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商贸平台 促进市场消费 2003年,我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与此同时,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市场物价小幅回升,居民消费意愿显著增强。纵观全年,虽然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一度导致市场消费走低,但没有改变全年总体增长的趋势,消费品市场还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繁荣景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创出了自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1、消费市场趋于活跃。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在全省13个辖市中,我市零售额总量继续列第5位,增长幅度列第4位。全年消费市场运行呈现出典型的“V”字形轨迹,上半年受“非典”疫情的影响,零售总额增长幅度高开低走、波动明显,累计增幅从年初最高的14.6%下滑到5月底的11.7%;进入下半年以后,随着“非典”得到有效控制,消费品市场逐步反弹,零售额累计增幅以每月0.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率稳步回升,并始终保持在12%以上,消费市场转旺势头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2、城镇市场份额提升。2003年,我市城乡市场运行格局有所不同,城镇消费品市场销售情况明显好于农村市场,使得城市市场社会消费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全年县及县以上城镇市场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0.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9.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城市市场在全市消费市场中的比重由上年的85.4%提高到86%,对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份额达9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3、整体效益有所好转。2003年,我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一手抓“非典”防范不放松,一手抓市场销售不动摇,进一步加大营销体制改革力度,积极调整经营品种和结构,着力改善购物环境,商贸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全市纳入统计的139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实现利润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年完成零售额74.5亿元,比上年增长37.7%,高于全社会平均增幅24.9个百分点,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26.6%,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企业亏损情况也得到有效控制,亏损企业由上年末的39家减少为37家。 4、高档消费迅速上升。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居民的消费倾向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一些新兴耐用品进入普通市民家庭的步伐明显加快。据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各类商品销售汇总情况反映,2003年,我市汽车类商品实现销售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倍;通讯器材类商品实现销售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保健滋补品、烟酒、服装、化妆品及家用电器等商品的销售形势也十分看好,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上年。 5、餐饮市场增势强劲。近年来,全市餐饮企业创新意识、品牌意识明显增强,特色经营、个性化经营态势良好,特别是连锁经营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使餐饮行业在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增势。2003年,全市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幅高于全社会零售总额8.8个百分点,继续稳居行业之首,餐饮业占消费市场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1%,直接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个百分点。 6、多种业态竞相发展。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消费市场环境不断改善,连锁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仓储式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迅速兴起,企业经营理念、营销方式和管理手段日趋完善,尤其是连锁超市快速扩张,规模不断壮大,在给我市流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生活。2003年,我市百货综合商店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超级市场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8.5亿元,比上年增长41.2%;专营店实现商品销售收入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年末连锁商店已达21家,比上年增加4家。 7、市场建设加快发展。近年来,我市继续加强各类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加快专业市场的培育和建设,调动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参与专业市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的硬件建设和物流加工配送功能,扩大市场的辐射面和知名度,各类专业市场成交活跃,并日益成为与周边地区加强对接的载体。2003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433个,比上年增加23个,其中亿元市场52个,全年成交额为359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十大重点市场年成交额为1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8、信贷消费作用明显。在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推动下,我市信贷消费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银企合作更趋紧密,有力地促进了个人信贷消费的快速增长。至2003年底,全市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已达到92.5亿元,比年初增加35.2亿元,增长61.6%,在全部信贷总额中所占比重也由年初的10.2%提高到11.6%。 展望2004年,我市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将推动我市消费品市场在去年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消费市场有望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比去年有所提高。 其一:十六大召开以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新一届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对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视都是多年来少有的,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城乡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将趋于完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改善,这对于促进消费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03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5.8%,几项指标的增长速度都创出了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必将带动居民购买力的提高,这是保持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重要前提条件。 其二:近年来,以现代通讯、家用电脑、住房和汽车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热点已经形成,居民消费观念也开始逐步转变,信贷消费、超前消费已经为许多居民家庭所认可和接受。2004年,我国将继续执行稳定的货币政策,银行利率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这对于促进信贷消费、扩大高档商品销售的上升较为有利,特别是消费市场总体价格呈现温和上扬趋势,将使一些意向性消费转化为即时消费,推动消费市场保持较快的增长。 其三: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关税水平不断下调,今年年初又再次降低了进口关税税率,由原来的11%降低到10.4%。随着国外商品和服务的加快进入,国内零售市场的商品更加丰富、品种更加繁多、价格更加低廉,可供居民选择的空间更加广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都将得到充分的满足,也将促进我市消费市场继续在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运行。(校对人:王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