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物价高位运行 局部拉动特征明显 2004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延续了2003年4季度以来的上升格局,呈现出高开高走、逐步抬升的趋势,全年有7个月的月度消费价格指数在104以上,其中2个月在106以上,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104.3,创出了1997年以来消费价格的最高涨幅。从总体上看,本次物价上涨表现出明显的局部性、结构性上涨特征,与前两次大范围、大幅度的物价全面上涨或通货膨胀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粮食及石油、钢材等中间投入品价格涨势较为迅猛,但工业消费品价格总体继续呈现下跌走势,表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仍没有顺畅地传导到最终消费环节。 一、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运行特点 从居民消费价格的类别构成来看,2004年,我市八大类消费商品价格呈现升降各半的格局,食品类价格的上涨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高的最主要动力,而工业消费品中的大部分商品价格依然保持下降态势,特别是衣着、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耐用消费品的价格降幅依然较大。全年食品类、居住类商品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了13.2%、3.3%,烟酒及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商品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了0.8%、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水平分别比上年下降了3.4%、1.7%、1.5%和0.8%。居民消费价格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特点: 1、食品价格居高不下,带动指数一路走高。2004年,我市食品价格出现了比较少见的持续上升势头,不但涉及的品种多、范围广,而且上涨的周期长、幅度高。统计显示,在构成食品价格指数的16类商品中,有14类商品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上涨面达到87.5%,不少食品价格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最高位。由于食品消费在居民日常消费支出中占有较高比重,因此,食品价格的上涨对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全年食品类价格平均涨幅达到13.2%,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4个百分点。从具体食品类别看: 一是粮油价格高位运行。受上年涨价翘尾因素的影响,2004年我市粮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尤其是在3月份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峰,粮食、油脂类商品价格同比涨幅分别达到58.9%和23.0%,此后涨幅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全年粮食类价格平均涨幅达40.2%,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9个百分点;油脂类价格平均涨幅达13.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1个百分点。 二是肉禽蛋、水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在粮食价格上涨的传导作用下,饲料价格也随之提高,加上年初“禽流感”疫情以及治理超载车辆导致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畜禽养殖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明显上升,引发了肉、禽、蛋、鱼市场价格的全面上涨。与上年相比,我市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升了22.1%,蛋类价格上升了23.4%,水产品价格上升了19.2%。 三是鲜果、鲜菜价格“一升一降”。鲜果价格在连续几年走低以后开始出现小幅回升势头,平均价格比上年上升了5.6%,而鲜菜价格则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去年冬春季节气候相对温暖,鲜菜上市量有所增加,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夏秋季节一度干燥少雨,鲜菜价格出现小幅上扬,全年鲜菜平均价格比上年下降6.7%,影响总指数下降0.2个百分点。 四是在外用膳价格普遍提升。随着大部分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餐饮企业的经营成本明显提高,市民在外用膳价格普遍上升。调查显示,全年在外用膳平均价格比上年提高了8.2%,其中主食上升13.9 %,地方小吃上升10.2%。 2、国际油价高位振荡,石油制品价格上扬。2004年,伊拉克局势的不稳定以及世界石油需求量的上升,导致国际油价一路走高,石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了每桶50美元大关,创下了历史新高。受国际油价上涨的影响,我市两次调高成品油价格,90号汽油从年初的每升2.99元提高到3.42元,涨幅达到14.4%;0号柴油从年初的3.26元提高到3.55元,涨幅达8.9%。液化石油气价格更是在短期内快速上涨,15公斤民用液化石油气最高价格达到80元/瓶,比年初上涨了20元,全年液化石油气平均价格比上年上涨了6.5%。另外,由于美元持续走软,国际市场黄金价格明显上升,受此影响,我市黄金饰品价格也有所上调,每克千足金价格由年初的135元提高146元,上涨幅度达8.1%。 3、供需格局总体依旧,耐用品价格降势未减。2004年,尽管市场物价总体呈上扬走势,但工业消费品市场依然保持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缺乏上涨的动力,尤其是汽车、手机、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在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同时,老产品价格降幅尤为明显。以汽车为例,几乎所有品牌的汽车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平均降幅达到10%以上,降幅最大的甚至超过了四分之一。物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与上年相比,我市家庭设备价格平均下降了4.1%,交通工具价格平均下降了6%,文化娱乐方面的耐用消费品价格平均下降了3.6%。 4、监管措施逐步到位,药品价格持续走低。2004年,我市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整顿药品价格秩序,积极推广药品招投标采购制度,着力促进平价药房的健康发展,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药品的虚高价格,减轻了居民的药品消费负担。调查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比上年下跌了3.4%,降幅在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中列首位,其中西药价格比上年下降了16.9%,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下降了2.4%。 5、调控力度明显加大,服务价格基本稳定。为了减轻持续上涨的物价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去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物价水平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对政策性调价项目加以严格控制,一些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和服务类收费项目虽然通过了调价听证会,但一直没有出台执行。全年除贷款利率有所上升外,我市没有出台新的收费项目或提价项目,全年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微升0.8%。 二、对2005年市场物价总体走势的预测 2005年,我市物价总水平仍有可能保持上升趋势,特别是来自公用事业和服务类价格上升的压力明显增大,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与2004年持平或者略低于2004年,其中翘尾因素将影响价格上涨1.5个百分点左右。 1、粮食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十分有限。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较为充足,国家粮食储备尚有较大的调节余地,同时,将继续实行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这些措施都会有效地防止粮价下跌或暴涨,确保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因此,今年不会出现2004年粮价大幅上涨的局面,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压力将明显减弱,全年总体将保持稳中略升的态势,食品类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也将大大降低。 2、生产资料涨价传递作用进一步显现。一般来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会通过成本推动大约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传递到工业消费品价格,而目前我国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明显大于消费能力,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将导致这一传递时间有所延长。从目前的价格走势分析,前两年持续上涨的生产资料价格很有可能在2005年传递到最终消费领域,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将从下降转向上升,成为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不容忽视的因素。 3、公用事业和服务类价格将明显上升。2004年,各地都将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作为调控市场物价的重要方面,严格控制出台调价项目,但由于成本的刚性增加,后期价格上涨的潜在压力明显增大。进入2005年,用电、用水价格的上调势在必行,学费、托幼费、医疗费、运输费用等估计也将有所上调,这些收费项目的调整预计将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今年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撰稿人:范晓青 核稿人:吴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