危机。帮助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巩固和扩大产品出口市场;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改进服务,积极探讨建立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增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危中求机,实现民营企业新的跨越。抓住当前产业调整的机遇,积极扶持和鼓励骨干民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重组,将“危机”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契机”。对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实行专业分工和协作,加速品牌聚集和资本聚集,扩大市场占有率。

4、引进人才,帮助民营企业提升素质。增强民营企业的人才意识,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在经济危机中,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收集和发布企业变革及人才信息,引导和帮助优势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广泛吸纳各类人才,增强企业的实力。(撰稿人:陈超  核稿人:杨彬)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