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2006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加快自主创新,提升常州经济竞争力”号召,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统计资料显示,全市36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达206家,所占比重为57.2%,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全年投入科技活动经费39.9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其中R&D经费内部支出17.3亿元,增长41.0%。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1、企业自筹投入占据主体。2006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筹集科技活动经费36.8亿元,比上年增长31.2%。从资金筹集来源看,企业自筹资金30.3亿元,占资金筹集总额的82.3%,与上年基本持平;来自其他渠道的资金6.5亿元,占17.7%,其中来自政府部门的资金8880万元,占资金筹集总额的2.4%,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来自其他渠道的资金与企业自筹资金的比例基本上保持在1:5左右,表明企业自筹资金在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依然显著,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较为突出。
2、科技项目数量有所上升。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市36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139家,所占比重达到38.6%,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随着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稳步增长,研发力量明显增强。2006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开发科技项目1466项,比上年增加18项;全部项目经费内部支出29.8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单个项目的规模和质量明显提高,平均每个项目投入经费203.4万元,比上年增加31.8万元。另外,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开发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776项,比上年增加86项;研发项目经费总计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开发新产品项目1001项,比上年增加42项。
3、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近年来,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加大了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呈稳步上升态势。2006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申请专利392件,其中发明专利100件,比上年增加37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5.5%。从地域分布情况看,市区专利申请304件,占77.6%;溧阳52件,金坛36件,分别占13.2%和9.2%。市区申请专利主要集中在武进区,总数达144件,占全市专利申请量的36.7%,其中发明专利38件,占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的38%。
4、对外依赖程度逐步下降。 技术引进是企业掌握国外先进技术、实现技术跨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反映企业对国外技术依赖程度高低的指标。2006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用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支出为1.8亿元,比上年下降56.9%;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与R&D经费之比由上年的0.34:1下降到0.11:1,说明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趋于减弱,在R&D投入逐年增加的情况下,自主创新正成为推动全市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5、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科研优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是促进技术和经济相结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2006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向外单位支付的科技经费共计2.7亿元,是上年的2.5倍。其中,支付给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经费为1.5亿元,占56.8%;支付给其他企业的经费1亿元,占37.6%。从合作形式来看,企业与其他机构(包括境外机构、国内高校、研究院所等)合作或得到其他单位协助的项目达467项,占规模以上(10万元以上)项目数的58.6%,比例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利用外部科技资源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识有所提高,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其他企业合作在进一步加强。
6、高新行业研发投入强劲。2006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研发投入超过亿元的行业有6个,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3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9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2.5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2.0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9亿元),这6个行业研发投入总额占全部研发投入的比重达85.6%。从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析,在全市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8个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依次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3.2%)、专用设备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9%)、通用设备制造业(1.2%)。这些行业大多是我市重点培育的高新技术行业,研发投入的增多和加强,必然将有力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二、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存在问题
1、自主创新人才资源紧缺。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和拥有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自主创新人才仍较稀缺,尤其缺乏拥有技术发明或是某个学科带头人的高层次科研人才,科技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不明显。2006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具备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数为6253人,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的26.1%,无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为5631人,所占比重为23.5%,两项指标均比上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
2、部分企业创新意识不强。2006年,我市开展研发活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达139家,所占比重为38.6%,尽管比上年有所提高,但是还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没有开展研发活动。同时,虽然R&D经费投入总量增长较快,但R&D投入强度整体仍然偏低,2006年仅为1.1%。而国际上普遍认为只有R&D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低水平的R&D投入强度,削弱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导致部分大中型工业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只能维持在对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阻碍了企业向高端技术突破的能力,从而影响我市今后经济发展的动力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另外,2006年拥有发明专利的企业仅44家,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12.2%,这也表明部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还很淡薄,多数企业还处于跟踪模仿阶段。
3、创新产出成效仍不明显。新产品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秘密武器,也是科技创新对经济贡献的直接体现。2006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18.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3.3%,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03.5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2.5%,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3.8亿元,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33.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成效仍不显著,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加以提升。(撰稿人:曹秀莉 核稿人:吴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