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国际金融局势急剧动荡、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多的一年,也是我市前进道路上遭遇诸多困难矛盾、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又好又快推进年”各项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一轮思想解放为动力,攻坚克难,负重前行,趋利避害,积极作为,努力在创新中把握发展新机遇,在调整中实现发展新跨越,全市国民经济在科学发展轨道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的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创业环境和综合竞争力迈上新的台阶。
一、2008年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及特征
2008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由“防过热、防通胀”到“防通胀、保增长”,再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转变,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宏观调控政策和成本上升压力使国内投资增速逐步回落。受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市经济运行中的困难、矛盾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上半年低开平走、下半年逐步回落的态势。据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20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4%;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由上年的43695元提高到50283元,按现行汇率计算达7357美元。
1、从经济供给层面看,三次产业平稳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有所提升
——高效农业发展迅速,水稻单产再创佳绩。2008年,我市各级政府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建设方向,着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各项事业改革与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整体水平,构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幅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全市高效农业总面积达80.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8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3.2%和3.3%;高效渔业面积26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42.9%。畜禽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全市生猪、肉禽、蛋禽的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5%、94%、89%,在全省名列前三位。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步增长,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13.4万吨,比上年增长19.5%;水稻单产达599公斤/亩,比上年增产近30公斤,单产水平再次位列全省之冠。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8年,全市上下积极化解金融危机加剧、外部需求减弱、市场动荡剧烈等不利因素影响,围绕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主线,突出重点,立足长远,加大有效投入,加强产学研联合,努力促进和保持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2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所加快,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等五大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规模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进一步显现。全年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97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分别完成产值1570亿元、17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2%、101.1%。全市以机械、冶金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而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轻工业则由于外需萎缩、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发展形势较为严峻。全年重工业完成产值3991.8亿元,比上年增长23.9%,高于轻工业6.9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5.8%提高到76.8%。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贡献增强。一年来,我市各级将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和满足百姓需求、拓展就业空间、改善民生民计的根本途径,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及大型专业市场建设,全市服务业领域呈现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品质提升的良好格局。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3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7%,增速比GDP高出1.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8%,比“十五”期末提高3.4个百分点。服务业吸收外资步伐明显加快,全年新签服务业外资项目76个,协议利用外资13.2亿美元,占全市协议注册外资的比重达38.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西绕城高速公路、体育会展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41.8%。
2、从支撑发展因素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民营经济与外商投资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有所提升
——高新产业实力增强,支撑作用稳步提高。一年来,我市以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强力推进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积极探索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全市综合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呈现总量规模扩大、投入力度增强、出口比重提高的良好格局,规模以上高新企业全年完成产值2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2%;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4.8%,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达45%。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完成投资231.7亿元,比上年增长48.0%,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27.7个百分点,在全社会投资中所占份额由上年的13.0%上升至16.0%;高新技术产品全年完成出口1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9.2%提高到15%。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重点企业贡献突出。一年来,我市坚持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有效途径,全面贯彻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筹措、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引导民营经济理性投资、健康发展,全市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总量规模稳步攀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截止2008年末,全年拥有私营企业(含分支机构)5.7万户,户均注册资本达1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9%;个体工商户12.8 万户,户均注册资本达3万元,比上年增长2.8%。全市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4014家,资产总规模达1830.4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5.8%、11.8%。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民营企业对经济拉动明显,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达526家,比上年增加89家,占全市亿元企业总数的72.2%,4家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中有3家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全年预计完成增加值1301.4亿元,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接近6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62.5%。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外资企业量质并升。