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我市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07-11-01  来源:本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抽样调查的形式组织开展了首次工业企业创新情况调查,我市共有913家工业企业被抽中为调查对象。为了解我市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特别是自主创新的开展情况,客观评价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我们对抽中企业的调查问卷资料进行了整理、汇总和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市企业创新工作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经营者的重视,工业企业的创新意识有所增强,创新形式趋于多样,但创新人才缺乏、研发投入强度较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企业创新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我市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现状及特点

本次调查的913家企业涉及32个工业行业大类,其中大型企业18家,中型企业336家,小型企业559家,所占比例分别为2%36.8%61.2%;内资企业703家,外商投资企业106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4家,所占比例分别为77%11.6%11.4%。在全部被调查企业中,经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为35家、152家,分别占总数的3.8%16.6%

1、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意识相对较强。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型企业仍然是我市工业创新活动的主体,其创新意识明显强于小型企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也相对较大。2004-2006的三年间,被调查企业中有590家企业开展过创新活动,比重达64.6%,其中大型企业有创新活动的比例达88.9%,中型企业为72.9%,小型企业为58.9%2006年,被调查企业共投入创新费用51.6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创新费用达40.9亿元,占总量的79.4%;小型企业投入创新费用10.7亿元,占总量的20.6%。在创新产出成果方面,大中型企业同样占据了主导地位,被调查企业2006年实现新产品产值319.6亿元,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01.2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8.3%67.6%,小型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1.7%32.4%

2、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成为企业创新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市在倡导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通过政府搭建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引进和转化科技成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2004年至2006开展过创新活动的590家企业中,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有524家,实现工艺创新的企业有525家。在实现产品创新的524家企业中,以自主研发为主的有393家,占75.0%;与其他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国外有关机构合作研发为主的有94家,占17.9%;与企业集团共同研发为主的有17家,占3.2%。在工艺创新方面,以本企业自主研发为主的为370家,占70.5%;与其他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国外有关机构合作研发为主的有100家,占19.1%;与企业集团共同研发为主的有20家,占3.8%

3、企业自筹资金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资金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保障。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随着企业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市企业创新费用投入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在创新资金来源中,企业自筹资金仍然占据了较高比重,银行贷款、政府资金支持以及资本市场融资的比例相对较小。2006年,被调查企业共投入技术创新费用51.6亿元,比上年增长44.1%,其中企业自筹资金达38.0亿元,占73.6%;金融机构贷款9.3亿元,占18.0%;政府资金和减免税共计2.9亿元,占5.7%;还有小部分资金来源于吸收风险投资、国外资金以及其他方面资金。从企业创新资金的经费使用看,用于内部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购买机器设备和软件的支出相对较多,所占比重分别为44.5%38.2%,委托外单位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从企业外部获取相关技术的经费支出相对较少,所占比重分别为4.3%13%

4、引进消化吸收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企业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类型。目前我市50%以上创新活动是以引进国内或国外先进技术为主,三成以上的企业具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能力。在913家被调查企业中,有57.4%的企业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实现了产品创新,其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有332家,通过原始创新开发新产品的企业有202家,通过集成创新开发新产品的企业有197家,分别占有产品创新活动企业的63.4%38.5%37.6%57.5%的企业实现了工艺创新,其中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新工艺的有330家企业,通过原始创新实现新工艺的有190家企业,通过集成创新实现新工艺的有205家企业,分别占有工艺创新活动企业的62.9%36.2%39.0%

5、企业自主产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力,而申请专利则是储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好途径。抽样调查显示,我市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逐步增强,注重品牌塑造、崇尚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正在企业界逐步形成。在接受本次调查的913家企业中,有536家企业的主营产品拥有自主品牌,所占比重达58.7%2004-2006的三年间,有26.8%的企业申请了专利,接近五成的企业注册了商标,超过半数的企业对本企业技术秘密进行了内部保护,4.9%的企业申请了版权登记,另有一成左右的企业参与了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而同时采取以上五种措施保护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企业达到16家。

二、当前我市工业企业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问卷调查显示,我市企业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创新活动受到人才、资金等多方面制约因素的影响,人才欠缺、动力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企业对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1、自主创新人才资源较为紧张。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否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创新人才短缺、高学历人才偏少、高科技人才缺乏是当前我市企业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被调查的913家企业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为27719人,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5%2004-2006的三年间,有71家被调查企业因多种原因中止过创新活动,其中由于缺乏技术人员或技术人员流失而中止创新活动的企业达16家,占总数的22.5%,相当数量的创新活动中止发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企业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调查中,许多企业对“高技术人才引不进、引进的人才留不住”的现象感到困惑,认为这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问题。

2、创新投入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研究开发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尚未得到企业的广泛重视,许多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也没有利用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对技术发展趋势、产业发展方向把握不准,有的企业甚至几年不上新项目,不开发新产品。在被调查的913家企业中,仅有149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所占比重达16.3%2006年有技术创新活动经费支出的企业为555家,所占比重达60.8%,其中有内部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为417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5.7%。由于研究开发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企业决策时一般都非常谨慎,本次被调查企业2006年科技创新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2.4%,大多数企业科技创新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到1%。低水平投入削弱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使得许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只能维持在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方面,阻碍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3、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应用总体比较欠缺。市场需求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而创新成果最终成功与否,同样要经过市场的考验,只有将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体现技术创新的价值。但本次调查发现,我市工业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效果还不很明显,新产品产值比重较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仍然偏小。被调查的913家工业企业2006年共完成新产品产值319.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4.8%;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01.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4.1%。在2004-2006年的三年间,有389家企业没有进行产品创新,388家企业没有进行工艺创新,323家企业既没有产品创新,也没有工艺创新,分别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2.6%42.5%35.4%

4、中止创新活动比例高于全省水平。据调查数据显示,2004-2006的三年间,中途中止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达71家,占全部企业数的7.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8个百分点,其中近70%的创新活动中止于创新活动(或项目)开始之后。企业中止技术创新活动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列首位的是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所占比重达64.8%;出现了新的或更好的技术、产品以及技术不成熟也是导致创新活动中止的重要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46.5%40.8%。除此之外,缺乏技术人员或技术人员流失、新的技术与企业生产水平不匹配、工程化阶段缺乏资金、受到仿制或进口产品冲击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创新活动的继续进行。(撰稿人:曹秀莉 核稿人:吴煜)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