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难中加快发展 在发展中壮大实力 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扶持、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争创“两个率先”先行区的重要战略举措。2004年,我市列入跟踪监测的49家年营业收入3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积极应对和顺应宏观调控要求,努力化解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集团整体规模稳步扩大,综合实力和素质明显增强,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整体实力进一步走强。2004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信贷和土地双紧政策,对我市以钢铁、工程机械等投资类产品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明显的冲击。我市各主要企业集团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发挥规模优势,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态势,集团整体实力又迈上了新的台阶。资产规模显著增长。截止2004年底,全市列入跟踪监测范围的49家大企业集团资产总计达602.9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86.9亿元,增长16.8%;户均资产达12.3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中天钢铁、常林集团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了50亿元大关。经营规模继续攀升。2004年,49家企业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82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主营业务收入7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全市有7家企业集团年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比上年增加1家,其中常林集团、中天钢铁、红星家具分别以超过70亿元的经营规模,列全市企业集团前3位。经济效益稳步提高。49家企业集团全年实现利税总额47.2亿元、利润总额3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4%。有18家企业集团利税总额超过1亿元,其中输变电集团、常林集团和远宇电子集团超过3亿元;13家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超1亿元,其中输变电集团超过3亿元。创汇能力明显增强。49家企业集团全年实现出口销售总额163.9亿元,同比增长27%。出口销售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有20家,其中新科电子、新华昌集团、服装集团、金鼎集团和晨风集团出口销售均超过10亿元;常恒集团、新华昌集团、华朋集团、巨力塑料、远宇电子、江南实业和输变电集团的出口销售额均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 2、梯次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近年来,我市围绕做大做强企业集团的中心目标,制定和实施了“5-5-50”计划,加快扶持和培育以年销售收入超50亿集团为龙头、5亿以上集团为支撑、上亿元集团为基础的企业集团群体,全市企业集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梯次发展格局。2004年,新科电子、中天钢铁、红星家具、常林工程、输变电集团5家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333.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4.3亿元,分别占纳入统计的49家企业集团总量的41.5%和30%,龙头企业集团的集聚效应初露端倪,特别是随着120万吨优钢项目的上马,中天钢铁集团有望成为全市首家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成为全市企业集团的“旗舰”。32户年营业收入5-50亿元的企业集团,则构成了我市规模型集团群的主体,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444.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0.3亿元,分别占集团总量的54.1%和64.2%,对支撑和促进集团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12家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集团呈现资产规模稳步扩张、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成为我市企业集团做大做强的发展基础。 3、民营集团活力逐渐显现。近年来,在政策鼓励、政府扶持、部门支持的良好氛围中,我市民营企业集团以其特有的发展活力,在市场竞争和发展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纳入监测范围的34家民营企业集团,全年完成营业收入474亿元,实现利税26.3亿元,利润17.2亿元,分别占49家企业集团总量的57.7%、55.7%、54.8%,比上年增长33.4%、26%、20.5%,增幅比49家企业集团平均水平分别高出8.2个、17个和16.5个百分点;中天钢铁、红星家具以72.9亿元、70亿元的营业额稳居49家大企业集团的第2、第3位。在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民营企业集团加快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外贸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据统计,民营企业集团全年实现出口58.9亿元,比上年增长33.4%。 4、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多元化战略是发挥企业集团规模优势、延伸产业链及价值链、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构筑持续发展平台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多元化战略已经在我市各大企业集团中全面实施, 49家企业集团中已有79.6%的企业集团在相关行业中实施多元化经营,20.4%的企业集团则在与主业完全不同的行业中实施投资经营。截止2004年末,49家企业集团拥有子公司408家,经营地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这对于积极接受上海及长三角经济圈的辐射和带动,推进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稳步发展,形成对集团主业的有力支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各类生产要素供应趋紧的背景下,许多企业集团实施了以保障主要原材料供应为主要目的的多元化扩张战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如中天钢铁正加紧筹建国贸公司,以绕过代理商,直接与外商洽谈,取得铁矿石进口谈判的主动权。 5、资本运营渐入佳境。资本运营是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监测调查表明,我市企业集团通过资本运营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理念有所增强,对内、对外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张,为集团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04年,49家企业集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7亿元,比上年增长68%;实现对外投资48.1亿元,比上年增长91%。银行依然是企业集团最主要的融资渠道,49家企业集团全年贷款利息支出达8.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3%。各大企业集团选择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实施经营规模的扩张,其中通过银行贷款新建项目的比例达100%,通过市场方式收购其他企业的集团占53.1%,通过与国外企业合资和联营实现强强联合的企业集团占53.1%,以产权划转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集团占46.9%。 6、内部制度更趋合理。随着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的日臻完善,企业集团逐步确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集团制度经营效率稳步提升。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企业集团摒弃了传统的粗放式决策方式,确立了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制度,并实施预算管理制度,及时预警,合理控制经营风险;部分大企业集团在扩张过程中开始尝试更为科学有效的事业部制,七成以上的企业对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劳动合同制度已经在企业集团中全面推行,形成了职工能进能出,管理者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企业激励机制更为科学、合理,七成以上的企业集团推行经营者年薪制,三分之一的企业经营者持有公司股权、期权,83.7%的企业员工按岗取酬,超过七成的企业科技人员实施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日趋合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为企业集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内在动力。 尽管2004年我市大企业集团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但与省内先进城市相比,无论是资产规模、营收水平,还是盈利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仍受诸多不利因素的困扰,如研发能力弱、高附加值产品缺乏、资产负债率较高等等。因此,企业集团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强市场调研,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重视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加强企业的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档次和科技含量,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实力,争创“两个率先”先行区作出积极贡献。 (撰稿人:陈超 核稿人:杨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