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发展环境趋于严峻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发布日期:2008-07-23  来源:本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今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及节能减排刚性约束等因素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遇到了近年来少有的困难和挑战,发展速度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保持可持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和压力逐步加大。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增强发展信心,积极应对矛盾挑战,坚持在发展中抓机遇,在困难中找出路,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全市工业生产延续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继续在又好又快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一、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走势

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波动加大、速度回落的态势。受限电、雪灾等因素影响,全市工业生产开局不佳,2月份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仅增长16%,结束了自2003年以来长达60个月月度产值增幅超20%的运行格局。1-2月份全市工业产值累计增速为24.9%,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速为14.0%,同比分别回落5.4个和5.5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增速均下滑至多年来的谷底。进入3月份以后,限电、雪灾等不利因素影响逐步消除,全市工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长速度有所回升,其中3月份当月产值增长31.6%,增速较2月份提高15.6个百分点,一季度和1-4月份产值累计增速分别达到27.4%28.6%。但5月份以后全市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再次放慢,当月产值增速回落至25.9%,较上月下滑5.8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2558.2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产值489.3亿元,同比增长26.8%按省统一口径计算,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57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0%。企业经济效益基本保持与产销同步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06.5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利税172.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09.0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8%28.4%

虽然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主要指标仍保持在较快区间运行,但在严峻的国际外部环境、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不利因素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下,发展势头逐步放缓,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明显回落。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增幅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工业销售收入增幅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工业利税、利润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1.6个和1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亏损情况有所上升,上半年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达8.8亿元,同比增长68.9%,增幅较一季度上升28.3个百分点。

二、上半年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特点

1、分地区看,各地仍保持较快增长,但重点地区增速明显减缓。两市五区中,金坛、戚区、钟楼、新北、溧阳五个地区上半年的工业产值累计增速超过30%,增长速度依次为42.8%42.1%33.6%32.8%32.4%;武进区和天宁区的产值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比分别增长25.8%17.9%。有两个地区累计增幅比去年同期提升,其中金坛提高10.6个百分点,天宁提高4.2个百分点;有五个地区产值增速趋缓,其中新北区同比回落11.1个百分点,戚区、钟楼、溧阳和武进分别回落6.4个、5.1个、3.3个和2.3个百分点。由于武进区和新北区两地的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超过50%,其增速下滑对全市工业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上半年两区合计拉低全市产值增速约2.7个百分点。

2、从行业看,五大产业发展势头较快,高耗能行业增势得到控制。上半年,我市装备制造业等五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共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56.5亿元,同比增长30.5%,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高出2.7个百分点;五大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的比重达56.9%,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五大产业中,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及制药产业产值同比增幅分别为32.3%22.8%22.7%18.1%。新能源产业增势迅猛,上半年完成产值74.4亿元,同比增长125.8%,天合光能、亿晶光电、美晶太阳能材料、顺风光电科技、亚玛顿光伏玻璃等一批骨干企业加速成长,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上半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4家。与此同时,冶金、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增速有所减缓,其中冶金行业产值增速同比回落11.7个百分点,化工行业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增幅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

3、从企业看,重点企业支撑逐步增强,私营企业贡献份额超过五成。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和形势,我市重点企业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着力扭转年初一度出现的支撑力度减弱的格局。上半年,全市工业50强企业完成产值858.9亿元,同比增长34.1%,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出6.4个百分点;50强企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39.3%,较今年头两月提高2.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私营企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1-6月份,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完成产值1137.2亿元,同比增长32.8%,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私营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4.5%,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超过五成。

三、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产业结构偏重。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冶金、化工和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拉动。今年年初,以煤电供应告急引发国家采取严厉的限电措施,对我市偏重的工业结构带来严重影响:冶金、水泥等行业由于1月中旬到2月初的供电紧张,造成用电缺口大增,直接减少产出约30亿元;由于取消峰谷电价政策, 冶金、水泥、铸造三个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企业开工不足,生产能力放空。从长远来看,油价的持续上涨以及煤炭、天然气供应保障等能源矛盾,不可能得到根本缓解。同时,节能减排的刚性考核,也使得我市偏重耗能的工业结构面临严峻挑战。