面对世界经济增速减缓、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种制约性矛盾持续增多等不利因素,我市坚持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环境建设上创优势,在引资载体上求突破,全市利用外资的质态明显提升。全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245个,协议注册外资34.1亿美元,平均每个单体项目协议注册外资由上年的1097万美元提高到1392万美元,其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项目达97个,协议注册外资23.9亿美元,占全市协议注册外资的比重达7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良好的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和商务环境,使来常投资的外商资本获得日益丰厚的回报,外资企业在制造业、房地产开发、批零贸易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大大增强了外商再投资的信心。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外资企业产值、销售、利润、利税四项指标增长速度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2个、2.9个、13个和11.9个百分点。年内外商增资扩股项目达190个,协议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占全市新增协议外资总量比重由上年的34%提高到40%;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全年完成投资267.1亿元,比上年增长47.5%,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15%上升至18.4%。
3、从拉动发展要素看,外贸出口呈现逆势走强态势,投资与消费平稳运行于适度增长区间
——对外贸易增势良好,出口市场日趋多元。一年来,全市外贸生产经营企业着力化解外需萎缩、出口退税率调整、人民币升值、汇率动荡等不利因素,加大结构调整和新兴市场开拓力度,保持和促进对外贸易的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外贸出口呈现逆势上扬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7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出口132.4亿美元,增长34.5%;进口43.9亿美元,增长29.7%,进出口、进口、出口增速均列苏南五市首位,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1、23.8和17.6个百分点。而我市装备制造业雄厚的发展基础、光伏新能源行业爆发式的增长以及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较高的特点,也使我市外贸出口经受住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考验,全市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和新兴市场出口增势强劲。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9.2%提高到15%;对非洲、俄罗斯、巴西的出口增幅分别达41.6%、46.9%和93.8%,大大高于美、日等传统市场,特别是欧盟市场出口额达到3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所占份额跃居各大市场之首。
——有效投入规模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一年来,我市坚持把扩大有效投入、推进项目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节能环保、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布局了一批具有较强支撑作用和较高辐射能力的产业项目。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工业完成投入831.5亿元,增长22.1%。五大产业有效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完成投资532.4亿元,比上年增长36.0%,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7.5%提升至 6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额231.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三大行业共完成投资199.8亿元,比上年增长51.4%。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4%,高架道路一期工程、奥体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成投运,使我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物价指数逐步回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我市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重点市场建设,着力改善城乡市场消费环境,大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积极推进现代流通方式转变,全市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繁荣活跃的发展态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增速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694.5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7%、18.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振荡、国内经济速度明显回调、工业和农副产品供求关系变化以及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呈现高开低走的运行态势,物价上涨压力得到有效释放,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2,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
4、从经济发展成效看,地方财政实力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财政支出倾向民生。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认真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保增长的政策和措施,支持企业发展生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将优化产业结构、支持科技创新、合理资源配置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经济发展,壮大财源基础。全市财政总收入一举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4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分税种看,企业所得税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各类企业入库所得税2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私营企业、港澳台和外商企业分别完成所得税10.6亿元、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和27.6%。财政支出继续向科技创新、社会事业及民生领域倾斜,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为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支出为58.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1.9%。
——居民收支平稳增长,生活质量持续提高。一年来,我市坚持把富民优先、改善民生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立足点,着力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办好一批市民普遍关心、群众受益面广的实事项目,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基本养老金由1284元增加到1430元,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提标工作,保障标准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公认的“一美元”贫困标准。全市共保障城乡居民3.5万户,发放保障金1.2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双双跨上新的台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达21592元,比上年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达10171元,比上年增长12.6%。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稳步上升,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4967元、8128元,比上年增长8.6%、9.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8%和37.7%,分别比上年下降1.2个、0.3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改善,企业效益稳步提升。一年来,我市坚持以优化运行环境、转变增长方式、培植发展后劲为重点,组织银企对接,扩大信贷投入,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化解危机、自主创新的能力,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继续保持稳步提高的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税371.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实现利润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7.1%,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达4.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市工业所涉及的34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实现盈利,23个行业实现利润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中13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两成以上。一批重点企业主动将外部压力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动力,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在严峻的宏观环境条件下实现了良性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65家企业年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其中8家突破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9家、1家。
