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对我市非公经济企业投资与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07-05-24  来源:本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投资环境日益优化  发展空间逐步拓宽
——对我市非公经济企业投资与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企业改制改组的快速推进,非公经济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已逐步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为了解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对投资与发展环境的满意程度,近期,市统计局企业调查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项“非公有制经济投资与发展环境”专项调查,随机选取了113户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一些企业的投资人进行了走访。调查表明,非公有制企业对我市投资与发展的总体环境感觉满意,大多数企业有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的意愿。现将本次调查情况作一简要分析,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非公经济企业对投资与发展环境的评价

本次调查的113户非公有制企业分布在工业、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经济类型涵盖了股份制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等。调查结果显示,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非公经济投资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日趋宽松,外部条件日益改善,大多数企业对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感觉满意,对我市的投资和发展环境也多持肯定态度。

——投资者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表示满意。调查中,45.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目前投资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总体上“很宽松”或者“比较宽松”,47.8%的企业认为“一般”,只有7.1%的企业选择“不够宽松”,没有企业选择“很不宽松”。对“您认为我国投资环境较好的地区”这一问题(任选3个地区),有85.8%的企业选择了上海,列第1位;选择江苏、浙江、广东的企业分别有75家、62家和52家,占66.4%、54.9%和46.0%,列第2至第4位。

——投资者对政府部门改善投资环境的力度表示肯定。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投资软硬环境建设,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着力提升政府部门服务质量,使投资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调查中,有61.1%的企业认为政府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的力度“很大”或“较大”,33.6%的企业认为“一般”,而认为力度“不大”和“很小”仅占4.4% 和0.9%;当问及企业“对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服务的总体感觉”时,回答“很好”或“较好”的占47.8%,“一般”的占45.1%,“较差”的占7.1%,没有企业认为“很差”;企业在办理注册、变更、经营许可等手续时,感到“非常方便”和“比较方便”的分别占8%和54.9%,“一般”的占23%,只有12.4%和1.7%的企业感到“不够方便”和“很不方便”。

——投资者对我市投资和发展环境总体上基本满意。调查中,大多数非公企业对我市投资环境的总体印象较好,回答“很好”和“较好”的分别为7.1%和52.2%,“一般”的占38%,认为“较差”或“很差”的只占2.7%;当问及“对本地基础设施(硬件)条件的总体评价”时,回答“完备”或“较完备”的占48.7%,“一般”的占43.3%,认为“不够完备”和“很不完备”的分别占7.1%和0.9%;对“本地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力度”这一问题,认为“很大”或“较大”的企业占36.3%,认为“一般”的占53.1%,认为“不大”或“很小”的占10.6%;对我市的开放程度进行评价时,有42.5%的企业认为“很开放”和“较开放”,50.4%的企业认为“一般”,仅有8家企业认为“不够开放”,占7.1%。

——投资者希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地要素市场。调查中,我们请投资者对我市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咨询服务等6大要素市场的健全程度作一客观评价,调查显示,认为生产资料市场“完备”或“较完备”的占52.2%,认为资金、劳务、人才、技术、信息咨询市场“完备”或“较完备”的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39.8%、43.4%、35.4%、22.1%和24.8%,而认为六大要素市场“不够完备”或“很不完备”的被访企业分别占9.7%、13.3%、9.7%、10.6%、24.8%和23.0%,这表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是改善我市投资环境的重要任务。

——大多数非公经济企业有扩大投资规模的意向。本次调查中,大部分被访企业表示在未来3年内有扩大投资规模的意向,这一比重达到62.8%,大致维持现状的企业占35.4%,有可能减少投资的企业仅占1.8%,这一比例明显低于相邻的无锡市(8.1%)和苏州市(3%)。企业缩减投资规模的主要原因是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占53.8%)、预期收益不佳(占21.8%)、转换生产经营方向(占9%)、投资环境不理想(占7.7%)以及经营环境恶化(占5.1%)。

二、当前制约非公经济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社会基础以及外部条件等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在调查中,企业仍感觉到政策环境、人力资源素质、经济发达程度、基础设施条件以及融资渠道等都对企业的发展有“较大”或“严重”影响。制约非公经济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融资难、税负重成为制约非公有制企业经济迅速成长的主要因素。由于非公经济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相对而言规模较小,而许多企业处于规模扩张时期,因此,外部发展环境对其生存及发展的影响比较明显。本次调查中,当问及“目前外部发展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时,大部分企业认为“很大”或“较大”,比重分别达到9.7%和73%。制约非公企业快速发展的外部因素比较集中在“贷款难”、“税负重”等问题上,调查中,被访企业在回答“获取贷款的难易程度”时,认为“很容易”的只占3.5%,“较容易”的占31.9%,回答“一般”的占44.3%,而认为“较困难”或“很困难”的占到20.3%;在回答“企业目前的税费负担状况”时,认为“过重”和“偏重”的分别占10.6%和50.4%,认为“适中”和“较轻”的分别为37.2%和1.8%。

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资金紧张、人才短缺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在调查问卷所列举的可能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构成制约的10个主要因素中,被访企业对“资金紧张”、“人力资源素质制约”、“企业社会负担重”、“市场经济秩序差”、“基础设施条件限制”等问题的选择率相对较高,其中,认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紧张”的比例高达53.1%,“人力资源素质制约”的比例高达46%,其余依次是40.7%、23%和22.1%。不同的经济类型对制约因素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如私营企业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企业社会负担重”和“资金紧张”,认同率分别达到63.6%和54.5%;港澳台及外资企业则感觉到“人力资源素质”和“资金紧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比较大,认同率均达到50%。

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扩大经济总量、增加地方税收等方面,都起着十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企业数量逐年增加,经济总量日益提高,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但相对于浙江温、台地区的个私经济以及苏、锡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而言,我市非公经济无论是总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要缩短差距、迎头赶上先进地区,关键还在于不断改善我市的投资发展环境,形成良好、宽松的发展氛围,为非公经济提供快速成长的沃土。从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人、财、负”等问题仍是目前制约我市非公经济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市应继续加大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的力度,通过降低银行信贷门槛,不断拓宽非公经济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不断促进人才向非公经济企业流动;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减轻非公经济企业的各项负担。同时,要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健全担保体系、人才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切实营造适应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从而推动非公经济加速发展,使其为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校对人:吴  煜、周志华)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