二是增长引擎动力减弱。从上半年全市工业增长格局看,多年来支撑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机械、冶金和化工三大“发动机”出现明显的动力减弱迹象,延续多年的工业增长格局逐步发生改变。而在新的稳定增长格局形成之前,工业经济面临缺乏稳定持久驱动力的隐忧,尤其是在产业和企业两个层次上急待顺利“换档”。目前机械、冶金和化工三大产业均出现速度放慢的迹象,而增速较快的电子等行业规模较小,短期内难以弥补三大产业增速下滑造成的落差;一些引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企业逐步由快速成长期转入自然增长阶段,近期内难以再现当年爆发式增长的局面,而目前处于成长期的一些企业要成为担当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角还有待时日。

三是效益增势明显趋缓。虽然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效益实现了25%以上的较快增长,但从增长轨迹看已经出现明显的走低趋势,维持多年的效益增长快于产销增长的格局将被打破。特别是我市工业经济呈现比较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点,全市新增工业利润主要源自于销售量的上升,所占比重超过60%,真正由利润率提高所带来的盈利不足四成,因此生产速度的回落必将带来效益增速的下滑。与此同时,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势头难以遏制,成品油、电力调价增大了企业成本压力,政策及市场环境依然偏紧,这些不利因素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困难,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56.8%的企业利润超过去年同期。随着制约因素的增多和影响的加大,效益增速极有可能继续向下滑落。

四是适应调控的能力偏弱。目前我市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超过75%,而重工业内部钢铁、水泥等投资品又占据了很大比重,这样的工业结构缺乏必要的结构弹性,必然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受到较大的冲击,导致工业经济承受宏观调控的能力相对脆弱。今年以来,持续走高的资源价格、日益紧张的要素供应以及不断严峻的出口环境,对我市“两头在外”的工业经济造成较大制约,仅以退税政策调整为例,据国税部门的调查,全市有超过90%的出口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劳动密集型和传统产业出口为主的行业和企业,承受了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降低的双重打击,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纺织服装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后续发展不容乐观。

四、下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虽然今年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挑战十分严峻,困难也比较突出,但从发展环境看,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坚持发展的信心十分坚定,有关扶持企业发展的措施办法有望逐步推出;在市场经济风浪中历经洗礼的企业家攻坚克难的意识比较强烈,正在积极苦练内功化解各种制约因素。全市工业经济将在上下同心、共渡难关的氛围中继续前行,并保持适度较快的增长速度。

1、宏观政策环境还将趋严,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将保持平稳。加强宏观调控仍然是今年经济政策的主基调,下半年企业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仍然比较严峻。在连续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及货币投放收紧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压力将会更加突出;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出口,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前景更不乐观;资源税率调整、行业准入和高耗能限额强制性标准的提高,使节能减排刚性约束日趋增强,对于我市正在加速推进的重化工业进程带来新的阻碍,大大增加了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科学发展的压力和紧迫性。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宏观调控的目的是防范国际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只要我们积极面对,把握好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和力点、节奏和趋势、重点和难点,善于从中发现和捕捉有利因素,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充分准备,不断增强适应宏观调控的能力,仍然能够保持全市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

2、三大需求拉动总体趋弱,但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仍会维持惯性。投资需求方面,根据各种因素综合判断,今年投资增长将会放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可能逐步递减,但大批在建工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民生项目、生态项目等还将保持惯性增长,对经济增长仍将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消费需求方面,近年来虽然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和消费价格的持续上涨,制约了居民实际购买力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快速扩张,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步伐的加快,消费需求正在逐步升温,使其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更加密切,给消费品制造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出口需求方面,受世界经济波动和国家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出口增长速度的回落难以避免,但近年来我市积极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努力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加上出口成本优势尚未完全消失,综合这些因素,我市今年的出口增幅仍将保持在一定水平。

3、生产要素供给压力趋紧,但经济发展的内生性仍是决定因素。从趋势来看,一方面资源、土地等要素供应只会越来越紧,土地资源制约、工业用地紧张和用地成本趋高,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突出矛盾;另一方面,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也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增效提速的主要障碍。但对企业来说,这两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有利于企业加大成本管理力度,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对一个地区来说,则有利于推进产业升级和集约发展,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从而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撰稿人:杨 敏 核稿人:恽东玉)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