二、当前我市经济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全年,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受上半年趋紧的宏观环境和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双重夹击,经济回调的迹象较为明显,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呈现逐月下滑的走势,回落速度之快、回调幅度之深均为近年来所少见。尽管进入四季度以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逐步放松,政策利好所释放出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明确信号使处于低谷的企业家发展信心开始逐步恢复,但由于政策效应的体现需要一定的周期,对本年度经济的提升意义并不明显。相反,随着金融海啸向实体经济的逐步蔓延,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步暴露,劳动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外部需求不足、市场开拓不力、应对危机能力不强以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微观层面运行困难有增无减,使得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快速运行的难度日益加大。
一是经济景气下行超出预期。受全球性金融海啸、外部市场需求萎缩、生产要素价格大幅振荡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市企业生产经营遭遇严峻挑战,订货量和生产量大幅回落,利润空间缩减,用工需求减少,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信心大幅下挫,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双双跌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宏观经济景气度下行程度超出预期。四季度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仅为78.2,比上季度回落38.6个点,处于较不景气区间;企业景气指数为92.3,比上季度回落28.2个点,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大多数分类指标景气指数均在不景气区间运行,其中企业产品订货景气指数为74.6,融资景气指数为76.1,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68.3,盈利景气指数为71.1,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为77.3,均创下较长时期以来的新低,整体生产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二是企业亏损情况有所加剧。随着全球性经济衰退所导致的下游产业需求减弱,国际国内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进入下半年之后,钢材、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石油衍生品、基础化工产品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深度回落,大部分原材料价格与高点时相比跌幅超过三成,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库存原材料价值严重缩水,市场价与成本价出现倒挂现象,生产组织难度明显加大,一些勉强维持的企业逐步陷入亏损境地。2008年,全市有462家规模以上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高达17.7亿元,比上年增长47.1%,亏损额居前的30家企业全年共计亏损9.2亿元。亏损大户集中分布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其中电力、热力行业成为效益下降的重灾区,2008年出现全行业亏损,亏损额高达2亿元,其中7家热电企业由上年盈利2.8亿元转为亏损2.8亿元。
三是外资外贸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欧盟、日本和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发达国家的经济对策日趋“内倾化”和“集团化”,许多外国投资者纷纷调整投资策略,缩减投资规模,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外向度较高的加工贸易型外资企业出现部分撤离,我市利用外资出现新批项目减少、增长速度回落、项目进度推迟、客商数量减少的严峻形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45个,比上年减少156个,降幅达38.9%;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增长速度由上半年高点51.8%直线下行,全年增速仅为11.2%,创出了5年以来的新低。外贸出口虽然创出多项历史最好成绩,但发达国家购买能力的下降和外部市场需求的萎缩,对我市外贸出口的影响日益显现,去年11月份以来,我市外贸出口已经出现明显的规模下滑、增速放缓迹象,各类调查也显示企业出口订单承接情况不够理想,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四是房产市场调整迹象明显。受2007年国家为稳定房地产市场颁布的相关调控政策的影响以及2008年因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房地产市场遭遇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寒潮”,部分前期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出现价量齐跌的现象,市场支付能力和消费信心大幅度下降。我市房地产市场也在寒潮中受到较大冲击,出现了土地市场不够活跃、市场销售规模缩小、商品房可售余量增加、开发企业资金紧张等矛盾和问题,开发商开始放缓投资建设速度,商品房成交量和新开工面积双双下降,购房者观望态度较为深厚,房地产市场在连续多年持续快速增长后进入了调整周期,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有所下降。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04.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9%;商品房新开工面积838万平方米,仅比上年增长3%;空置商品房面积达到119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72.7%。
三、对2009年全市经济走势的展望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仍在继续向纵深发展,对世界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尚在扩散和发展,其程度之深、扩散之快超出预期,美国、欧洲、日本三大经济体陷入全面衰退已成定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也将进一步下滑,全球经济复苏缺乏新的增长点,专家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有可能比2008年更加严峻,2009年尤其是上半年有可能成为二战以来全球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不容乐观的世界宏观经济环境,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形成明显的冲击,国际资本流入将大度幅减少,甚至出现大幅流出现象;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将继续抬头,对新兴市场国家进口将有所限制,外贸出口的形势将更趋严峻。
从国内情况来看,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加深,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加速下滑,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不断上升,停产和倒闭企业明显增多,到帐外资增速大幅回落,财政收入逐月减少,特别是经济回调所导致的社会就业不足和收入预期下降,将对国内市场需求特别是消费类产品增长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央就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调控政策,制定了部分重点行业的产业振兴计划,“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主题,我市也及时推出扶持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全力遏制经济的过快和过度下滑,近期即将出台的《振兴五大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将对我市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产生积极的作用,金融环境的回暖、信贷投放的增加以及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实施,将对2009年全市经济运行形成实质性的利好,并在相当程度上抵消外需快速回落的负面效应。
综合国内国外形势和各种利弊因素分析,虽然经济回调已是不可避免,但如果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和金融形势不再继续恶化,国内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政策能够保持或者加大力度,我市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由低点向恢复的转折,并逐渐趋稳回升,全年经济增长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撰稿人:杨 彬 核稿人:恽东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