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七月份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统计监测报告
发布日期:2007-05-24  来源:本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我市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进入下半年,我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性运行格局,呈现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提高、消费品市场稳步上升、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财政金融走势平稳、城市居民收入增幅继续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从供给层面分析,工业生产增长较快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势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月产值自3月份突破200亿元大关后,基本保持在较高平台上平稳运行,累计增长速度稳定在25%以上。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05.8亿元,同比增长27.4%,增幅较上半年高出0.1个百分点。按省统一口径计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39.1亿元,同比增长22.6%。
    ——分地区看,市县经济协调发展,区属工业增速领先。今年以来,两市五区工业经济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速度,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1-7月,市区、溧阳、金坛分别完成工业产值1140.0亿元、158.4亿元和10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5%、34.0%和38.8%。区属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市属工业,1-7月份,五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30.6亿元,同比增长28.4%,高于市区增速2.9个百分点,其中新北、戚区、钟楼同比增幅均在三成以上,分别为41.7%、45.2%和32.0%。
    ——分经济类型看,外资企业增势强劲,私营企业活力凸现。今年以来,我市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产销增长速度均超过30%,明显快于其它经济类型。1-7月份,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9.9亿元,同比增长36.2%,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8.8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增长极,今年前7个月,全市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0.0亿元,同比增长35.5%;私营企业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达到38.4%,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6.9%,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提高。
    ——分行业看,行业发展出现分化,重点行业支撑强劲。今年以来,我市九大行业走势相对分化,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快速增长,增速领先于其它行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1-7月份,全市冶金、化工行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214.3亿元、198.2亿元,同比增长49.0%、37.8%,对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份额达23.3%、18.0%。但纺织、服装、塑料、机械、电子等五大行业增长速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特别是电子行业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其它行业,前7个月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9.4%。受此因素影响,全市轻重工业产值增长的差距继续扩大,1-7月份,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7.9亿元,同比增长14.0%,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8.0亿元,同比增长34.5%,轻重工业产值之比由去年同期的34.2:65.8调整为31.2:68.8;重工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82.2%,高于其产值所占份额13.3个百分点。
    二、从需求层面分析,三驾马车同向拉动
    ——投资增速提高,民间投资表现突出。今年以来,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规模扩大、结构改善、增幅提高的良好发展势头,1-7月份,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4.3亿元,同比增长36.0%,增速比上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点。工业投资大幅增长。1-7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54.9亿元,同比增长39.9%,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3.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24.6亿元,同比增长40.3%,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3.9%上升到55.6%。民间投资增势强劲。今年以来,我市以个私经济为主体的民间投资增长势头良好,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1-7月份,全市民间投资完成258.6亿元,同比增长45.8%,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9.8个百分点,在全市投资总量中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9.7%上升到64.0%。房地产投资变数增多。受国家多项调控政策的打压,我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虽然投资增幅仍保持高位运行,但销售面积及新开工面积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空置面积也逐步转跌为升。1-7月份,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6.6亿元,同比增长36.7%;全市新开工商品房施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为199.7平方米、73.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37.6%、20%;商品房竣工面积10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2%;商品房屋空置面积为1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对外贸易稳定发展。进入下半年以来,我市大力度招商引资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利用外资形势积极向好。截止7月末,全市协议注册外资15.6亿美元,同比增长49.5%;注册外资实际到帐4.5亿美元,同比增长41.4%。新批大项目继续增多。1-7月份,全市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6个;协议利用外资12.4亿美元,同比增长71.3%;大项目利用外资在全市合同外资总量中所占比重达79.4%,比去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受大项目比重上升的拉动,新批项目利用外资规模也有所上升,1-7月份,新签项目平均利用外资577.6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4%。对外贸易增势良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1-7月份,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44.7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其中进口12.2亿美元,同比下降12.1%;出口32.5亿美元,同比增长29.4%。机电、纺织和化工产品继续在外贸出口总额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化工产品出口规模有所扩大,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它产品,截止7月份,机电、纺织、化工产品累计出口额达26.0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80%,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达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3%;纺织产品出口额达8.3亿美元,同比增长27.9%;化工产品出口额达3.3亿美元,同比增长36.8%。三大主体同步增长。今年以来,我市三大出口主体均表现不俗,1-7月份,全市三资企业完成外贸出口15.0亿美元,同比增长38.0%;外贸公司完成外贸出口6.4亿美元,同比增长33.1%;自营生产企业完成外贸出口11.1亿美元,同比增长17.5%。
    ——市场消费趋于稳定,餐饮市场有所回升。7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较上月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月5.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0亿元,同比增长17.1%,增幅较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同步趋稳。7月份,城市市场完成零售额26.9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完成零售额4.4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幅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差异有所缩小,1-7月份,城市市场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7.4%,农村市场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5.0%,增幅差由上月的2.6个百分点缩小为2.4个百分点。餐饮业增幅有所回升。受同期基数较高及食品卫生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市餐饮业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往年,即使在春节及五一黄金周所在月份,餐饮业零售总额仅比同期增长12.6%、20.4%。但进入7月份以后,餐饮业经营状况出现一定的回升迹象,当月实现零售额4.3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30.8%,今年以来累计增幅首次超过了批发零售业。物价涨势略有抬头。受汽油、柴油及服务项目调价等因素的影响,我市消费价格出现小幅上扬,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102.1,价格涨幅较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8%,消费品价格上涨1.5%;汽油、柴油价格分别比上月上涨5.3%、5.4%。食品价格稳中有降,当月食品类价格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价格与上月持平,鲜菜、鲜果价格分别比上月下降0.1%和7.5%。
    三、从资金层面分析,经济运行环境稳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1-7月,全市累计实现财政收入99.5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9亿元,同比增长22.5%;一般预算财政支出40.8亿元,同比增长17.2%。从收入来源看,营业税增势强劲,对财政收入拉动作用明显,累计入库13.6亿元,增幅达到40.7%;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实现税收2.9亿元、8.3亿元,同比增长21.6%、36.1%。
    ——信贷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以来,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继续增强。截止7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570.6亿元,比年初增加204.7亿元,同比增长21.4%,高于去年同期4.7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825.2亿元,同比增长18.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045.6亿元,比年初增加97.7亿元,同比增长18.7%,比去年同期略降0.4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余额达693.5亿元,同比增长14.8%;中长期贷款余额达277.7亿元,同比增长23.1%。
    ——居民收支同步增长。今年以来,我市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稳步增加,居民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居民收支同步增长且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7月份,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788元,同比增长11.6%;人均消费性支出达6214元,同比增长13.0%。居民家庭八大类消费支出呈现“六升二降”的态势,其中交通通讯、衣着类消费上升较快,同比分别增长66.3%和53.7%;其余依次是杂项商品与服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医疗保健和食品,同比上升25.7%、18.7%、17.6%和6.3%;家庭设备用品服务、居住类支出有所减少,同比分别下降29.3%和9.7%。(撰稿人:杨珏  核稿人:恽东玉)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