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支快速增长 增收质量亟待提高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农民增收政策,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着力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确保了上半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支实现同步增长,为全年农民增收目标的完成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收入方面
据对510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576元,同比增长15.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4个百分点。上半年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是:
——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工资性收入是我市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增长速度直接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上半年,农民工资收入为2852.4元,同比增长17.4%,比现金收入增速快1.6个百分点,对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7.7%。从工资性收入内部结构看,农民来自本地企业的工资收入为1880元,同比增长25.9%,对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1.2%;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为437元,同比增长4.9%。由此可见,我市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较快还是主要得益于本地企业的快速发展。
——家庭经营收入稳步上升。上半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1251.8元,同比增长9.7%。从三次产业看,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一产收入速度的提升,第一产业人均现金收入731.5元,同比增长25.1%;第二产业人均收入203元,同比下降5.1%,其中工业收入下降63.5%,建筑业收入增长96.4%;第三产业人均收入317元,同比下降7.4%,其中批零贸易餐饮业下降41.2%,社会服务业收入下降65.6%,交通运输业收入增长108.3%。
——财产性收入迅速提高。由于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租金收入以及土地征用补偿的大幅增长,带动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快速提高。上半年,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206元,同比增长99.0%,其中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增长95.6%,土地征用补偿增长84.9%,租金收入增长112.1%。与此相反,农民转移性收入却出现下降,人均达266.5元,同比下降4.3%。
二、支出方面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现金支出也有所加快。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支出372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8%。支出方面的主要特点是:
——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上半年,我市农民生活消费支出明显扩大,人均花费现金2605元,同比增长23.6%。从八大类消费支出看,呈现“七升一降”态势,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增长15.1%、24.8%、25.1%、51.8%、61.1%、57.4%和18.6%,仅交通通讯支出出现下降,下降幅度为6.9%。
——生产费用支出快速增长。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上半年农民生产费用快速上升,人均支出667元,同比增长134.7%,其中家庭经营费用人均支出542元,同比增长95.2%。在家庭经营费用中,一、三产分别增长119.3%和165.6%,第二产业下降82.5%。同时,受农机补贴政策的激励,部分农户购买了大型农机具,导致购买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猛增,上半年人均支出126元,是去年同期的20倍。
——农民减负政策执行良好。今年以来,我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农民减负增收政策,确保农民负担不断下降。调查资料反映,上半年农民人均税费支出5元,同比下降58.0%。
三、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分析
上半年,我市农民现金收入之所以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多种积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政策层面的利好,以及去年部分增收成果在今年得到兑现外,主要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农村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上半年,我市农村工业完成总产值1222.1亿元,同比增长24.5%;实现利润40.9亿元,同比增长23.5%。农村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本地企业的迅速成长,使许多以前外出打工的农民纷纷回到本地就业,这不仅增加了农民来自企业的收入,而且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工作成本。
2、农民生产积极性继续提高。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加上农产品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使农民对农业生产的信心大为增强,种粮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上半年,夏粮播种面积结束了连续多年的下降趋势,出现回升势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达35.5千公顷,同比增长11.4%,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2.5千公顷,增长13.1%。同时,农民对农业的投入热情高涨。由于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确保了农民一产收入不断上升。
3、城市化效应逐年凸显。伴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也给城郊接合部的农民增收创造了许多的机遇。一方面,农民财产性收入快速提高,特别是租金收入、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等大幅上扬;另一方面,由于区位优势的改善,许多乡镇的集体资产迅速增值,农民来自集体分配的股息和红利收入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农民从事服务业的机会也有所增多,这在一定程度带动了收入的增长。
四、下半年农民增收的前景展望
尽管上半年我市农民现金收入在多方努力下取得了较快增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脆弱,变数和困难较多,前景不容乐观。因此,要实现全年增收目标,仍需多方共同努力。
1、政策性收入增大幅度难以提高。与国家、省加大农民增收政策的力度相比,我市政策性增收的能量已提前释放,今年主要抓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对农民的“三项补贴”难以再有较大的增幅,基本上已没有减负增收的余地。另一方面,上半年我市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但主要是土地征用补偿所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相比而言,集体资产股份分红、房租等收入来源更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但目前只有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村镇或区位优势较好的少数地方才能实现,从全市范围来看,还未真正起到推动农民增收的明显效果。
2、农业增产增收存在不确定因素。尽管今年我市夏粮播种面积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农业生产更多的是受气候、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多年来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改变。前一阶段,干旱的天气已经对部分地区的秋粮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未来天气等自然因素的作用程度仍是未知数。另外,近期农产品价格开始趋稳,部分农产品价格甚至还有所回落,这也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农民的增收空间。从上半年夏粮收购价格来看,小麦价格比去年下降了10%以上,其他农产品价格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3、生产成本上涨压缩了增收空间。上半年,我市农民虽然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农业生产费用也相应攀升,各项农资价格均上涨了10%以上,农业生产服务如开沟、收割、运输费用也普遍上升。抽样调查显示,上半年我市农民纯农业生产费用达141元,同比增长21.0%。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农业效益的下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
4、刚性开支增长影响了增收质量。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市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也快速增长,并且增幅高于收入增长,特别是教育、医疗等开支费用增长较快,不但影响了农民增收的质量,而且加重了中低收入户家庭的负担。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用于子女的学杂费支出123.3元,同比增长52.9%;用于买药看病支出244.1元,同比增长53.4%。
5、劳动力转移困难,加大了增收难度。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在70%左右,剩余的劳动力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劳动技能较差,因此,这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较大。另外,我市金坛、溧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地方企业数量偏少,这也极大地限制了一些不便外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增大,务工人数不能快速增加,势必影响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撰稿人:罗志勇 核稿人:杨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