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高位运行 各类投资全面增长 ——1-2月份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统计监测报告
早春二月,我市经济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用外资、居民收支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尤其是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强劲,为全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工业生产增长迅猛,经济效益不断攀升。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延续羊年强劲增长格局,并继续呈现利税增长快于产销增长、销售增长快于产值增长的良性运行态势。1至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产值269.1亿元,同比增长37.4%,依照省统一计算口径,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7.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6个百分点,在省辖市中列第4位;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2.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5.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1%、43.3%和51.7%,分别高于产值增幅3.7个、5.9个和14.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集体企业并驾齐驱,累计分别完成工业产值95.8亿元、132.0亿元和9.7亿元,增幅均超过40%,分别达到56.1%、40.6%和41.0%。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在冶金、建材等行业的强力拉动下,发展速度明显快于轻工业,1-2月,全市重工业完成产值179.7亿元,同比增长49.2%;轻工业完成产值89.4亿元,同比增长18.5%。重工业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66.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4个百分点。分地区和工业系统看,五区工业发展势头较好,前两个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8.3亿元,同比增长41.8%,武进、戚区增长速度均在50%以上;市属六大工业主管系统实现产值37.0亿元,同比增长21.2%,特别是常柴集团随着农机市场销售旺季的来临,产销形势明显好转,产值累计增速由上月的下降6.7%跃升为增长27.7%。 二、投资增幅高位运行,拉动作用更趋显著。伴随着民间投资的全方位启动和房地产开发的持续升温,我市生产、建设领域的投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并呈现出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园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领先的格局。1-2月份,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1亿元,同比增长118.4%,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15.6个百分点,在沿江八市中列第4位。从投资方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07万元,同比增长53.6%,以制造业为主要投向的第二产业和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要投向的第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61.6亿元和2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1.8%和50.1%。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59.2亿元,增长184.7%,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30.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9亿元,同比增长159.5%,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111.3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看,非国有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所占比重稳步攀升,前两个月,全市非国有投资达77.3亿元,同比增长153.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2.5个百分点,在全市投资总量中的比重达到91.9%。其中,民间投资完成38.9亿元,同比增长71.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完成38.4亿元,同比增长393.2%。从投资载体看,各级各类开发园区正日益成为区域投资的重要集聚地,前两个月完成投资在全市投资总额中的所占份额已经超过六成。1-2月份,全市完成园区投资51.1元,同比增幅高达189.4%,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5.9%提高到60.8%。 三、消费市场热度不减,城乡消费有所加快。进入二月份,我市消费市场红火的形势并未随着节日的远去而消褪,当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亿元,同比增长12.1%;1至2月累计实现零售额60.0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在全省13个辖市中列第5位。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51.5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4.9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完成零售额16.8亿元,同比增长13.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6亿元,同比增长23.2%,增幅比上月提高5.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完成零售额1.4亿元,同比增长29.8%。按城乡分,1-2月份,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3.0亿元,同比增长17.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2.2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7.0亿元,同比增长10.9%,高于去年同期2.5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吸纳社会消费的能力继续提高。按地区分,1-2月,市区实现零售额42.5亿元,同比增长17.2%,高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其中戚区以20.8%的增幅列各区之首,武进、新北、天宁的增速也在18%以上;二辖市完成零售额17.5亿元,同比增长14.8 %,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4个百分点,其中金坛完成零售额7.1亿元,同比增长17.6%,溧阳实现零售额10.4亿元,同比增长13.0%。 四、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利用外资增势良好。今年开始实施的新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市外贸出口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影响。1-2月份,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7亿美元,同比增长44.9%,其中出口5.4亿美元,同比增长17.3%,比上月提高了16.4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明显回落。在各类出口主体中,外贸公司完成出口9899万美元,同比增长7.5%;三资企业完成出口24418万美元,同比增长29.6%;自营生产企业完成出口19224万美元,同比增长9.4%。与外贸出口严峻的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市招商引资成果丰硕,2月份,全市新签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2个,协议外资1.2亿美元,同比增长420.5%;累计新签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31个,协议外资3.1亿美元,同比增长161.9%。1-2月,全市协议注册外资金额达4.4亿美元,同比增长133.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72.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68.4个百分点;注册外资实际到帐额为1.6亿美元,同比增长73.0%,增幅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22.6个百分点。 五、物价指数小幅上升,居民收支稳步增长。自去年下半年市场物价走出低谷以来,基本维持温和上扬的格局,进入2月份,这一总体趋势得以延续,但上涨的势头比前期有所减缓。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7%,但与上月相比,升幅回落了1.1个百分点;累计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食品类价格特别是大米等价格涨势比较明显,市城调队市场采价调查显示,2月下旬,我市农贸市场大米平均零售价格由每公斤2.6元升至3.3元左右,平均上涨了26.5%,面粉平均价格上涨了11.6%,当月食品类指数为106.6,影响总指数上升了2.2个百分点。但从总体上看,物价的上涨并没有对居民生活构成明显的影响,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继续保持在较为合理的增长区间内。市城调队对市区300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2月份,我市市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12元,人均消费支出为1003元,同比分别增长18.0%、12.2%;累计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8元,人均消费支出为1875元,同比分别增长14.8%、14.2%。从消费支出项目看,增长较快的分别是居住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交通通讯类,同比分别增长了1.4倍、41.4%和21.7%,杂项商品与服务类、食品类、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支出同比分别增长7.2%、3.9%、3.0%,衣着类、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则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达3.5%和8.6%。 六、财政收入平稳发展,存贷增幅有所回落。今年以来,我市财政收入增长步伐较前两年有所放缓。2月份,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17.1%;累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27.1%。由于国家近期采取措施适度控制信贷规模,并加大对重点行业的监控力度,我市存贷款增幅继续呈现小幅回落态势,截止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233.3亿元,同比增长26.4%,比上年末和上月回落了3个、2.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860.4亿元,同比增长38.7%,分别比上年末和上月回落了4个、1个百分点。而近期证劵市场的稳步趋好,也促进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加快向股市分流,2月份,全市新增储蓄存款额仅为2.6亿元,大大低于去年同期(22.2亿元),也低于去年全年的月均新增额(10.2亿元);期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687.7亿元,同比增长23.1%,增幅比上月下降了4.6个百分点。(撰稿人:吴煜 核稿人:恽东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