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解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遏制经济下滑的态势。从一季度已经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数据分析,虽然全市工业增长速度仍然处于下行区间,经济效益出现多年来未有的负增长现象,但部分行业和领域已经显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效益下滑势头有所缓和,利好因素正在不断集聚和释放,工业经济有望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工业生产形势严峻,产值增速持续下滑。一季度,我市工业生产呈现低开低走的格局,产值增长速度在去年四季度逐步走低的基础上继续下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209.7亿元,同比增长6.1%。累计增速比1-2月份低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1.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低16.1个百分点,创出了2000年以来的最低速度。按省统一口径计算,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在全省13个城市中列第10位,在苏南五市中列第2位,较无锡、苏州和南京分别高出3.6个、3.9个和7.7个百分点。
2、工业用电降幅扩大,纳税销售下滑明显。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为40.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降幅较前两个月扩大1.3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工业用电量较去年同月下降5.9%。各大重点耗电行业中,仅建材行业用电量呈现增长态势,一季度用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其它行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冶金、机械电子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5%、4.7%,纺织、化工行业同比分别下降7.3%和10.4%。从省内各市看,我市工业用电增速在全省排位由1-2月的第2位跌落至第6位,其中3月份用电增速在全省列第12位。与此同时,受小规模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等因素影响,我市工业纳税销售下滑趋势也比较明显,国税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份,我市全部工业税务申报销售收入为978.1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12.2%。
3、效益降幅有所趋缓,经营状况依然严峻。随着主要原材料价格的逐步企稳和企业前期高价库存原材料的逐步消化,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的状况有所缓解。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75.6亿元,同比增长5.1%,增幅较前两个月提高0.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75.2亿元,同比下降1.8%,降幅较前两个月缩小0.5全百分点;实现利润45.6亿元,同比下降3.6%,降幅较前两个月缩小7.7个百分点。虽然效益下滑势头有所遏制,但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仍然十分严峻,规模以上工业总体销售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4.2%降至3.9%,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明显扩大。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达6.8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亏损额的38.4%,超过18%的规模以上企业处于亏损境地,亏损面较上年末扩大了9个百分点。
4、重点企业支撑稳健,行业发展冷热不均。一季度,全市工业继续呈现重工业快于轻工业的增长格局,重工业产值增长7.1%,高于轻工业4.1个百分点。我市九大工业行业呈现两极分化,其中电子、医药、机械、建材行业累计产值增速超过10%,同比分别增长15.7%、15.3%、11.7%和12.2%;塑料、服装和冶金行业产值增速在10%以下,同比分别增长7%、5.8%和1.4%;化工、纺织行业则呈现负增长态势,规模以上产值同比分别下降1.4%和0.4%。全市重点企业发展态势好于面上企业,大中型企业发展态势好于小规模企业,一季度,全市产出规模列前50位的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市平均9.5个百分点,增幅较上月回升7.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超过七成;大中型企业产值同比增长8.2%,增速超过全市平均2.1个百分点,高于小型企业4.4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69.4%。
5、外贸出口增速回落,外需拉动有所减弱。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40.1亿元,同比下降8.7%,而去年同期为增长21.6%,增速回落了30.3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出口交货值下降14.8%,轻工业出口下降0.8%。九大行业中,冶金、医药、塑料、电子四大行业出口交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108.7%、16.1%、17.9和1.6%;纺织、服装、化工、建材、机械五大行业出口交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9.6%、7.4%、2.5%、35.5%和24.6%。一季度,对去年全市出口交货值增长贡献超过四成的新能源及环保产业出口仅增长1.8%,出口量仅为去年全年的一成。
二、工业经济运行走势预测分析
从当前相关指标走势及全市40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专项调查情况分析,虽然目前企业经营状况仍然比较困难,但政策层面暖风频吹、实质利好不断推出、市场价格逐步回稳、要素成本有所下降等利好因素,已使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逐步增强。4月上旬,我市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4.3%,虽然仍呈现下降趋势,但较3月份5.9%的降幅已有所收窄;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加大,4月上旬末各项贷款余额达2280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9亿元,与年初相比大幅增加428亿元。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预计4月份生产速度将加快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预期减缓的企业,订单承接情况好于上期的企业达36.3%,所占比重比订单减少的企业高出24.7个百分点,而4月份订单增幅高于3月份的企业所占比重也比下降的企业多出6个百分点。各大主要行业中,已经有部分行业显现出初步的回升迹象,生产速度有所加快,但也有部分行业仍处于低位徘徊之中,生产规模继续萎缩。
——机械行业 受国家购置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拉动,东风农机、常发集团等农机生产企业发展形势较好,市场需求明显升温;输变电行业在西电、东芝变压器等骨干企业的拉动下,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部分扩能改造项目的实施以及较为充足的订单,将成为今年该行业加快发展的主要动力。轨道交通产业中,南车戚墅堰机车生产任务较上年大幅增加,今创、戚研所等企业也有较多的新增长点,行业发展前景进一步趋好;工程机械行业骨干企业的发展态势喜忧参半,但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利好,有利于提升该行业的景气度。整个机械行业的宏观环境较为乐观,对全市经济“保增长、促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冶金行业 虽然今年年初钢材价格一度有所反弹,但春节以后市场价格重拾跌势,至今已经连续阴跌两个多月,不仅造成同样产出规模的价值量明显缩水,更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缩小,亏损额度加大,减产停产企业增多。预计在产能过剩、市场低迷的外部环境下,钢铁企业产销效增长的难度相对较大,企业分化将有所加剧,行业整体转暖尚有待时日。而有色金属行业则在价格有所回升的推动下,产销情况将有所好转,并对冶金行业的回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化工行业 由于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市场需求萎缩,环保压力加大,化工企业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今年一季度,我市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同比下降1.4%,成为九大行业中增速最低的行业。由于石油价格大幅跳水,石化类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降幅普遍在30%以上,对化工行业产值增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预计随着石油价格趋于稳定以及价格波动翘尾因素影响的逐步消退,我市化工行业产销增幅将缓慢回升,但市场需求不振将对行业回暖形成较大的制约。
——电子行业 该行业发展走势主要取决于光伏产品和信息家电的出口形势。今年年初,电子行业产值增幅一度滑落至5%以下,成为回落幅度最大的行业之一,但3月份在新科、天合光能等企业拉动下,增长速度快速反弹至15%以上。由于电子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区正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沼,需求萎缩在短期内难以逆转,而光伏产品市场动荡不止,价格与去年相比几乎腰斩,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该行业发展前景面临较多变数,速度持续提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纺织服装 一季度,纺织和服装两大行业总体仍处于低速运行状态。目前,除部分印染生产线停产外,棉纺、织布、服装企业开工情况总体好于预期,部分骨干企业的接单情况较好,但小企业经营状况仍不乐观。预计随着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提高等利好效应的逐步显现,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将趋于稳定,行业发展速度将有一定程度的回升。
——建材行业 今年年初,全市水泥生产线开工率仅有50%左右,近期虽然有所上升,但任务不足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一些规模较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也出现滞销压库情况。预计随着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落实到位,水泥等主要建材产品产销量及产品价格将趋于回升,行业整体形势有望逐步转暖。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预计二季度我市工业经济总体形势仍将比较严峻,增长速度虽然存在小幅抬高的可能,但回升的基础不够稳固,部分行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而随着扩大内需、提高出口退税率、增值税转型、财政货币等积极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预计下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形势有望逐步好转,全年工业经济将呈现“先抑后扬,逐步攀升”的运行态势。
(撰稿人:杨 敏 核稿人:杨 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