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古人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而如今这一愿望正在日益转化为现实。据市统计局城调队对市区300户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反映,近年来,我市城市居民家庭户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居住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居住质量迈上了较高层次,而且,许多居民家庭还在考虑如何住得再宽敞一点、环境再优美一点。
1、住房面积逐年增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我市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把“旧房换新房、小房换大房、老新村换新小区”作为一种追求,使得户均、人均住房的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逐年扩大。调查显示,到2003年底,我市市区居民家庭现住房屋户均建筑面积达77.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9.3平方米;户均使用面积58.2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8.0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27.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3.4平方米(这与常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均建筑面积30平方米的目标值相比,仅相差2.9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为20.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3平方米。市区已有17.3%的家庭住房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这一比重比上年底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另有31.3%的家庭住房建筑面积在70-100平方米之间。同时,也有一些富裕家庭出于投资目的,购买了2套甚至多套住房,被调查的300户居民家庭中,有11.7%的住户至少拥有2套房子,比上年底提高 1.7个百分点。但是,我市还有6.3%的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低于40平方米,主要原因是家庭就业人口少、经济负担重、单位效益差,改善住房条件的难度较大。
2、居住设施更加齐全。我市居民在住房面积不断增大的同时,住房的成套率也明显提高,居住设施更趋齐全。调查表明,截止2003年末,市区居民家庭住房成套率达92.7%,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在不成套的住房中,普通楼房为5%,平房为2.3%。在成套住宅中,二居室住宅最多,达到58.3%,其余依次为三居室住宅(占25.7%)、一居室住宅(占5.3%)、四居室住宅(占2.3%)、单栋住宅(占1.0%),与上年末相比,三居室和四居室住房的比重分别上升1.2个和1.8个百分点。随着住房成套率的提高,住宅设施也更为齐备,市区居民家庭已经普遍用上了煤气,其中59%使用的是清洁、高效、方便的管道煤气,比重比上年底提高0.5个百分点;拥有空调设备的比例达到78.7%,比上年末上升了5.2个百分点,其中有28%的家庭已经拥有2只以上(含2只)空调。卫生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有91.7%的居民家庭厕所、浴室齐全,比上年末提高了6.7个百分点,一些居民家庭已经拥有2个卫生间,浴缸、洗手池、淋浴房等中高档洁具也在居民家庭中逐步得到普及。
3、贷款购房渐成时尚。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市区居民家庭中购买新住宅的数量显著增多。在300户接受调查的家庭中,已经购房的家庭有268户,比例高达89.3%,其中购买房改房的家庭占53.0%,购买商品房的家庭占47.0%。居民的住房消费观念逐步发生变化,相当数量的居民家庭通过公积金贷款、按揭贷款等途径圆了自己的住房梦。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市区居民家庭人均购建房支出达2448元,比上年增长3.4倍,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达17.8%,比上年上升12.5个百分点,其中人均住房贷款达540元,比上年增长2.9倍。在2003年购买住房的14户家庭中,户均购房支出达15.1万元,相当于上年的3.4倍。随着市民购买新房、特别是商品房比例的上升,居民家庭自有房拥有率也不断提高,房屋产权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呈现出房改房比重逐年下降、商品房比重不断提高的态势。2003年底,市区居民家庭自有房拥有率达92.3%,其中房改私房所占比重为47.3%,比上年减少20.2个百分点;商品房所占比重为42%,比上年提高 27个百分点。
4、房屋装潢日益讲究。在居住面积不断上升的同时,居民对住房的环境质量也越来越重视,绝大部分居民在搬进新居前,都对新房进行了精心的装潢,而且装潢的档次逐年提高,成为居民家庭的一大消费热点。调查资料表明,近年来,市区有四分之三的家庭对住房进行了不同程度装修,平均每户装修费用超过2.5万元。从2003年装修户的装修费用来看,装修费低于1万元的家庭占18.1%,比例比上年下降34.9个百分点;装修费在1-3万元的家庭占35.7%,3-5万元的家庭占22.9%,5万元以上的家庭占17.6%,同比分别上升6.2个、9.4个和13.6个百分点。随着居住观念的更新,市区居民家庭不仅要求居住的内部环境更为宽敞舒适、美观实用,而且对居住的外部环境也越来越看重,一些环境洁净优美、设施功能齐全、绿化覆盖率高的住宅小区备受欢迎。 (撰稿人:常韵凤 核稿人:吴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