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2004年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统计系列分析·消费市场篇
发布日期:2007-05-24  来源:本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抓住消费升级契机      促进消费市场繁荣
    2004年,伴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各类专业市场成交活跃,汽车、住房、旅游、教育等消费热点继续升温。统计显示,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增幅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
    一、全年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零售增幅明显走高,增长基础更加稳固。2000年以来,我市消费品市场逐渐出现回暖迹象,零售额增长幅度基本保持在10%以上,并呈现逐年上扬的走势,特别是随着住房、汽车、信息产品、文化娱乐等消费热点拉动作用的增强,我市消费市场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的特征更趋明朗,稳步增长的格局更为牢固。2004年,我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达到了最近8年以来的最高点,从月度零售额的增长趋势看,除了春节、“五一”所在的月份汇聚了较强的市场人气外,其余大多数月份的零售额增幅基本保持在15-16%的增长水平,月度之间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往年,表明我市消费市场的发展更趋健康、平稳,居民的消费心理更加理性、科学。
    ——餐饮企业强劲增长,带动作用较为显著。近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家庭在外饮食就餐日趋频繁,而旅游市场的长足发展以及社会经济交往和商务活动的增多,也为餐饮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全市餐饮行业继续成为消费市场持续的亮点。尤其是经过多年的发展,餐饮行业已经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富有特色的产业格局,满足了不同层次居民的消费需求,并为下一步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我市餐饮行业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增幅列各行业之首;餐饮零售额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达12.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百分点。
    ——热点消费贡献明显,消费领域不断扩大。2004年,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我市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速度有所加快,消费市场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亮点。住房消费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内容,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商品房成为带动居民消费升级的主导产品,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上年增长八成多,商品房销售额比上年增长三成多,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直接推动了建材、家电、家具、家庭装饰装修材料等商品的热销,常州月星国际家居广场营业额的增长幅度超过50%,红星美凯龙装饰家居用品市场在局部停业装修的情况下,营业额仍比上年增长14.1%。汽车消费迅速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全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零售额达1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7%。信息通讯消费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移动电话销售量达10.4万部,销售额达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3%和60%。这些消费热点不但有力地促进了自身所在行业和领域的快速增长,而且对整个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4年,汽车、通讯器材、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三类商品的零售额在我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对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总额的贡献率高达64.5%。
    ——规模企业继续壮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4年,我市继续推进流通企业的改制工作,着力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努力促使流通企业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广大流通企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日趋完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营状况明显好转,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统计资料显示,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营业)额3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实现利润6.6亿元亿元,比上年增长 33.0%;实现流通增加值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企业亏损面为30.5%,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全年批发额超亿元的企业有42家,比上年增加1家;零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30家,比上年增加4家。
    ——市场交易活跃兴旺,重点市场发展良好。2004年,我市继续改革消费品市场管理体制,积极培育发展各种专业市场,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专业市场朝特色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全市专业市场保持了健康的发展势头,市场交易活跃兴旺,成交额不断扩大。据统计,全市成交额超亿元市场共有53个,比上年增加3个;累计实现成交总额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十大重点市场实现成交额243.6亿元,增长18.2%,占超亿元市场成交总额的60.3%。全年成交总额在10亿元以上的市场总数达11家,比上年增加1个,分别是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江苏省苏浙皖边界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常州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常州市武进湖塘针纺织品市场、常州新长江自由贸易中心、常州市湖塘棉纱市场、常州市武进邹区灯具城、常州市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常州红星美凯龙装饰家居用品市场、溧阳市江南春市场、常州市九洲服装城。
    二、对2005年消费市场运行趋势的预测
    展望2005年,在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的良好背景下,消费需求将进一步上升,我市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总体规模将不断扩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5年,我国零售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国外流通企业将加速进入我市。目前,欧尚、沃尔玛等国际大型连锁企业已经或者准备进入常州,这些国际流通巨头的到来,不仅将进一步丰富我市的商品市场,还将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从而刺激和带动人们的消费欲望。
    其二,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将继续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消费能力将不断增强。同时,政府将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提升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这些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稳定增长。
    其三,近年来,我市商品住宅的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均在15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还逐年加大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使许多中低收入者圆了住房梦。特别是2004年,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超过80%,商品房销售额增长速度达到30%,这将在较大程度上带动装潢、家电、家具等商品的热销,促进消费市场的持续繁荣。
    其四,外来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直接推动消费市场发展。近年来,我市外来人口每年以较大幅度增加,目前总数已经超过95万人,这些外来流动人口将是未来消费市场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有所提高,具有较高消费水平的城镇人口数量逐年增加,成为扩大消费需求的后续力量。
    在分析支撑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一些不利因素仍然制约着我市消费市场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如消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当前城镇职工下岗失业、就业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加上对教育、医疗等消费预期仍呈上升之势,城乡居民在消费心理上仍存有许多顾虑。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着力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大力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我市消费市场的长期繁荣兴旺。
                                      (撰稿人:王晨  核稿人:吴煜)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