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速度加快 经济效益攀升
—— 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进入2003年,我市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势良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全面增长,实现了生产速度逐月加快、经济效益持续攀高的良好开局。据统计,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7%;实现销售收入308.6亿元,增长29.9%,实现利税18.5亿元,其中利润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和50.2%。
一、生产增速逐月提升,总量规模再创新高。年初以来,全市工业生产在去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发展,增长速度呈现逐月走高势头,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月产出规模自去年3月份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后,基本维持在100亿元以上高位运行,今年3月份,更是创下了136.2亿元的历史新高,超过去年最高月(12月份)21.9亿元。今年前3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速度分别为26.7%、27.9%和28.7%,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速度分别为22.4%、23.0%和23.2%,高开高走态势十分明显。1-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现价产值增速比去年同期高出12.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3个百分点,列全省各市第6位,初步实现了“提速升位”的目标。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主要源于新增长点的拉动,据初步测算,年初全市排定的60项新增长点(当年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1季度新增产值超过35亿元,大大超过预期,而产值增量超过亿元的6家企业,就贡献了全市增量的五分之一。
二、各类企业加快发展,私营三资双翼齐飞。今年以来,全市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的生产速度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三资企业摆脱了一段时间以来增速减缓的局面,增长势头十分迅猛。1-3月份,全市国有、集体企业产值增速分别达9.8%和18.0%,比去年同期提高7.7和2.7个百分点;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企业产值增速分别达24.2%和29.4%,比去年同期提高14.1和9.1个百分点。全市三资企业完成产值69.9亿元,同比增长40.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27.5%;三资企业产值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达21.1%,比去年同期上升1.8个百分点。作为全市工业生产的重要力量,私营企业也有不俗表现,增长速度在去年30%以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私营企业累计完成产值67.6亿元,同比增长41.7%,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产值增量的26.9%是由私营企业贡献的。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中,私营经济已占两成以上,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增长极。
三、行业发展出现分化,冶金机械表现突出。与去年工业增长主要依靠空调、DVD等消费品拉动有所不同的是,今年以来,全市钢铁、工程机械等生产资料行业高速增长,对全市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完成产值206.2亿元,同比增长33.7%;轻工业完成产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21.2%,全市7成左右的产值增量由重工业所提供。受钢材市场需求增加、价格上扬的利好刺激,加上前期重大技改项目相继进入产出期,我市冶金行业产销规模跃上了一个新台阶,1-3月份,全市冶金行业共完成产值24.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5%;产值增量达9.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2.5%;同比增幅达58.6%,在九大行业中列第1位。冶金重点企业中,武进中天钢铁公司产值达5.9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4.2亿元,增幅达252.4%,金源铜业、铁本钢铁等企业也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机械工业是我市企业最多、总量最大、比重最高的行业,今年以来,机械行业在工程机械高速增长的带动下,继续呈现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1-3月份,共完成产值123.9亿元,同比增长33.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41.9%,列各大行业之首。机械重点企业中,现代工程公司产值已达8.9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5.1亿元,增长幅度达133.8%,常林股份的增量也超过亿元。除冶金、机械行业外,纺织、服装行业的生产增速也都超过30%,对全市工业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去年引领全市工业快速发展的电子工业,今年以来遇到一定的困难,一季度,全市电子工业完成产值24.4亿元,同比下降了7.1%,成为九大行业中唯一下降的行业。
四、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大幅提高。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0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9%,较去年同期高出13.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8.5亿元,同比增长29.7%,较去年同期高出19.8个百分点,其中利润9.2亿元,同比增长50.2%,较去年同期高出18.9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企业亏损面21.4%,比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6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1.6%。前3个月,全市已有11家企业的利税总额超过2000万元,其中利润总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达到7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家和4家。重点企业中,现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利润总额已超过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近7倍,大众钢铁、常发 制冷、铁本钢铁、旷达集团等企业的效益也都有成倍的增长,常柴股份、加怡热电等上年效益欠挂的企业,不仅实现了扭亏,而且成为全市的盈利大户。利税大户对全市效益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1-3月份,全市利税超千万元企业共32家,实现利税7.2亿元,同比增长62.4%,总量接近全市的4成,增速也超过全市平均32.7个百分点,其中,20家利润超千万的企业利润同比增长91.7%,超过全市平均增速41.5个百分点。
目前,我市工业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增长速度之快、发展势头之猛、运行质量之高,是近10年来所少有的,但与苏州、无锡等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增长速度在全省也只是处于中上游水平,而且,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隐忧和变数,有可能对未来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扬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今年以来,钢材、石油产品、棉花等一些基础原材料、能源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扬,而下游产品价格由于滞后因素尚未有明显提高,使两头在外的我市工业生产成本压力明显增大。二是生产快速增长导致电力供求矛盾有所突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电力供应紧张逐步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制约因素。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冶金等高耗能行业的高速增长,使我市电力需求明显上升,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8%,增幅列全省第2位,快于去年同期23.2个百分点。在近期电力供应无大的增加的情况下,工业用电矛盾将更趋突出。三是一些重点企业的发展受到新的制约。今年以来,新科因DVD支付专利使用费等因素影响,出口形势比较严峻,1-3月份,该企业外贸出口额同比下降7.0%。由于出口受阻,加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科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近4亿元,并出现近3000万元的亏损。另外,去年的盈利大户晨风集团也由盈转亏成为亏损大户。同时,美伊战争、“非典型性肺炎”等非经济因素,也将给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特别是外贸出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校对人:杨敏)
|