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国民经济全年保持较快增长已成定局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遭遇了禽流感、宏观调控、能源紧张以及物价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的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保证了国民经济航船快速破浪前行。从前11个月我市经济发展走势看,工业生产、外贸出口、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全年经济较快增长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一、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生产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产值累计增幅一直保持在30%以上,有力地支撑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836.3亿元,同比增长30.7%。按省统一口径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52.4亿元,同比增长22.9%,在全省13个城市中列第5位。工业生产领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九大行业生产全面增长。1-11月份,我市九大工业行业产值增长都达到了两位数,其中冶金、化工、建材、塑料、电子五大行业的增幅超过或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同比分别增长55.0%、43.0%、38.6%、32.9%和30.4%;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形势逐步好转,产值增幅继续稳步上升,尤其是服装行业前11个月累计增幅达22.1%,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提高19.8个、15.5个、5.6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比重继续提高。以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1-11月份,全市私营工业实现产值648.0亿元,同比增长34.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386.2亿元,同比增长31.5%;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分别实现产值915.7亿元和25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4%和30.0%。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1-11月份,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09.7亿元,同比增长32.1%,增幅领先全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尤其是我市重点培育的三大新兴产业发展较为迅猛,累计完成产值323.3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业完成产值98.5亿元,同比增长39.3%;新型材料业完成产值55.8亿元,同比增长36.1%;电子信息及软件业完成产值169.0亿元,同比增长30.4%。 二、三大需求继续有力扩张。今年以来,我市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总体较为旺盛,固定资产投资在经历宏观调控以后,发展势头更趋稳健,消费市场出现明显的回暖迹象,外贸出口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尤其是自营生产企业出口形势较为看好。 ——投资增幅逐步回升,内部结构更趋优化。下半年以来,我市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1-11月份,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3亿元,同比增长40.8%,增幅较上月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及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力度有所加大,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前11个月分别完成投资219.9亿元、3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1%和32.4%,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再创历史新高,仅高速公路建设已经累计完成投资16.9亿元,宁杭高速(常州段)、常澄高速顺利竣工通车,宁常、镇溧、沪宁扩建等工程建设也有序推进。 ——消费市场稳步发展,餐饮消费较为火热。进入11月份,我市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餐饮消费依然十分红火。前11个月,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0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餐饮行业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1-11月份,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49.1亿元,同比增长12.0%;餐饮业完成零售额35.8亿元,同比增长40.9%。分地区看,城乡市场发展仍不平衡,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52.1亿元,同比增长16.0%;农村市场完成零售额38.9亿元,同比增长9.3%,城市市场所占份额由去年同期的85.9%提高到86.6%。 ——外贸出口平稳增长,自营企业贡献突出。1-11月份,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2.4亿美元,同比增长33.1%,其中进口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7.7%;出口42.4亿美元,同比增长35.8%。一般贸易出口方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前11个月,全市一般贸易完成出口29.0亿美元,同比增长38.5%,进料加工完成出口11.5亿美元,同比增长32.4%。从出口国家及地区看,对美、对欧出口形势较为乐观,1-11月份,对美国市场出口额达12.3亿美元,同比增长42.8%;对欧盟市场实现出口5.9亿美元,同比增长41.1%;对日本、香港、韩国市场出口额分别达7.8亿美元、2.5亿美元和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1%、23.1%和20.7%。 三、财政金融保持稳健运行。11月份,我市财政金融运行形势较为平稳,受央行加息的影响,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持续下滑的存贷款增幅开始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城乡居民的储蓄积极性有所增强。 ——地方财政收支增长稳定。1-11月份,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2.2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0.4亿元,同比增长31.7%。分税种看,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保持快速增长,前11个月,全市入库营业税15.1亿元,同比增长37.9%;入库企业所得税8.3亿元,同比增长36.8%,其中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分别完成所得税3.4亿元、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3%和58.4%。在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我市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开支,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1-11月份,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56.2亿元,同比增长23.1%。 ——金融存贷增幅止跌回升。截止11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362.7亿元,同比增长15.6%;贷款余额926.5亿元,同比增长15.9%,存贷款增幅分别比上月回升0.9个、2.1个百分点。在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为626.4亿元,同比增长9.3%;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42.4亿元,同比增长37.2%。中长期贷款的投向相对集中于基本建设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两者在中长期贷款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40.8%和44.0%;技术改造贷款所占比重虽然较小,但增长势头较为强劲,截止11月底,全市技术改造中长期贷款余额为7.5亿元,同比增长111.8%。 四、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前11个月,我市继续加大“富民”政策的执行力度,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平抑市场物价的上涨,在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物价上涨势头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城市居民收支稳步增长。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居民收入及消费增长幅度呈现“一升一降”的态势,1-11月份,市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45元,同比增长14.2%;人均消费支出9093元,同比增长9.9%,可支配收入增速比上月加快了0.1个百分点,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次高点,仅次于薪酬集中发放的2月份。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消费支出增速则继续下滑,较上月又下降0.4个百分点,收支增长差距也由上个月的3.8个百分点进一步扩大到4.3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11月份,随着“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双双减弱,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落,当月居民消费环比价格指数为99.2,价格水平比上月下降0.8%,同比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月相比)为104.9,也比上月回落了1.5个百分点。从八大类指数看,食品类价格回调迹象比较明显,平均价格比上月下降2.3%,其中肉禽蛋、水产品、蔬菜等商品价格均出现了4%-7%的下降幅度,相对而言,其余七类商品价格指数波动幅度不大,基本与上月持平。另据统计,1-11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4,比上月上升了0.1个百分点。(撰稿人:吴煜 核稿人:恽东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