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明显缓解 价格水平小幅回升 2003年,在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期困扰经济增长的通货紧缩现象出现了明显的缓解,居民消费价格一举扭转了自2001年以来持续下降的运行格局,出现小幅回升。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7,价格水平总体较上年上涨0.7%,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三升五降”,上升的分别是烟酒及用品类(105.5)、居住类(103.7)和食品类(102.8),下降的有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93.9)、衣着类(97.4)、交通和通讯类(98.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99.4)和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99.7)。 一、2003年消费价格运行的主要特点 1、食品类价格的普遍快速上升,成为拉动价格总水平回升的重要因素。2003年,我市物价走势受食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较大,特别是上半年鲜菜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和下半年粮食价格的明显回升,成为影响全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去年食品类价格上涨了2.8%,影响总指数上升0.95个百分点。 ——鲜菜价格大幅上扬。从全年鲜菜价格走势看,春节前后的低温多雨天气及“非典”期间对外地进常车辆的严格控制,导致我市鲜菜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价格一路攀升,最高的3、4月份同比分别上涨39.8%和26.7%,形成去年鲜菜价格上升的第一波高峰。进入8月份以后,大范围的持续高温干旱,加之局部地区洪涝、台风、暴雨的影响,又导致鲜菜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扬,形成了鲜菜价格上升的第二波高峰。全年鲜菜价格上涨了11.4%,影响总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 ——粮油价格短期内快速上涨。受国内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下降及国际粮油市场价格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10月份开始,我市粮油价格出现了全面快速上涨,如大米价格在一个月内上涨了20%,豆油价格上涨了25%以上,从而结束了连续较长时期的粮油价格下降走势。此后几个月,粮油价格仍呈逐月攀升的态势,但上升的速度有所放慢。全年粮油平均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了2.8 %和13.2%。 ——肉、蛋、鲜果、糖等主要副食品价格全面攀升。进入三季度,我市肉、蛋、鲜果、糖等主要副食品价格出现了轮番上涨的态势,8月份,鲜蛋价格由每公斤4.8元上升到了6元,升幅达25%;9月份,鲜果价格出现大幅上扬,升幅达46.6%;10月份,肉、糖价格又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其中猪后腿肉由12.2元/公斤上升至14.5元/公斤,食糖价格由1.4元/500克上升至1.8元/500克,升幅分别达15.9%和28%。这些主要副食品价格的全面攀升,对全年价格总水平的回升也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2、基础产品和建材价格明显上扬,成为推动价格持续上涨的潜在因素。随着全国范围内新一轮大规模基本建设热潮的兴起,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高速增长态势,前所未有的建设力度使钢材、水泥、成品油等基础生产资料市场需求量明显增加,也导致了建材类价格的大幅上扬。统计显示,2003年,我市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升了1.5%,其中,木材价格上涨了17.8%,砖和玻璃的价格分别上涨了9.4%和12.6%,油漆价格上涨了10.5%。同时,受国际油价上升和国内需求增加的双重压力挤压,我市成品油价格也明显上扬,全年汽油价格较上年上升了10.7%,柴油价格上升了11.4%。 3、服务价格涨势减缓和日用工业品价格小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价格水平过快上升的压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公益事业的行业垄断正在被逐步打破,使城市公用服务项目价格持续上涨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价格上升幅度由前几年的10%以上降低到去年的1.1%。同时,受供求关系、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日用工业品总体上仍然保持小幅下降走势,部分商品价格甚至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统计显示,去年,我市服装价格比上年下降了1.8%,家庭设备和通讯工具等分别下降了12.9%和6.7%。日用工业品价格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由于食品价格快速上涨而带来的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压力。 二、2004年市场物价总体走势预测 从总体上看,2003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小幅回升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一些特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是价格上升的主导因素,但灾害性气候及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等特殊因素,也对商品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预计2004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仍将保持温和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会太大。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主导价格总水平的上升。目前经济运行仍处在景气的上升通道,企业的投资信心、居民的消费信心都在逐步增强,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煤、电等能源类生产资料供应紧张局面不会得到明显缓解,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价格总水平的继续上扬。 2、粮食价格的上涨仍将促使价格总水平持续上行。粮价上涨对整个市场物价的推动影响依然明显,由于收购价的提升,使粮价在短时间内不会回落,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这一水平。因此,作为基础产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农产品价格上升,将有力支撑食品价格上升走势,从而继续拉动价格总水平的逐步回升。 3、政策性调价因素可能性的增加也将有力抬升物价水平。目前,我国公用事业中水价、电价等均存在较大的涨价预期,铁路运输、城市公交运输、有线电视收费等也有涨价的压力。水价上升已成大势所趋,而电煤价格放开导致发电成本大幅上升,也为今年电价的上调提供了市场条件;原油、成品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铁路和城市公交运输成本大幅度提高,将可能带来铁路运输和城市公交运输价格的适当上调,这些因素必将影响到今年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4、上游产品价格大幅上调的滞后效应将逐步显现。由于钢材、建材、燃油等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消费市场价格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在今年的市场价格变化中必将会有所显现。尽管目前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向价格总水平传导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及传导效应的加大,消费类商品价格将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扬,从而带动价格总水平的进一步上升。
众所周知,适度温和的价格上涨,对于消除通货紧缩、刺激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应当看到,价格上涨尤其是食品、日用消费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必然对低收入居民家庭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使低收入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处于下降。因此,各级政府应更多地关心城乡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状况,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积极措施,广开就业门路,拓宽收入渠道,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不因物价的上扬而明显下降。(校对人:范晓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