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带动了消费市场加快发展。在这种有利环境下,作为我市商贸流通行业“主力军”的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据对全市127家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财务状况统计显示,1-6月份共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42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利润总额3.6亿元,同比增长60.5%,增幅比商品销售收入净额高出42.3个百分点,并出现以下运行特点: 1、总体盈利水平显著提高。一方面,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采用各种手段拓宽采购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使毛利率进一步得到提高。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的毛利率为8.1%,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大型商贸企业普遍加强管理力度,努力压缩成本费用。1-6月,全市限额以上企业的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大费用占商品销售收入净额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分别为2.6%、2.5%和0.4%,同比分别下降0.4个、0.2个和0.1个百分点。随着毛利率的提高和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企业盈利水平显著上升。今年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2.6%,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另外,我市商贸企业还采取减员增效的办法,使人均创利水平大幅攀升。1-6月份,限额以上企业人均创利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7%。 2、国有流通企业效益好转。近年来,我市大中型国有贸易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为搞活地方流通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上半年,在全市127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5家,占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的27.6%;共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40.3亿元,同比增长19.2%,占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收入净额的28.4%;实现利润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72.8%,占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利润总额的86.9%。由此可见,国有及国有控股贸易企业效益的快速提升,成为带动全市限额以上流通企业整体效益上升的主要因素。另外,上半年非国有贸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 3、规模企业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我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商品销售收入净额超亿元的企业有37家,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12.7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总额的79.4%,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销售收入净额超过5亿元的企业有4家,分别为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石油分公司(8.8亿元)、常州大华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7.2亿元)、常州市化工轻工材料总公司(6.9亿元)、江苏明都汽车摩托车有限公司(5.7亿元),这4家企业的商品销售总额占全市亿元以上贸易企业销售总额的20.3%。从发展趋势来看,大型商贸企业不仅在全市流通领域的所占份额将进一步上升,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批零贸易业的发展方向。 4、批发企业利润增长较快。在全市127家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中,批发企业有80家,零售企业占47家。上半年,受物价上涨、原材料及能源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全市批发企业效益显著上升。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05.5亿元,同比增长19.2%,占全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销售总额的74.3%;实现利润总额3.5亿元,同比增长69.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4.9个百分点,占全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利润总额的95.3%,比重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与批发企业相比,由于上半年几家大型零售企业进行内部改造装修,使零售企业总体效益有所下滑。1-6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利润1666万元,同比下降22.8%。 5、新型商贸业态发展较快。目前,连锁店、超级市场等新型商贸零售企业正成为流通领域中新增长点。上半年,我市连锁经营企业共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20.3亿元,同比增长21.6%,增幅比独立商店高出13.5个百分点;超级市场和专业店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26.5亿元,同比增长 16.7%,增幅比传统百货商店高出5.8个百分点。 6、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至6月底,全市127家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中,亏损企业数为43家,同比增加10家,亏损面达到33.8%,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3425万元,同比增长25.5%。造成企业亏损面上升、亏损额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部分企业经营不善,造成严重亏损,如常州华鹰集团有限公司上半年亏损369.6万元,常州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亏损257.5万元;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进行布局调整或装璜装修,使得一定时期内成本费用过高,暂时形成亏损,如常州商厦泰富百货有限责任公司上半年亏损378.5万元,而去年同期则是赢利7万元。随着一些大型商场的改造装修完毕,后一种亏损在下半年有望得到扭转。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在我市流通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态势直接影响着全市消费市场运行格局。当前,在买方市场格局下,找准市场定位,建立起企业自身的经营特色,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广大商贸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根本。近几年,我市一些大型商业公司或集团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已经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有的靠质量、服务取胜,有的靠管理、诚信赢得客户,但其个性化特征并不十分明显。因此,从流通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只有根据市场特点,采取灵活的营销方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树立和提升独特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从培养全市规模优势企业的角度出发,则必须针对我市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目标,选择一批效益好、实力强的优势贸易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进其进一步做大做强,不但要在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上更加科学,而且在营销方式和经营理念上也要更趋领先,才能真正成为带动我市商贸流通快速发展、提升全市服务业跨上崭新台阶的最大牵引力。(撰稿人:王晨 核稿人:吴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